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当今城市教会牧养的新思路

作者: 思想
来源:福音时报
2021-02-16 04:20:44
分享与播放
城市曙光(1)

探讨教会牧养的新思路这一个重大课题,我相信各地教会都具有其独特的一面,每位牧者都有其牧会的方法和蓝图。为此,这课题不是个人的智慧与见解所能描述到位的。才疏学浅、孤陋寡闻的笔者,只从传道人这方面作投石问路的表述。

为什么会从牧者传道人着手呢?因为牧者传道是教会的带头羊,带头的改变了教会就改变了。一个传道人的好坏会影响到教会的兴衰。正如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优秀的传道人,就没有优秀的教会。没有优秀的教会何以让信徒在社会做光做盐?”甘本多玛也说:“有其牧人,就必有其会众。”就是说:有什么样的传道人就有什么样的信徒。可见传道牧者在教会中的影响力多大。

那么面对新时代、新情形的教会,教会以及传道牧者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更新与改变呢?

一、从满足现状改变为不断学习

今天很多教会请传道人,主要看哪里毕业的、文凭高不高、讲道好不好,所以不少人包括做了多年传道人的人都以为传道人只要懂得把圣经读好、把道讲好就可以了,而在其他方面特别是生活方面,比如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倒杯水给别人、倒垃圾、安慰别人等等,都不管。要知道“真正好的传道人绝对不是仅仅会读经、会讲道就可以了。”以往的这种请传道人的方式,确实需要有所更新改变。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和教会发展,传道人在神学院所接受的科班式的装备已经不足以应付现实的需要。特别是在受疫情影响的特殊时代,教会更多采用线上牧养,想想从易干扰的短波,到相对稳定的网页和视频,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一个新产物欢然问世:APP。然而人们对短波的记忆依旧鲜明,而世界却已经预备好进入5G时代了。取而代之的是谷歌时代与抖音时代。所以现在的传道人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要满足现状。我们不仅要熟悉如何从网络中获取丰富的多媒体资源,而且能够非常熟练地借助网络的便利来教导与牧养不在身边的会众。所以,当论到教会需要的传道人时,我们实在还需要在各个方面不断成长、学习,不断进深,以面对这个时代教会的需要。

二、从被宣教到主动宣教

两百年前,中国教会还是救恩的局外人,但因为国外宣教士们的爱,他们“背井离乡,飞越海洋,爬山涉水,翻山越岭”,将基督福音带到了这块灵性贫瘠了上千年的土地,让我们享受福音的美好。如今,我们这群白白蒙受恩典的人,也必须向主感恩,仿效先贤,还福音的债。故教会要有胸怀世界的宣教异象,要愿意将善于教导的牧者差传出去。这是一个从犹太教乃至使徒时代就传承下来的事工。犹太拉比有,早期教会有,天主教修士有,现代欧洲基督教会有,中国教会传统有,基督教两会组建过“宣道团”,现在一些成熟的教会一直有这事工。“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1:8)世界福音化(或福音传到地极),应该是基督教会永远的使命。诚如莱特所言:“宣教,是上帝唯一的使命与目标。祂要使万有在基督里与祂和好,这也是我们要投身其中的使命。”

教会绝对不可以“只管自己教会强,不管他人瓦上霜”。透过这次灾难,我们看到教会之间必须抱团、连结、合一。只要基本信仰相同无误,应该彼此接纳,彼此成全,合而为一,共兴神国。要从本会主义转到国度化,从被宣教到主动宣教。

