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与就医不冲突

作者: 小殷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4-03 08:38:34
分享与播放
药物

到农村的基层教会走访时,常常能听到看到一些信徒对信仰的错误认知。他们将神圣的基督教信仰“异化”得近乎封建迷信,不重视圣经真理,反而过度追求“医病赶鬼”。这种盲目的信仰,不仅让信徒很难明白信仰的真谛,也会让未信者对及基督教信仰产生反感,对教会的传教事工造成不利影响。

中国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灾的。”基督徒不是金打铜铸的,也是血肉之躯,在生老病死面前同样也不例外。主耶稣曾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可2:17)有人片面的理解这段经文,认为这里的“医生”单指主耶稣,“病人”就是罪人。其实,主耶稣是借用当时犹太人的生活常识——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引出“召罪人”的真理。我们要牢记“有病的人才需要医生”这个基本常识。

今天的教会中,仍有很多信徒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认为生病不应该就医,说看病是“脚踩两只船”,认为生病吃药是信心不够,只是一味地祷告认罪。他们将疾病与犯罪简单对应:头疼就是得罪神,嘴疼是说人闲话,牙疼是骂人,眼疼是看不惯人,心脏疼是恨人,腿疼是乱跑……犯罪确实可能会导致生病,但并非所有的疾病都源于犯罪,事实上,信仰与就医并不冲突。

新约圣经中记载乐有一位医生——路加(西4:14),他是使徒保罗的同工,一边传福音,一边行医治病。众所周知,中医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医学,而现代医院多以西医为主。为何许多医院使用十字标志呢?这原由受教会医院的影响。基督教传教士来中国传播福音的同时,也将现在医学带到中国。他们当时也是一边传教,一边行医,救死扶伤。

有一次,我到一所教会主持圣餐,有位患癌的同工请求代祷。他告诉我,几位老信徒劝他放弃治疗,只要专心祷告依靠主就行,他问我该怎么办。我明确告诉他:”应当就医治疗,同时要持续专心地祷告神。"

“当取一块无花果饼来,贴在疮上,王必痊愈。”(赛38:21)这一处经文是希西家王生疮时,去求问神的仆人先知以赛亚,先知告诉他治愈疮的方法,即用无花果饼贴在疮上。用世俗的眼光可以说给他开了一剂膏药,这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

同样,《提摩太前书》5章23节记载保罗嘱咐属灵的儿子提摩太:“因你胃口不清,屡次患病,再不要照常喝水,可以稍微用点酒。”因为提摩太当时胃口不好,过量喝水,会导致胃病复发。神藉保罗的手行了很多的神迹奇事,甚至有人从保罗身上拿手巾或围裙放在病人身上,病就退了,恶鬼也出去了。(参徒19:11-12)保罗有这么大的恩赐,完全可以祷告或按手医治提摩太,但保罗却选择给他开了这个"药方",这充分说明就医服药与信仰并不冲突。

我们常说,天地万物都是神造的。神赐给人身体,人就当好好管理和养护。医药同样是神的恩赐,接受治疗、服药打针都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身体健康,是人当尽的本分。所谓“就医就是信心不足”的说法,是对神恩典的误解。

《孝经》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告诉我们,我们的身体、发肤是父母给的,必须珍惜爱护,这是履行孝道的基础‌。同样,作为神的儿女,如果不保养好自己的身体,也是违背了神的教导。比如扁桃体发炎,明明买点药吃就可以治愈,却偏要拖延病情,这既是对身体的不负责,更是对神恩典的轻慢。

当然,我们坚信祷告的力量是重要的,医学并不是万能的,很多疾病,现在医学也医治不好。曾有两位十五岁左右患有抑郁症的女孩,四处求医未果,却在祷告中奇妙得平安。这样的神迹奇事非常多。神也曾应许我们:“凡你们祷告祈求的,无论是什么,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可11:24)

圣经也记载了亚撒王的鉴戒。亚撒王执政三十九年,他脚上患了非常严重的病,然而他患病的时候,没有寻求真神,只是专一寻求医生。(代下16:12-13)这提醒我们应当以信仰为主,医学为辅。既要祷告依靠神,也要去医院寻求治疗。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教会执事。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