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当警惕分享“功利主义式”的见证

作者: 古斯丁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1-31 13:48:12
分享与播放

在我服侍教会的几年历程中,发现无论是在讲道、查经还是其他活动时,大家更喜欢听的是“生活见证”而非渴慕听上帝的话语。因为弟兄姐妹认为见证更加贴近生活、生动风趣,也容易理解。而当讲道人一提到解经、历史和教义时,底下的听众就会昏昏欲睡,觉得提不起一点兴趣来。 

基督徒在教会中可以分享自己的见证吗?是可以的。因为这是信徒在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也许当见证分享出来时,能在某些方面激励和造就他人的生命。然而,我们所遇到的现实问题,是当许多弟兄姊妹喜欢听见证而超过喜爱上帝的话语,这已经表明了,他们想要满足自己心中的喜好,而非真的渴慕上帝的话语。 

我认为,生活的见证是我们对上帝经历的结果,但终究不能取代上帝的话语在基督徒生命当中的作用。因为唯有上帝的话语可以使人的生命发生改变,而见证却不能。在过去一年的服侍中,弟兄姐妹多次提出想要举办“见证分享会”,他们想要借着向弟兄姊妹分享自己病得医治,经历神迹奇事的经历,来见证上帝的恩典。 

但在仅仅举办了一次后,活动就被同工会叫停了。因着大家在见证会上所分享的内容大多数是在分享自己“疾病如何得医治”,“寻求婚姻时如何被上帝预备”,“遇到难处时上帝如何开出路”的见证。难道这样的见证不能分享吗?为什么同工们不认同在教会中分享类似的见证呢?为此,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这样的见证是真实的吗?”答案是真实的,这的确是大家亲身的经历;“而这些见证可以造就人的生命吗?”答案是不一定能给信徒的生命带来更加有“属灵意义”的建造,反倒容易将大家的信仰的认识和追求带到偏差之处。 

当基督徒遇到困境时,我们当然可以祈求上帝能医治自己的疾病,为自己的难处开道路。然而,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求上帝改变我的环境”的信仰中,因为当我们与上帝的关系仅仅停留在“请上帝为我解决生活问题”时,那么这样的信心便滑向了一种“自我中心式”的信仰。这样的见证也容易变成一种满足人需要的“功利性”的见证,而这样的见证并不符合与上帝建立真正关系的实质,也不能给自己和他人的内在生命带来改变。 

这种自我中心的信仰所分享的见证,其焦点往往不在自己与基督的关系上,而是关注与自己是否能借着上帝“吃饼得饱”,满足自己的需要。这让我想起了舅妈的经历:我们全家人都是基督徒,而家里只有舅妈听闻福音多年仍不肯信主。有一次,村里因规划土地而给每家分配补助,为此事舅妈和家里的其他两个亲戚因为一万多元的补助闹得不可开交。为此事舅妈自己在房间里生闷气,气愤得连续几夜睡不着觉。某一天,她觉得自己身体不舒服而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怀疑她的颈部可能有病变,叫她一个月后再来复查。听到这个消息后,舅妈立刻被吓坏了,她回到家,哭着请家里人为她祷告,求主能医治她。 

到一个月之后,等舅妈再去复查时,医生惊奇地说:“不敢相信,这次检查你竟然没有任何问题了!”她喜得不敢相信,以最快的速度冲回了家里,和家人分享自己如何经历了上帝的恩典,并许诺说:“到下个月圣诞节,我要在台上为主作见证!”果然舅妈在那天上台,向听众分享自己如何患病,如何得了医治的整个过程。当时全家人都认为舅妈经历此事是上帝的恩典,这次她一定会心甘情愿地归向主。但不曾想,那次圣诞节之后,舅妈再也没有去过教会了。 

由此我们确实看到,当基督徒将焦点放在自己的需要,而非放在与主的关系中时,即使再经历多少次的神迹,仍然无法改变一个人的生命。因为信仰的核心,是相信耶稣基督可以将我们从自己的罪和死亡中拯救出来,而非仅仅期望耶稣只改变我的环境,却不要触碰自己的心。 

另一方面,以满足自己需要为导向的“功利性”的见证,也会导致听见的人以同样的心态来看待信仰,认为信仰就是为了得着上帝的帮助。若是上帝医治了别人,却没有医治自己,那么上帝就是不公平的。在我们的村里,有一个在教会聚会多年的信徒,他特别喜欢听见证。他听见教会里有许多人是如何经历了上帝的医治的见证后,当他患病时,他同样拼命地祷告,希望上帝能医治他。令他没想到的是,在持续的祷告之后,他的病还是越来越重。由此他得出了一个结论,上帝一位偏心的上帝,祂只爱那些教会中敬虔的“好学生”,而像他这样的”差学生”是不会管的。为此,他的信仰在这次经历中彻底坍塌了,后来也再来没有去过教会。 

对于基督徒来说,信仰的实质是我们与上帝建立正确的关系。在我们与上帝的关系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上帝毫无保留的信心和顺服。这样的信心促使我们无论在何种环境中,都愿意相信:无论上帝是否改变了我的环境,天父都是爱我的,上帝仍在掌权,祂对我的美意始终是最好的。这样的确信正是出于保罗所说的这种“诚实无伪的信心。(腓2:15)” 

因此,我们应该警惕教会中分享“功利主义”的见证,而应该分享那些能够造就人生命,使人悔改,更加乐意信靠和顺服主的见证。这样的见证不仅能够荣耀上帝,还能够帮助他人在信仰上成长,使教会成为一个更加健康和有活力的共同体。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的分享见证呢?首先,但我们反思自己的经历时,不应当只停留在事情的表面,而是应该在思考和祷告中问:“主让我经历这件事要我学的功课是什么?”“这件事显明我需要悔改的罪是什么?”以及“需要我向主感恩和顺服主的是什么?”当我们这样思考的时候,就从外在的“成功”意义转向了属灵生命的“成长”的意义。而关注“成功”的信仰仍然是来自世俗的思维,关注“生命成长”的意义才符合在上帝的眼中帮助我们在成圣道路上生命破碎、越来越有基督的样式的信仰。 

最后,我认为基督徒应该在生活和教会中常常的来见证主的恩典和带领,因为这是主耶稣明确的吩咐说:“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1:8)然而,我们需要警惕的是不要使自己的落入到“功利主义式”的信仰中,仅仅在为“自己所得的好处”作见证;而是要祈求圣灵的带领,帮助自己在顺境的高山或逆境的山谷中都能看见背后的属灵意义,看见背后上帝所存的那更美善的旨意,以及看见自己真实的需要——生命更像主耶稣!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山西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