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纪念时
多年前到粤西一间教会主持圣礼,因为是在清明时节,回程时遇上大塞车,原来四个小时的车程走了十个小时才回到家中,由此可看到中国人对逝去者纪念的重视,“逝者为大”。作为一个牧师,在教会中经常要“讲”,主日崇拜、团契聚会、慕道班、查经班、培训班要讲,主持各类礼仪活动要讲,我的体会是,如果说在其他各类活动时讲话可以稍微自由发挥一些,那在安息礼上则是特别需要慎之又慎,千万不要出差错,若讲得不合适,虽然逝者不会起来辩驳,却会引起亲友的不满甚至反感,如此这个聚会就算搞砸了。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虽然都知道“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但极少人会将此看为是一件普通寻常的事,所以,就有不舍、哀伤、悲痛,处理后事与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事情相比,就是要更隆而重之操办的头等大事。
基督徒也是人,对于亲友的离去我们一样会有不舍与悲伤的人之常情,但我们也会常常用圣经的话语彼此劝慰:“我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你要写下,从今以后,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圣灵说:‘是的,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作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启14:13)。这话语让我们明白一件事情:面对不可逃避的离去,除了难过之外,还应有在当下的追求和对未来的盼望。纪念逝者,是一种表达缅怀和尊重的传统美德,并且也应成为一种提醒与鞭策的信仰力量。完成在世之程,踏上天家之路。
“慈悲救主,赖主引导,我已开始奔跑;将来我必到主足前,献上凯旋荣耀,献上凯旋荣耀”。赞美诗《天程竞走歌》
不要错过
在街上行走,有时会见到一些推销廉价商品的店铺,门口放着个电喇叭,循环播放促销广告,其中有一句:“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大概不会有几个人因这句话走进去买东西,但或许有不少人会对这句话有反应,因为能勾起许多回忆:人生之路,就是一条不断有所得着,也常常有所错过的路程,所以有兴奋也有懊悔,有欢呼也有叹息。有意思的是,我们常常无法证实错过了某些东西到底是得还是失,就好比听到一个“发财”的信息,有人信了,照着去做了,结果是发达了,也有人信了做了,结果却是破产了,而你是错过了,因此就不知道是会发达还是会破产。如此说来,没有得到一些你原来不拥有的看似美好的东西,并不需要太过纠结,倒是如果失去一些你已经拥有的美好的东西,或是人生最大的错过了。
做牧师三十多年,认识许多弟兄姊妹,其中一些是在某个时候走过路过教堂,走进来了,信了,受洗归主,真的是“走过路过没有错过”,却有一些已经受洗的信徒,因为某些原因消失于教会之中,也有一些人虽在心已离。彼得曾这样描述信主的得到什么,不信的人又失去什么:“所以他在你们信的人就为宝贵,在那不信的人有话说:‘匠人所弃的石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彼前2:7)。已知道是宝贝就应赶快寻找,不要错过,免留遗憾;已得到宝贝就更应紧紧抓住,不容错失,拒绝懊悔。
“唯独耶稣是我救主,除我旧人,诸罪洗清;真理圣灵充满我心,表彰基督丰富生命。唯独耶稣,永远耶稣,我心赞美,我口传扬,救我医我,使我成圣,荣耀救主,再来之王”。赞美诗《唯独耶稣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