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工智能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前几天看到70岁的作家郑渊洁的一段视频,他称作家一定是会被AI取代的。他尝试过让AI用郑渊洁的手法写一篇以皮皮鲁为主人公的内容和场景,提前设计好场景以及要出现谁,和他什么关系等等。等到4秒以后,AI软件生成的内容是他认为自己无论如何都写不出来的。因此,他决定退出所有社交平台,那也是他最后一次接受采访。
连这样一位知名作家都称自己写不过AI,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与应对呢?
作为传道人,写讲章是我们的基础功课之一,不论好与不好,总要写出一些内容来。有同工也在讨论:“连作家都称写不过,我们又怎么能写得过呢?何况我们本来写得也不好,既然如此,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办呢?”
AI在写作方面的突出表现确实值得我们重视,但也不要因此就方寸大乱,毕竟AI只是工具,不是人,是欠缺温度的,就比如说,它无法触及爱这个领域。
作为基督徒,想必我们对爱并不陌生。好多人都讲爱,儒家有仁爱,墨家有兼爱,基督教有圣爱。或许AI可以显示出一些关爱人的语句,但并不能给人真正的关爱,这是它与人不同的地方。
想象一个场景:有一位姊妹的丈夫因生病早早去世,姊妹正在经历人生的低谷,非常软弱。AI能做什么呢?或许你可以设置好场景,让它说出一些安慰的话来,然后用语音播放。可这对姊妹来说,能真正有多少安慰和帮助呢?无非是在面对一个冰冷的机器罢了。可要是人呢?哪怕我们并没有多少文化和学识,但只要用真心去关心这位姊妹,哪怕只是陪她坐一会,给她个拥抱,让她放肆哭一会儿,也能给她很大的安慰。
基督徒要效法主耶稣的爱。祂为拯救罪人,付出生命的代价,用自己的死给大家生的希望。今日作为跟随者的我们岂不也应当将这份爱传递给更多的人吗?哪怕我们不完全,也没有主那样长阔高深的爱,哪怕只有一点爱,不也能给人带来一些帮助吗?
因此,对于在教会侍奉的同工来说,AI确实会对我们造成很大的挑战,比如在讲章撰写方面。不论是从质量还是速度,一般的传道人自然是没有办法与之相比的。但也不要忘记另一件事,作为侍奉主的人,不仅仅是用恩赐和能力来侍奉,也不单单是用讲章的文本来讲道,更是用被主改变的生命和实际的行动来服侍。如果我们单有知识却无生命,这样的讲道和侍奉又能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经文也记载:“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参林前8:1)并不否认知识的重要性,但真的只有爱心才能造就人。AI确实有能力,有知识,也方便和快捷,但真正能给人心灵带来造就和帮助的,还是属主的爱心。
人工智能确实是一极好的工具,也是我们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好助手,但其无法触及爱的领域。作为侍奉者,不要忘记我们还有爱的属性,不要丢失它,不然就真的失去了该有的温度。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