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救赎:现代人“空心病”的治愈之道

作者: 张爱慧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7-25 23:38:42
分享与播放

当代人的“空心病”如同隐形杀手,如精神瘟疫般蔓延,悄然侵蚀着数以千万计的生命。

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专注于心理创伤与危机干预、青少年心理健康等领域研究。他披露的数据显示,北大四成新生陷入“存在意义真空”,这一现象深刻揭示了现代人空心病的本质——这是教育功利化与价值观缺失的深层危机。当物质极大丰裕与精神极度贫瘠形成强烈反差,当“一味追求世俗成功”压垮现代人,对生命终极意义的灵魂叩问便悄然而生。

当然,上帝对人类的救赎之战已然打响。

一、空心病的本质:价值观的崩塌

空心病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心理疾病,而是价值观缺陷导致的存在危机。患者往往表现出“三无”特征:无兴趣、无动力、无意义感。他们可能是学业优异的学霸、职场精英,却感受不到真实的存在价值。

这种矛盾源于现代社会的双重挤压:一方面,应试教育体系将分数、排名、学历等外在指标异化为人生目标;另一方面,虚拟社交媒体制造的“成功假象”不断消解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认定。

空心病患者如同戴着面具的演员,在父母期望、社会标准与真实自我之间挣扎。当外在评价体系突然塌陷,如遭遇高考落榜、职场挫败等,真实的自我便陷入危机:“我为何而活?”

我们最近陪伴的两位患者颇具代表性:一位癌症晚期病人,一位重度抑郁症患者。他们都身处自认为的人生末路,一个面临生命终结,一个陷入心理绝境,却不约而同地询问:“我的人生有何意义?”这种价值真空状态,仿佛整个内心被掏空,连活下去的勇气都丧失殆尽。

二、救赎之路:从外在标准到内在生命重构

正如尼采所言:“知道为何而活的人,便能生存。”空心病的治疗,必须回到“为谁而活”的根本问题。

《传道书》的作者所罗门王,在以色列国势鼎盛时期就深刻指出:人若离了神的生命,一切劳碌都如捕风,日光之下尽是虚空。

华理克牧师写的《标杆人生》,通过40天旅程探讨人生的意义,强调将自我中心转向基督中心,认识耶稣的圣洁,效法祂的生命,活出基督的性情,人生才有真实意义。

三、上帝的救赎:现代人的空心病有望治愈

1、在上帝怀抱中:重寻生命的意义

空心病的本质是灵魂的干渴,而上帝的救赎是那涌向永恒的活泉。“空心病”患者以人生意义感丧失、价值空洞和情感麻木为特征。这种病症源于人以自我为中心的罪,导致与上帝关系隔绝。上帝的救赎引导人悔改归向祂,重建以神为中心的生命,重寻生命的意义。

2、上帝是避难所:在永恒中安放漂泊的灵魂

当世界的喧嚣成为重担,上帝才是灵魂的锚,是生命的磐石。正如《诗篇》91章9节所说“耶和华是我的避难所”,在祷告与默想中将焦虑交托给上帝,重获内在秩序感。正如一位信徒见证:“那股内心温暖的平安,仿佛重担被祂亲手接过。”基督信仰为我们带来永恒的盼望,使漂泊的灵魂寻得真正的归宿。我们倚靠基督所赐的力量,生命得以刚强,不仅能抵御各种危机的侵袭,更能在一切患难中得胜有余。

3、上帝是修复者:修复破碎的意义感

空心病的根源在于灵魂深处的创伤与破碎。这些伤痕往往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或是父母过度控制的爱,或是长期被忽视的成长经历;也可能源于在世俗潮流中的迷失,或是功利主义教育对生命本真价值的扭曲。许多信主的大学生和职场精英曾分享:在认识基督之前,他们将人生简化为成败的较量,视生命为优胜劣汰的竞争,人际关系充满敌对;但信主后,他们领悟到生命原是充满探索之美的旅程,人与人之间本应是彼此相爱、互为肢体、相互扶持的美好关系。

4、上帝的救赎:重建生命价值感

在基督里,信徒的生命价值被重新定义,这与世俗的“条件性认可”截然不同,不再以学生成绩排名或职场业绩作为衡量标准。上帝无条件的爱释放我们脱离“必须优秀”的枷锁,祂完全接纳我们的本相,包容我们的不完美,帮助我们重新发现“受造奇妙可畏”的生命本质,这正是创造主赋予每个人最宝贵的价值,不在于我们做了什么,而在于我们本就是上帝精心创造的杰作。

5、信仰生活化:感恩生命中的恩典

感恩是心灵对上帝恩典的回应:当清风拂面,置身于鸟语花香的大自然时,我们感恩上帝的创造;在祷告中经历内心平安时,我们感恩上帝的同在;每日享用三餐时,我们赞美上帝的供应......当人学会为这些看似平凡的恩典献上感恩时,生命的意义就从“追求世俗的虚华”转向“在日常生活中,时时遇见那位美善的上帝”。

6、效法耶稣的爱:重建和谐人际关系

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命必然陷入迷茫与人际关系的破碎,而耶稣“爱人如己”的诫命如同晨钟暮鼓,唤醒我们走出自我封闭的牢笼。教会作为基督里爱的共同体,消除现代人的孤独,通过稳定的团契生活,信徒不仅找到属灵的家和归属感,更能活出以基督为中心的新生命。这种扎根于真理的生活方式,正是治愈现代人空心病的良药。

小结:

全然信靠上帝的救赎恩典是治愈空心病的有效途径。这本质上是一场让上帝“居生命首位”的彻底更新。当人从“自我中心”转向“以神为中心”时,干涸的心灵将重新涌流生命的活泉。对于那些因空心病而深陷迷茫的现代人,圣经中神所默示的话语,正如诗篇所言:“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诗119:105)这真理的光辉,必能照亮每个寻求生命真谛的心灵。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四川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