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会该如何在现今时代焕发独特的生命力?

作者: 朝曦
来源:福音时报
2024-07-18 17:25:34
分享与播放

林鸿信老师的《教会生态学》一书将教会描述为“有生命的信仰群体,因此是有机的”。教会的原意是指上帝所招聚的一群人。从人的角度看,教会是人的聚集,是人所组成的团体;从上帝的角度来看,教会是通过上帝呼召招聚而来。不论从“人的聚集”或“上帝的招聚”的角度来看,教会都是具体有生命力的信仰群体。

若将教会看作有机的生命体,教会就不会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不能像没有生命的东西一样复制,而是因着自己独特的生命找到不同的出口。“简而言之,教会是‘活’的,活的生命必定生存于其环境,经历着与其他生命的彼此互动,以及与周遭环境的密切关系。”(《教会生态学》,12页)

在与不同教会接触的过程中,笔者对林鸿信老师将教会当作生命体的看法深表赞同。中国地域广大,在不同地方成长起来的教会,受历史传统、地理环境、地方特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当前社会风气等多种因素影响。当然,作为活的生命体,和人一样,教会不只是被动地受环境影响,而是在与周边环境的互动中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形态。

中国教会形态众多,不可能罗列净尽。从生命体的角度,笔者将教会分为三类:健康发展的教会、挣扎转型的教会、以及衰落躺平的教会。这只是笔者个人的粗浅分类,文章重点放在前两类教会,健康的教会因时因地焕发出独特的生命力,挣扎求变的教会面对挑战积极思考改变,它们的经验或可给同处在挣扎中甚至绝望到想躺平的教会一些思考和启发。

华北Y教会:回应时代需求 找准婚姻关系为突破口

Y教会从在牧师家聚会的十几个人,在十多年时间里发展成有三四百人、各项事工齐备的城市中型教会,三年疫情期间礼拜不停、奉献不断、人员不流失。达到如此果效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Y教会的活力所系,是主任牧师做教会的理念:教会要抓住社会发展趋势,思考怎么回应这个时代的问题。

牧师抓住的突破口是婚姻关系。他认为婚姻问题几乎成了社会最严重的问题,教会要用圣经真理引导在婚姻中受苦的人建立正确的婚姻关系,恢复神设立婚姻的美好旨意。牧师和师母首先用他们的婚姻为信徒做了榜样,教会也围绕此目标设立夫妻团契,内部又有小组。举行小组聚会,全教会的家庭礼拜,分别针对家庭、丈夫、妻子的课程和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分享圣经式婚姻关系,以圣经真理规整婚姻观念。疫情期间因为聚会受限,还引入了新的婚姻课程和学习方式,在全教会取得良好的果效。

因为对婚姻问题的关注,教会吸引了很多在婚姻中渴望改变的家庭,他们成为教会的中坚力量,从中成长出一批核心同工,帮助教会开展各样事工。Y教会义工占信徒人数的三分之一,而义工当中90%以上是夫妻。

对于Y教会更为具体的事工实践,笔者单独撰文做了介绍,可点击此处阅读。

南方X教会:立足本地情况 为福音松土

X教会从在信徒家里聚会的十几名信徒开始,二十多年时间里发展成为超过三百人聚会的县城教会。X教会的发展经历了买堂、登记、培养神学生、建立教会制度及各项事工、建造新堂、更为精细化的牧养和福传等过程,其中一条原则贯穿始终:立足本地情况。

X教会所在县城福音传入较晚,民间传统文化又极为盛行,当地人对福音了解甚少。很大一部分民众对福音存在误解,基督教有着保守、落后、不科学等标签,福音很难在当地传播。因此,这些年主要负责教会的一对年轻牧者夫妻,不管在牧养信徒还是福音外展方面,都根据当地情况做了适应性调整,为福音做松土工作。

由于信徒生命普遍较浅,主日礼拜流程从延用的福音老区一整天的聚会变为半天,让信徒更高效、集中地听道。生命牧养上,引导信徒在侍奉中成长,没有采用常规的门徒培训课程。相应地,整个教会的重点放在福音外展工作上,一方面让信徒在服侍中成长,另一方面让更多慕道友走进教堂了解福音。教会通过幸福晚餐会的形式吸引慕道友,最开始有意减弱仪式感,气氛轻松友好。聚会使用启发课程,深入浅出,注重讨论交流,不是牧者当方面输出。牧者坦言,“即便他们只是过来吃饭也好,起码知道教会里在做什么,消除人们的隔阂和误解”。教堂建设也暗合了这一目标,没有高大的围墙,路过的人都能看到教堂的样子,破除人们对教堂神秘、封闭的印象。

