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服侍同工,6:30-7:00一起来实地祷告。”五一假期的清晨,手机弹出这条信息时,我还躺在被窝里。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这才想起自己报名参加了教会为期三天的“真道课程”服侍。与以往不同,这次我不再是坐在台下专心听道的学员,而是被分配到了水果组,要和其他同工一起为六十余位学员准备茶歇点心。
以往参加聚会,我总以听道者的身份领受——牧者的讲道、敬拜的氛围、小组的分享,一切似乎理所当然地为我预备。而这次,我站在了服侍者的位置,才发现一场聚会的背后,是百余名义工数月祷告、精心筹备的结果。
我被分到水果组,起初以为不过是洗洗切切的轻松活儿。然而第一天,组长在群里发了几张摆盘精美的果盘照片,要求我们复刻出来。我盯着那些雕花苹果、层叠的西瓜塔、整齐的菠萝块,心里嘀咕:“这哪是切水果?简直是艺术创作!”原本香甜的苹果、橙子、菠萝、西瓜,在我手里突然变得“不香”了。它们不再只是食物,而是需要被精心呈现的“作品”。
西瓜块必须大小均匀,否则摆盘松散;菠萝要去芯、切花纹,否则口感不佳:苹果切片后要泡盐水,否则氧化变黑,影响美观。“防氧化是基本功”蔡姊妹的话让我想起讲台的追问:“如果你只剩下 24 小时,会怎么度过?”原来时间对苹果和生命同等残酷,都需要用特定的 “防腐剂” 对抗流失。
上午九点,第一批水果终于准备就绪。趁着服侍间隙,我溜进礼堂想听会儿课。这次我没有像往常一样直奔前排,而是选了侧门边的位置。从这个角度,我看到了很多以前从未注意的画面:搬运组的同工在学员热烈讨论时,正轻手轻脚地补充茶点;祷告室里,几位年长的姊妹跪在垫子上为聚会代祷;摄影同工蹲在台前寻找角度时专注的侧脸,像极了我为西瓜找最佳下刀点的样子。
茶歇时间,学员们涌向点心区。“哇,这果盘太精致了!”“水果组的同工手艺真好!”听到这样的赞叹,我和蔡姊妹相视一笑。他们不会知道,这些“艺术品”背后,是我们切坏的数个苹果,是反复调整的摆盘方案,是部分同工凌晨五点就开始的忙碌。
第二天下午,我正在切西瓜时,一位敬拜组的小姐妹走了进来。“需要帮忙吗?”她怯生生地问。我递给她一副手套,请她给西瓜摆盘。“原来准备水果这么讲究,”她边做边说,“我昨天还嫌苹果切得不够薄呢。”我们都笑了。这一刻我突然明白,服侍的意义不仅在于完成工作,更在于让参与其中的人都感受到那份用心。
最后一天的课程结束时,牧师说了一段让我铭记至今的话:“参加学习是30%的恩典,服侍是70%的恩典。只有当我们愿意给予时,才能领受那百分百的恩典。”她的话让我想起那些浸泡在盐水中的苹果片,想起午休时依然在打扫的清洁组,想起摄影同工为捕捉一个感动瞬间而久久蹲守的身影。
回程的路上,我反复思想这次特别的经历。以往我总是专注于从聚会中“得到”什么——好的讲道、感动的敬拜、深入的分享。但这次服侍让我明白,信仰的生命不仅在于领受,更在于付出;不仅在于听道,更在于行道。就像那些水果,只有经过切洗、浸泡、雕琢,才能成为滋养他人的美味。
这次特别的经历,让我学会了用新的眼光看待信仰生活。从“享受果盘”到“准备果盘”,这条路上,我们都在学习用双手传递爱的温度。正如那些经过精心准备的水果,我们的生命也需要被真理修剪、被爱浸泡,才能成为他人生命的祝福。而这,或许就是服侍最深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