包容与成长:教会同工传承中的三种心态

作者: 希兰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6-11 10:55:40
分享与播放

我们教会有一位老同工,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受过神学训练,但对年轻同工格外包容,总能留住那些愿意侍奉的同工。正因如此,他为教会培养了不少人才,至少为本教会同工的健康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此。本文将就此话题作简要分析。

惧怕他人成长

有些同工对他人成长心存畏惧,他们考虑的不是如何为教会培养更多同工。按理说,教会若有更多同工参与侍奉,本是美事。但这类同工却对新同工的成长感到担忧,甚至担心自己的侍奉岗位会被取代。

某教会就有这样一位负责人,他文化水平有限,也未接受过神学教育,当教会培养的神学生毕业归来时,他忧心忡忡地问:“神学生回来了,我这负责人的位置是不是要让给他?”尽管有人解释神学生可以做传道工作,不必取代他的职位,这位负责人仍心存芥蒂。在日常侍奉安排中,不仅不给神学生锻炼机会,反而有意将其边缘化。结果这位神学生毕业数年,始终未能承担具体事工。尽管多位同工建议负责人合理分工,让神学生得到成长和操练的机会,但收效甚微。

限制他人成长

另一些同工希望他人有所成长,但不能超过自己。正如俗话所说:“我希望你好,但不能比我好。”这种心态充满矛盾:一方面,他们明白若同工毫无成长,教会事工就难以开展;另一方面,又担心同工能力太强,特别是超过自己时,会显得自己无能,甚至影响自身地位。

某教会的教诗员就是典型的例子。起初她积极支持培养新的教诗同工,但当发现新同工教学效果更好、更受欢迎时,就开始心生嫉妒,处处刁难。这正显明了人性的软弱与局限。

促进他人成长

还有一些同工热切期盼他人快速成长,即便自己被超越也由衷欢喜。这种心态犹如父母对子女的期许,巴不得孩子越成熟、越有能力越好。哪有父母会嫉妒子女比自己优秀呢?

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老同工,虽然文化知识和神学素养有限,但他的包容胸襟却是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比不了的。这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作为资深同工或教会管理者,我们不仅要追求知识、文化和能力的提升,更要有包容他人成长的心胸。唯有主动为同工们提供各种操练和成长的机会,才是真正对同工负责、对教会负责的表现。

我们既要对同工负责,也要对教会负责。当以包容之心鼓励同工成长,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条件和帮助。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基层教会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