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弟兄愤愤不平地说:“某某教会非常没爱心,现在不少信徒减薪、失业或者生意失败,可教会却从未帮助这些信徒,让一些人生活陷入困难,因此离开这样的教会是正确的”。
根据笔者的了解,他口中的教会并非如他说的那样没爱心,而是经常给予需要者以及时的帮助、关怀,甚至设立了两个基金,专门为有困难者提供救济。很显然他的言论是以偏概全,多少有点泄愤的心态。
不过他的言论确实值得教会思考,在疫情影响下,不少信徒都遭遇了事业的挫折,教会要如何为他们提供帮助呢?基督徒关爱、接济困难、软弱的肢体,是一件蒙主喜悦的美事,是基督徒在世应尽的重要义务。但是教会的救济,也需要看情况,不能盲目行事。
教会要从事慈善工作,必须有资金的保证,而其来源基本来自于弟兄姐妹的奉献,因此除了少部分教会外,多数堂会的财政状况不可能非常富足。由于收入有限,加上各种事工(教堂维护、牧者薪酬、教务活动等等)的支出,留给慈善事工的钱已经不多了,因此就需要合理地开展这样工作。
有限的财政实力,让教会的救济,只能是救急而不是济穷。一般只有信徒遇到急需用钱的时候(重大疾病、缴交学费、无钱回家、失去工作能力等等),教会才会伸出援手,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而因为职业、能力甚至懒惰出现的贫困,只要他们的生活能维持在最低保障的水平,教会就没有必要接济了。毕竟堂会即使再富裕资金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为了让一些信徒过得更体面,而耗费大量金钱。而且人只要身心健康,通过努力奋斗摆脱赤贫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因此教会的慈善应以有需要的人为重点,而不是所有穷人都资助。
而在疫情影响下,很多教会的财物状况都出现了问题,维持正常运转都有些困难,真的非常难以应对这种情况。因此在慈善工作上,更需要合理地使用金钱了。假如资金尚好,那么面对急需用钱的肢体,教会仍需给予帮助。面对失业的信徒,只要他们的生活水平没有低于城市低保标准,就无需特别帮助了。
老子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要帮助别人,与其提供物资,倒不如让他们学会谋生的手段。因此,教会在面对失业的肢体时,不是单单给他们钱,而是可以通过主内关系,帮他们寻找工作的机会,让他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
至于那位弟兄说某堂会不帮助生意失败的信徒,这就有点道德绑架了。能做生意的人,经济状况都不会太差,岂可要求教会帮他们扭转困局呢?如果出现严重的负债,这也不是教会所能做的,毕竟教会没有义务承担生意场上的风险。
总之在因着疫情导致不少肢体失业、减薪的特殊时期里,教会在接济事工上更需合理规划,妥善处理,与广大信徒一起共渡难关。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福建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