三、从派工模式的讲道形式转型以专一牧会方式

由于受以往传统教会派工模式的讲道形式影响,现在很多教堂的主日讲台信息也比较零散,很多教会的讲道喜欢运用寓意式讲道法、经验情感式讲道法、主观的神秘感觉的讲道法(严格讲这不叫讲道)。其危险之处是讲员不需彻底分析,或研究经文的上下文脉及其真实的涵义,亦不必考虑其历史背景与处境,以及文字、文辞等文学上的结构。甚至有些讲章是以题目式开始,然后串连一些经节来支持其观点,但所引用之经节与经文的文脉可能毫无关连。如果一个讲员一年52个礼拜都用主题式讲道,就像一年52个礼拜都吃点心一样,结果信徒会营养不良,信徒对圣经的认识是支离破碎的,圣经在信徒的心中就失去了权威性。其实,“派工制”最大的问题是信徒的生命难以成熟,这一系列碎片化的信息,无法满足他们急需装备整全、强盛的属灵生命。

当务之急就是找准“改变讲台”作为切入点,讲台信息系统化转型。笔者建议牧会的新思路该以释经讲道取代别的讲道方式了,也该系统性地规范主日讲台的信息。可以使用三年讲完新约、旧约的方法,这样纵然有请其他传道人来讲道也是给经文预备讲章,这样一年下来,信徒对圣经的熟悉程度就更全面更具体。可以用“三代经课”系统宣讲;(但要特别注意使用三代经课时,一定要理解好教会年的节期神学内涵,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专请人做三代经课的培训)。而牧区领导层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同工加强释经讲道的培训、考核与筛选,采取有规划性、有系统性的教导。或将派工权给各堂点教会,或委派牧者制定点式的牧养,根据所在教会的实际需要施行针对性、系统性与牧养性的教导。平心而论,派工制以完成它的历史使命,是该退出历史舞台、以专一牧会方式取代的时候了。今日讲台的讲道方法也是该以释经讲道法取而代之了。

四、从大众化转到家庭细胞小组化 

“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地在殿里且在家中掰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赞美神,得众民的喜爱。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徒2:46-47)初期教会就是用两个翅膀(殿里和家中)的牧养模式复兴的。有教牧学者研究,大凡超大型的教会,都是以家庭小组牧养的教会。原因很简单,因为家庭细胞小组的牧养会让牧养更精细、更到位、更快更稳,人才兴起更多。

有人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在我们中国各地大小不一的400多间教会的中,发现有37.5%左右的教会还处在传统“全面探访”的模式(就是教会定一个时间,然后有感动的人集合前往一家一家探访),有41.6%的教会牧养已经开始转型为家庭细胞小组牧养;有18.3%的教会两者兼容;剩下的2.6%还在探索之中。但有一个数据值得我们注意的,那就是十年前,教会大都是传统式的牧养(占90%以上)——大众全方位牧养。但深入去了解就会发现“全面探访”的效率低于“家庭小组牧养”,因为“全面探访”大部分如同走马观花,甚至流于形式,有些完全是为了应付,探访形同虚设。但“家庭小组牧养”能做到每周关顾,随时关顾,有针对性关顾,能让被探访者深受被爱。

故此,今天我们要考虑在牧养落实实地关怀。比如生日、生病、生孩子、伤心、婚恋生活、亲人逝去。我们教会的牧者携小组的牧者同工弟兄姊妹前往代祷、第一时间的探访和陪伴、用神的话安慰和引导。一个健康的教会必须以小组牧养,且需要多元小组并行。

以上所论,为个人在城市教会牧养中的一些看见,这些看见其实也不是什么新的思路,然而却是我们都知道而被忽略没有去实行的,但愿我们再次重视起来,也实行出来。现在城市教会的教牧所受到的挑战也越来越大。故教会的牧养方式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不应固步自封,长久不变。不能仅用一种方式去牧养所有的信徒,从单一化转到多元化平时要注意观察,深入思考,要对信徒的不同情况加以区分,分群牧养。

同时教会的牧者应该谦卑学习,博览群书,关爱群羊,愿意委身,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教会和社会的实际需要。让我们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养好教会的信徒,让信徒能在这个社会做光做盐,成为社会的良知,优化文化,净化社会空气,传递正能量,播撒爱的种子。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广东一名牧师。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