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著盔(吴着盔)牧师,1892年出生于福建省南安县莲花村,毕业于福州协和大学、南京金陵大学神学院,毕业后进入鼓浪屿英华书院任校长助理,后任怀仁女学校长,同时他热心公益事业,一直参与厦门基督教青年会的工作。他爱国爱民,抗日战争期间积极组织并参与抗日工作,三次被捕,幸而被救,伤好后继续投入教育事业,后赴台参与教会工作。
一. 教职概述
1926年,厦门区会准许鼓浪屿成立堂会,1927年,选立陈秋卿为牧师,吴著盔等人为长老,蔡王安慰等人为执事。会务得以蒸蒸日上焉。
1929年及1936年,吴著盔先生选为闽南基督教机关报道《道南报》董事成员。
在吴著盔在怀仁女学任职校长五年半后,因患了盲肠炎,立愿於痊愈时从事宣教。在1936年为新街堂所聘:“赞美主,迩闻吴着(著)盔先生,於本七月间将正式任该堂义务传道(按吴先生曾肄业南京金陵神学,毕业於福州协大,前任怀仁女中校长,现任嵩屿礼拜堂义务传道云)。”
吴着盔先生在新街堂会时间不长,1938年后多次被日军所捕,无法正常侍奉,到抗战后1945年12月按立吴着盔为溪岸堂会牧师,1949年后赴台湾创办三重教会。
厦门基督教溪岸堂会庆祝圣诞歌颂团全体合影 1948年
前排左第一人为吴着盔牧师
二. 任职怀仁
吴著盔开始时任英华书院助理校长。1928年调吴牧师任怀仁女学校长,吴牧师扩展怀仁为中等学府,增办初中及师范两部。1930年郑柏年校长退休,英长老会起用在金门执教的沈省愚先生继任。1930年怀仁女学成立董事会,改聘王淑禧女士主校政(实际1933年到任);吴牧师转充亚细亚石油公司秘书。
吴著盔任职时间为1928到1933年,“厦门鼓浪屿英国长老会差会厦门女子学校”一表中,内中写明了怀仁女学的主理及华人校长,其中中国人校长有:林红柑、陈拉结、陈甜、蓝 廉、陈爱、陈欣喜、许淑英、何白云、吴贞玲、吴著盔、王淑禧(时至1933年)。
在1930年“厦门区会教育统计表”中,1931年“厦门指南”中,怀仁女学校校长均为吴着盔先生。
吴着盔先生除了担任“怀仁女学”校长外,也被选为“闽南大会教委会”中的委员等社会上的工作,在教育事业上尽力贡献力量。
1927年至1937等年份,吴着盔在闽南大会下辖“教委会”中担任委员职务。1931年夏全国干部夏令会代表人入选名单。在“教委会”所举行的多种圣工活动中,(如学生春、冬令会)积极参预。1936年厦鼓布道团,选吴著盔先生为正团长,王淑禧女士及郑天福先生为副团长。1937年被选入赴全国基督教总会代表名单。
三. 热心社会公益
厦门基督教青年会成立于1912年。在此后厦门社会改革发展中,此会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吴着盔先生自1924年起选为厦门基督教青年会董事会董事后,第二年即任书记,一直到1931年,1932年到1934年续任董事,后二年(1935、1936年)及1949年再任书记。多年与张圣才先生同事,结下亲密关系。此张1933年相片,将厦门基督教青年会董事会成员全部呈现:林荣森(会长)、丁锡荣(会副)、张圣才(书记)、卓全成(司库)、吕天宝(稽核)、许绍琪、林鸿飞、高敬廷、黄大闢、周辨明、吴着盔、陈五爵。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鼓浪屿成为西方各国公共地界,翌年一月,鼓浪屿工部局正式成立。1929年起,鼓浪屿华人议事会除了有权选举工部局华董外.还可以另外推荐5名代表义务担任工部局的财政、建设、卫生,教育,公安5个委员会的委员。吴着盔先生连续几年(1929-1933年)被选入工部局教育福利股。
吴着盔牧师性好施与,遇朋辈会友时有所需,常慷慨解囊。在上大学及宗教研究院时,得英国长老会的资助,就任英华书院校长助理时,虽月薪有百元,但需每月扣还英国长老会数十元,在离开英华书院后,友人吕约定劝他捐出一千元,以助家乡教会建殿之急,吴着盔牧师乐意奉献,而自己勤俭持家,过着拮据的日子。
四. 抗日入狱
吴着盔牧师于厦门沦陷期间做到了一位有骨气的中国人。奉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闽南工作站站长张圣才命令,参加我方地下工作,充任伪职,现称之“卧底”,多次被捕,身系囹圄,沦陷中百折不饶之精神,矢忠矢勤,临难不苟高风亮节俯仰无愧。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侵占东北,激起了全国人民对日斗争高潮。吴着盔牧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组成了由燕京师大、圣约翰、厦大、复旦、东吴、菲律宾等国内外大学及英美日海归在厦学生数十人的大同盟。
