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药学家、诺尔贝医学奖的获得者。而她人生的成就与从小接受的启蒙教育分不开的,而她的母校崇德小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女子学校。
这所学校的创立,不得不提一个人,她就是阿尔德赛(Ai Desai, Mary Ann Aldersey,或译艾德赛)。她是近代第一位来华宣教的单身女传教士。1797年。她生于英国伦敦一个富裕家庭,她的家庭信仰并非圣公会,而是清教背景。
马礼逊回英国休假期间(1824-1826),为了培养前往中国的宣教士,而开办了汉语班。阿尔德赛一直对海外宣教充满热情,遂参加了学习班。她还顶住家庭的压力,捐钱给英国伦敦会,支助宣教士纽惠前往马六甲。1834年,几位英国姐妹在雅稗理等人的协助下成立了“东方妇女教育促进会”,旨在推动远东地区的宣教、教育事业,阿尔德赛参与其中,为早期的重要同工。
837年,阿尔德赛前往巴达维亚(印尼雅加达)宣教,为当地的华侨女子兴办了一所女学。鸦片战争后,宣教士得以进入五口通商的口岸,阿尔德赛遂被东方妇女教育促进会派往宁波,成为首位来华的女宣教士。
当时中国男尊女卑的思想很严重,社会普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很多妇女失去了学习文化知识的机会。阿尔德赛对妇女教育事业一直很有负担,遂于1844年在宁波城内祝都桥竹丝墙门内大屋(今尚书街东端)开设了女塾,创办之初就有15位女学生入学。学校的老师都为宣教士的女儿(有一人后来成为戴德生的牧师娘),她们都懂神学以及一些文化知识,并都能讲流利的中文。据2001年7月出版的《中国教育大事典》记载,“1844年设立的宁波女塾,是中国内地最早的教会学校,亦是中国最早之女学校。”因此其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857年,女塾同美国长老会在宁波建立的一所女校合并,称作崇德女校。有学者指出:“教会女校的兴起不仅使部分女子打破闺门禁锢,从而走上社会,而且开始接受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逐步走上自强、自立的道路,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阿尔德赛的这一创举早于上海文纪女校、福州毓英女学堂(1859年)和北京贝满女学堂(1864年)。”高度评价了阿尔德赛在中国女子教育史上的地位。
1923年,学校与美国浸礼会开设的江北滨江对楼女校合并,定名为甬江女子中学。1919年,崇德、圣模二校的中学部合并,后定名为私立甬江女子中学。小学部于1923年单独建校,分为崇德小学和圣模小学(后改名永丰路小学)。
1951年,学校改名为宁波市槐树路小学。1985年,改名为宁波市江北区实验小学。1994年学校成为宁波市第一所双语实验学校。
1861年,阿尔德赛退休,离开了她奉献近20年的中国。1868年,第一位来华女宣教士,建立最早女学的阿尔德赛在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安息主怀。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