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哈拿做母亲:从祷告到奉献的生命见证

作者: 思想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5-09 14:28:13
分享与播放

母亲节的历史可追溯至美国基督徒安娜·贾维斯(Anna Jarvis)。她的母亲安·贾维斯(Ann Jarvis)是教会主日学教师,曾推动“母亲友谊日”以促进家庭健康与战后和解。安娜为纪念母亲发起母亲节,呼吁社会尊重母爱,后于1914年被定为美国法定节日。然而,安娜晚年痛心节日商业化,强调其初衷是“以教会为中心,以祷告和书信传递真情” 。  

母亲节不仅是表达爱意的日子,更是提醒我们回归爱的本质——无私、奉献与信仰的根基。

圣经十诫第五条明确“当孝敬父母”(出20:12),而哈拿的故事(撒母耳记上1-2章)更展现了母亲如何在困境中倚靠神,并以信心回应呼召。

一、哈拿的榜样:从愁苦到信心的母亲

哈拿因不能生育被羞辱,但她没有抱怨或放弃,而是“在耶和华面前倾心吐意”(撒上1:15)。她流泪的祷告成为信心的起点。现代母亲可能面临职场压力、亲子矛盾或健康问题,哈拿的榜样鼓励我们“将一切忧虑卸给神”(彼前5:7)。

哈拿求子时立誓:“将他终身归与耶和华”(撒上1:11)。当神赐下撒母耳后,她毅然将孩子送到圣殿,成就了“从祷告到奉献”的完整信心。 今天的母亲常为儿女规划学业、事业,但哈拿提醒我们,真正的奉献是将孩子交托给神,求神引领他们的生命。

哈拿每年为撒母耳缝制小外袍(撒上2:19),以行动传递信仰。撒母耳日后成为先知、士师和祭司,离不开母亲早年在他心中播下的属灵种子。 母亲的品格、祷告和日常言行是孩子最深刻的“属灵遗产”。

二、现代母亲的呼召:四个功课

1. 在压力中转向神  

迦南妇人(太15:21-28)为女儿的病锲而不舍地求耶稣,甚至甘愿接受“碎渣儿”的试炼。她的信心跨越种族与偏见,成为母亲的典范。  

2. 以奉献之心养育儿女  

哈拿的奉献不仅是将孩子献给神,更是将自己交托给神的计划。现代母亲可通过家庭祭坛、服事教会等方式,带领孩子认识神。 

3. 活出圣洁的见证  

哈拿的祷告蒙应允,因她“心里愁苦”却未陷入苦毒,反而以感恩回应(撒上2:1-10)。母亲的情绪管理和属灵生命直接影响家庭氛围。

4. 跨越代际的属灵传承  

奥古斯丁的母亲莫妮卡为他祷告30年,最终见证儿子归主。母亲的代祷是改变家族命运的关键。

三、对儿女的呼召:孝敬母亲,回应神的诫命

1. 孝敬是行动而非形式

耶稣谴责法利赛人以宗教礼仪替代真心奉养父母(可7:9-13)。真正的孝敬是日常的关怀、倾听与尊重。

2. 具体行动建议  

物质供养:保障母亲的生活所需(提前5:8);  

情感陪伴:如《游子》所言,“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远游者应常联系、归家探望;  

属灵关怀:为母亲祷告,带领她认识信仰。 

3. 跨越文化障碍的孝道  

中国传统文化以“萱草”象征母爱(《诗经》),基督徒可融合文化表达(如赠送康乃馨或萱草)与信仰实践,传递更深层的感恩。

结语:成为哈拿式的母亲与儿女  

母亲节的真正意义,在于效法哈拿“以信心孕育生命,以奉献回应呼召”,并实践“孝敬父母”的神圣使命。愿每位母亲在愁苦中学会倾诉,在喜乐中活出见证;愿每位儿女以行动尊荣母亲,正如神藉她们尊荣了生命。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广东一名牧师。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