华东Z教会:小组门训事工并行 为主培养门徒

Z教会是一家县城教会,福音根基深厚、经济发达、聚会人数众多,是牧师们理想的教会模板。手握众多便利条件,牧者反而更加警醒,牢记主的大使命,将教会各种资源在合理的制度下盘活,一切为“培养门徒”服务。

Z教会的牧养系统是“小组+门训”并行模式,侍奉则是“小组+事工”。小组是家,门训是学校,事工是工作岗位。小组内,组长是父母的角色,同组人员以话语为根基,更多建立生活上的联系、情感上的连接。门训课程由教会负责,组长按照组员的生命程度将他们送往不同的“班级”,帮助他们吸收所学内容。同样地,组长也根据组员的恩赐推荐他们在不同事工参与服侍。在小组、门训、事工三者的良性互动中,信徒生命不断成长。

那怎样才算培养出一个合格的门徒?Z教会对门徒有明确的定义:门徒就是可以做小组长的人。在Z教会的运转体系中,小组是枢纽。小组长被视为属灵的父母,是一个可以养育属灵生命的位置。小组长,即门徒的职责,是帮助组员建立生命,直到他们也能“为人父母”,带领新的小组。

北方B教会:改变守成心态 推进精细化牧养

B教会是福音老区的一家县城教会,以聚会人数众多、管理制度先进闻名。九几年开始,教会就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财务、人事管理制度。牧者只需遵照前辈建立的制度,教会就能稳步运转。

但一场疫情教会流失了近三分之一的信徒,虽然参加聚会的信徒数量依然可观,但牧者很难继续对教会的问题视而不见。教会对信徒是放养式牧养,老信徒和新信徒听一样的道,在规模宏大的教堂、场次众多的聚会之下,精细化牧养的缺乏显露无疑。造成问题的原因有二:教牧团队人数不足和牧者麻木守旧的心态。

B教会不愿意在可见的衰落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变化的第一步是牧者心态的改变:承认教会的问题且有渴望改变的决心。疫情后各地教会交流互动频繁,B教会动了出去学习的念头,出行之前带队牧者让随行人员写出自己所在事工的困难,带着问题去学习。行后总结会上,教牧团队气氛焕然一行,针对牧养不足的情况,积极制定措施。

首先是对教会的义工骨干展开培训,要做精细化牧养,必须要足够数量的服侍同工。其次是重点关注年轻人牧养,从职场、婚恋、心理健康方面入手。借着出访,B教会和其他教会建立起更亲密的关系,也为日后更进一步的深度合作打下基础。B教会已将新事工提上日程,相信主必成全这善工,愿老牌教会再次焕发出新活力。

北方D教会:稳固创新 从诗班入手带动教会

D教会所在区域福音发展历史较短,这间教会是该区域内聚会人数最多的教会,大约有八九百信徒。D教会一路走来经历了神很多恩典,但在教牧人员、场地、经济等方面仍有缺乏,也面临着大部分教会都在面临的困境:信徒老龄化严重,缺少年轻人。

面对这种情况,教会牧师不灰心气馁,在现有条件下做好基础工作,同时寻求稳步突破。首先,做好话语宣讲,注重主日讲台的质量。其次,带领义工逐卷查经,更深建造义工生命。此外,面对越来越多的老年信徒,努力做好牧养和临终关怀,增加老年信徒教会生活的多样性,这方面教会还在积极探索学习。

除了上述工作,牧者非常看重年轻信徒的牧养,诗班是他的突破口。牧者先和上海一间教会的牧者学习了诗班带领,然后将诗班中有基础、愿意学习的单独分出来做提高班,先做圣经学习,然后是唱诗技巧学习,灵性和专业性同步提高。一段时间后,诗班人数从原先的40人发展到120人,分出青年诗班和老年诗班。为了诗班成员的提高,牧者努力邀请专业老师,也积极带他们出去和其他教会的诗班交流学习。以诗班为突破口,牧者带动了教会一部分年轻人的积极性。

