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因着二战而被人所知的德国小城,都有着哪些故事?

作者: 鼓浪隐士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3-26 06:51:51
分享与播放

在德国首都柏林西南郊,哈弗尔河畔坐落着一座人口仅14万的小城,这里同样也是德国勃兰登堡州的首府,而她因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次著名会议而名垂青史。

这座小城就是波茨坦,在公元993年时,就有斯拉夫人居住于此,并在14世纪时,升级为城市。普鲁士王国著名君主腓特烈大帝在位期间,波茨坦成为皇室驻地,夏宫的建设使其地位日益上升,逐渐成为普鲁士的重要城市之一。

当然让波茨坦名扬世界的,乃是二战末期的一次重要会议。1945年初,盟军与苏军在东西两线势如破竹,迅速摧毁了纳粹德国的有生力量。是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的欧洲战场就此结束。

而此时东方的日本军国主义仍在负隅顽抗,甚至提出了“一亿玉碎”的疯狂口号。在这样的背景下,美苏英三大国为了处理战败后的德国和解决战后欧洲及其他一些问题,促进苏联对日作战,督促日本早日投降等议题。

1945年7月17日到1945年8月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以及英国首相丘吉尔(后为艾德礼)齐聚德国小城波茨坦,商讨相关事宜。会议除了解决德国去纳粹化,非军事化、起诉战争罪犯,确定美苏英法四国对德国的占领等等问题外,更通过了由中美英三国通过的,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而面对《波茨坦公告》,日本军国主义仍顽固不化,决心顽抗到底。结果1945年八月上旬,美军相继在广岛与长崎投掷原子弹。而苏军也在此期间进入中国东北,全歼了关东军。而中国敌后根据地也展开了对日寇的最后一站,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日本最终在是年8月15号宣布无条件投降。因此波茨坦会议是二战最后一次重要会议,深刻地决定了未来世界的走向,为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借鉴意义,这也让这座德国小城名扬天下。

如今波茨坦已经成为德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其宾馆、音乐厅、购物中心等等占去了城市一半的规模。而城市更是古迹众多,宫殿、教堂、博物馆、勃兰登堡门是这座城市重要的风景线。

无忧宫是波茨坦的地标建筑之一,这是腓特烈大帝模仿法国凡尔赛宫建立的宫殿,无忧宫以及园林面积为90公顷 ,因建于一个沙丘上,故又称“沙丘上的宫殿”。虽然近代德国战争不断,但从未波及这里,因而18世纪的建筑得以保留至今。

圣尼古拉教堂是波茨坦另一处重要建筑,她位于老市场广场上,是一座雄伟,精美的教堂。其历史可追溯到13世纪时期,而当前的建筑却是在18世纪时形成。而在二战中,遭遇了盟军的空袭以及苏军的炮火而严重损毁。直到1981年才得以重建完成,成为游客来到波茨坦必打卡的地方。

圣尼古拉教堂除了日常用于礼拜外,城市重要的音乐会都会在此举行,是市民信仰、文化生活的中心。而教堂内有不少精美的装饰,更是令不少游客流连忘返。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