1938年5月13日,日军侵占厦门岛,厦门沦陷。1938年(民廿七年),本会校友张圣才任军统局闽南站长时,于六月八日潜踪来鼓,顿整工作。做掩护及联络皆由吴牧师秘密负责。待张君返漳,即以吴为厦鼓组通讯员。民二十七年十月,李霞烈士遇难,吴受株连入狱,备尝苦刑,但他意志坚决,绝不危害其他同志。时太平洋战争未发,敌尚敷衍英美,后经英美人士疏通而获释,吴经此打击,报国之心益切。后与上级取得联络,继续情报工作。
1940年(民29年)七月十一日,兆和案事发,由案卷中检获吴君照片复历及情报底稿,又遭逮捕,此次危险远甚于前,九死一生。后由门生台湾人张铭(张建邦先生的尊府)的帮助得以脱身,仍获保释。敌寇加紧监视其活动起见,强迫吴君出任伪教育局督学,吴处境为难,后得张圣才站长受令,“卧底”潜伏,同时更利用伪职为第三战区厦鼓组情报员庄雪轩工作。
1945年(民34)年七月十五日因交通站被破坏,遂第三次入狱,最后被列入处决的黑名单里,幸胜利及时实现,日寇投降,才恢复自由。可是吴已经遍体创伤,牙齿脱落数枚,头部因被日宪兵用包橡皮的木棒敲击,损害最剧,但找不出痕迹。这是太夫人和全家大小最惊惶痛楚、悲惨的一段岁月,如非主耶稣基督的眷顾,绝难支撑。
五. 兼任多校董事
抗战胜利后,吴著盔曾出任鼓浪屿女子中学校长,辞职后由黄嘉穰接替。此相片为1946年11月6日所摄,居中者为吴著盔,时吴著盔已为溪岸堂会牧师,不宜再任校长一职。但继任多所学校的董事等职。
在1945年12月16日,溪岸堂会按立吴著盔为溪岸堂会牧师,并任溪岸教会承办的“鼎玉小学”董事会董事长。吴着盔牧师届时被聘为多所学校校董:厦门市私立毓德女子中学(1945年)、厦门私立英华中学校(1946年)、私立怀德幼师、私立毓德小学校(1947年)、私立怀德幼稚园(1947年)、私立主光小学(1948年)。
六. 赴台传教
胜利后吴牧师主厦门溪岸教会会政。这时体弱病发,而国内战争再起,币值大贬,全家又陷困境。经多年申请,终于1949年8月辞职赴台。溪岸堂新聘许加恩为主任传道。
吴著盔牧师先后供牧职于三峡、员外等教会,并创三光教会,一度出任台网渔公司经理。这段日子,旅菲门生,以杨启泰先生为首,曾加以支援。吴著盔、文约翰两位牧师联合创建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三重救恩教会。于主后1955年11月6日第一主日,借用三重市大同南路21号安裕织布厂(已故潘景耀长老工厂),布道礼拜,当时厂主潘长老积极支持圣工,并供应一切人力物力,鼓励全厂员工百余人参加礼拜,分发单张及服务工作。
吴著盔牧师年老告辞回台中家中静养,1969年息劳于台北,享年七十有七。吴著盔牧师妻子为同安县大磴读书人之长女张氏舜英,“夫贤共轭影形亲 慈祥教子称良母”,育子女各三,芝兰桃李尽俱芳菲。
吴著盔牧师一生以基督为榜样,爱神爱人,尽职尽力,为教育、社会贡献毕生精力,抗日中身系囹圄,坚贞不屈,余生继创教会,终身为主的忠心仆人,他是那位传喜信的人,他的脚踪是何等佳美!
参考资料:
1. 周之德:《闽南伦敦会基督教史》, 1934年(民23)四月,页13
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当年报纸追忆厦门抗战_台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http://xiamen.xmtv.cn/2014/09/18/ARTI1410995968668941.shtml
3. 1939年、1946年、1948年“中华基督教闽南大会暨各区会会录-厦门区会录”。
4.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三重救恩教会 Presbyterian Church in Taiwan triple Salvation church https://church.oursweb.net/church.php?pkey=811289
5.长婿 王福民:“祝寿——祝吴母张太夫人百岁初度诗并传”,“世界日报”,1991.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