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从熊孩子炸化粪池事件中学到什么?

作者: 穆熙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2-06 15:16:08
分享与播放
配图

春节期间一则关于熊孩子炸化粪池的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之所以引起广泛的关注,或许不在于引爆化粪池所产生出来的威力,乃在于引爆的化粪池处于闹市区,虽然没有人受伤,但却炸坏了市政设施和附近停着的汽车。

之所以引起广泛的讨论,在于熊孩子随意点燃的一颗鞭炮,他可能要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包括被家长打骂、家里要赔偿所引发的损失等。因此,不少网友戏称熊孩子的那颗鞭炮为春节期间最贵的一颗;也有网友建议家长打骂熊孩子的时候可以开直播,以赚取一些打赏钱用来赔偿。

当然,广大网民的讨论也并不仅仅限于熊孩子及赔偿上面,由此也引申了对市政管理的一些疑问,如明知是化粪池但市政为何没有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为何没有及时对化肥池进行清理?又如,不是停车区域为何却偏偏停满了汽车?

这些广泛的讨论,直接指向了一个要点,什么要点呢?就是并不能把全部的责任归咎于那位熊孩子身上,乃是各方都有责任;如同万事都已经具备,而熊孩子的那把火仅仅只是出事的东风;所以,换句话来说,若是那些条件不具备,即便是熊孩子点起了那把火,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如此新闻事件与讨论,也使笔者有一定的反思。从肇事者的角度来说,肇事者不是大人,乃是小孩子,小孩子的大脑等尚未发育成熟,不能与已经成熟的大人相比,小孩子对危险的认知与大人的差距很大。若是再加上经验的话,那差别就更大了。

所以,这就带来了一个提醒,那就是在一个场所或环境中,并不能以大人的眼光去看待安不安全、会不会出事,乃是也要以小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可是,事实上,又有哪些场所只会有大人而不会有小孩子呢?很少。

从教会的角度来说,教会中不仅有小孩子,也有大人;而且,一些教会也特地为小孩子设立了专门的场所,有专人看顾。可是,仅仅如此,够吗?

显然不够,联想到小孩子炸化粪池的事件,一些教会在安全措施上做的并不够。比如,刚刚过去的一个圣诞节,就发生了一件关于小孩子的安全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有位小朋友比较调皮,在教会教室中与同伴打闹玩耍的时候,脸部磕到了课桌的菱角,顿时鲜血直流,吓坏了众人。

虽然没有什么大碍,但留下了一个伤疤,以后能否完全恢复也未可知。显然,此事也反应了一个问题,就是教会在安全措施了做的并不到位。虽然教会欢迎小孩子,甚至有些教会更是专门为小孩子准备了场所,但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并没有做多少,甚至有些教会或同工连安全意识可能都没有。

因此,教会欢迎小孩子,甚至为小孩专门准备游乐场所、学习场所等是一件极好的事,也是极其有意义的事情。但,在准备这些时候,也千万不要忘了安全上的准备与相应的防护措施,比如地面滑不滑?楼梯的材质及有没有尖角?高处有没有设立防护措施?课桌、椅子等角尖不尖锐?等等。

此些细节问题一定要到位,千万不能以大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些,也不要以为大人用了不会出事,小孩子就不会出事。事实上,大人与小孩了完全不一样,很多的时候,大人可以规避,但小孩子不行,所以,准备的时候,一定要以小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去准备,要知道很多问题就是出现在细节上。

其次,就是要对服侍人员做一定的培训。对服侍人员的培训并不能仅仅限于真理知识以及服侍技能上的培训,这些培训有必要,也是服侍的根本;但,安全培训也必不可少,这包括安全意识的建立,以及安全技能的掌握,如能建立起时刻关注安全的意识,也能够在遇到如火灾来临时的连环处理技巧。

然后,就是对小孩子做一定的教育。熊孩子就是熊孩子,注定是个调皮甚至惹事的年纪,要让他们像大孩子一样安静,那是不可能的事。虽然如此,安全防护的教育也是不可少的,比如在鼓励熊孩子探索、尽情发挥天性的同时,也可以告知他们一定的安全边界,好使在他们调皮的同时也能注意保护好自己。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