以上五间教会,只是众多中国教会的样本,每间教会都有自己生长的独特环境和领受的特别使命,正如前文所述,生命不会复制,而是找到自己独特的出口。在艰难中求变的教会一定不是照搬其他教会的模式,而是学习他们的思路,用在自己的处境中。笔者从前述教会的案例中整理出三点建议,供牧者同工参考。

首先,认识教会的生命状态。包括认识教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教会自身情况。外部环境最大的两个面向是生活的时代以及所处的地域,文中前两个教会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社会问题,除了婚姻关系,还有一些教会将心理辅导、社会服务作为突破口,取得了不错的果效。地域特色常见的例子有闽南教会对当地注重家族概念以及丧葬事宜的应用。

教会的自身情况则包括历史传统、场所建设、教牧团队、管理制度、信徒水平等方面。有的教会起步晚,福音根基弱,但也没有历史包袱,可以轻省地发展;有的福音根基深厚,且一直健康传承发展,教会可以更多做开拓进深的工作,而留下历史包袱阻碍发展的教会,则需要经历阵痛,处理好历史问题才能继续前进。此外,教会也会面临一些共性的挑战,比如人口老龄化、缺乏年轻信徒,按照自己所在的环境,不同教会有不同的应对。

作为有机生命体的教会,自然地会“呈现出生、成长、病弱、复原、生产、衰老乃至死亡等生命特质”。只有充分认识教会的生命状态,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从病弱复原,恢复生长的力量。

其次,制定具体的策略。发展质量型教会是江苏教会的一个长期主题,具体内容包括场所建设、人才培养、制度建设、信徒灵命成长,笔者深以为然。教会想长久稳定的向前发展,这些因素缺一不可,只是前后顺序各教会根据自身情况各有不同。

前文提到的教会都有稳定的聚会环境,其中南方X教会在人才、制度初步完善之后,建造了新堂,因为旧的场所跟不上发展的需要。这五间教会,在开展新事工之前,都做了培养义工的预备工作,没有人才,事工就无法开展。而制度对事工起到极其重要的稳定支撑作用,不论是华东Z教会还是北方B教会,完善的制度让前者有稳定的基础深化信徒牧养,也保障后者无后顾之忧地进行新尝试。信徒成熟的生命像是各项工作合力结出的果实,但在其他要素还不那么齐备的时候,北方B教会也通过对主日讲台话语的重视做积累的工作,当然,更多针对性的牧养会有更好的果效。

有了前进的方向,教会可根据第一步对自身情况的认识,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策略。就像D教会在交流学习之后,计划首先做义工培训,然后引进特色事工针对性牧养年轻人;B教会则从诗班入手,从一角撬动教会年轻信徒的积极性。

最重要的是,有健康积极的心态。教会发展始于牧者愿意思考、愿意改变。一位牧者坦言,“教会需要学习的是观念,不是方法论。方法论不能照搬,再者,一个人若是观念改变了,想有所突破,一段时间总会摸索出方法。”在笔者看来,牧者出去交流学习,确实能开拓眼界、转变观念,然而更重要的是牧者要亲近真理,和神有亲密的关系,有活泼的灵性生命。一个有成熟灵性生命的牧者,必定境界宽广、长存盼望,愿意在真理面前谦卑,也愿意跟着神的引导改变。

走访中,笔者遇到过因为现实环境灰心失望、怠惰躺平的牧者,甚至于愤世嫉俗、嘲讽一切努力;也有墨守成规、自以为义的牧者,固执己见,不愿做出改变。人的生命从神而来,教会的生命从这群领受生命而聚集的人而来,面对艰难,牧者应该回到力量的源泉上帝那里汲取智慧能力,面对困难不灰心气馁,谨慎智慧地制定策略,看到发展也不盲目乐观,在一切事上寻求上帝的引导。

华北Y教会夫妻团契发展欣欣向荣,但主任牧师并不盲目乐观。他深切感受到大环境下教会的衰落,教会对婚姻问题的回应只能讲给渴望改变的人,先影响这部分人。他关心时代变化,坦然接受教会面临的处境,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该做的事。“教会衰落趋势不可逆,人没有办法,只能尽力做能做的,改变的能力在神那里。”牧者们或可以此共勉。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