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联合”:小教会复兴的一个破局之路

作者: 毋忠毅
来源:福音时报
2025-10-17 07:10:13
分享与播放

在基督教发展进程中,“小教会” 的发展和复兴始终是绕不开的重要课题。尤其是那些至今未取得宗教场所许可证的 “老资格” 小教会,以及部分虽有合法资质却陷入人员数量少、资金匮乏、牧养质量不高等发展困境的小教会,如何突破瓶颈、重焕生机成为摆在众多基督教活动场所面前的现实难题,也牵动着每一位关注教会发展之人的心弦。

不久前,一位教会负责人面带喜悦地与我分享了他们教会的转型经历:在有关部门的积极协调下,他们的教会与另一间教会成功合并。合并过程中,双方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处理了财务清算、财产划分、人员安置以及教务衔接等关键问题。原本各自规模有限的教会,合并后信徒数量显著增加,信徒们脸上满是兴奋与期待,纷纷感慨:“以前总觉得教会小、力量弱,如今小与小联合,瞬间就有了底气,仿佛看到了教会发展的新希望。” 这份发自内心的喜悦,正是 “联合” 带来的初显成效。

然而,并非所有小教会都能如此顺利地找到发展方向。在众多小教会中,存在这样一类情况:它们拥有合法的宗教场所许可证,却因多种因素陷入发展僵局。有的是因为信徒老龄化严重,年轻信徒流失;有的是因为地理位置偏僻,难以吸引新的信众;还有的是因为缺乏专业的牧养团队,活动形式单一。种种原因导致信徒数量日渐减少,部分教会甚至只剩下六、七位年迈的信徒。面对这样的困境,有人提出干脆合并,将宗教场所许可证上交。每当听到这样的想法,我都忍不住劝阻:“如今宗教场所许可证的申请难度极大,一旦上交取消,就再也无法恢复。这不仅是一份资质的失去,更是教会多年积累的根基的断裂,绝不能轻易放弃。” 更有甚者,受利益驱使,经过一些非宗教机构的评估后,竟想将宗教场所许可证有偿转让,这种行为严重违反宗教法律法规,更是不可取的,必须坚决杜绝。

除此之外,还有一批 “老资格” 小教会,它们已存在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更久,在当地信徒心中有着深厚的情感基础。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政策调整等多种非自身原因,至今未能办理和完善宗教场所许可证。尽管有关部门对它们的存在表示认可,默许其开展聚会活动,但这种 “默许” 始终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教会随时面临被取缔的风险,信徒们也常常因此心生不安,长期处于 “无合法身份” 的尴尬境地,教会的稳定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最近,我在走访各地教会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值得广泛借鉴的复兴模式 ——“小小联合”。这种模式如同 “柳暗花明又一村”,为陷入困境的小教会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复兴之路。

在一个乡村地区,有这样一间小教会,它持有合法的宗教场所许可证。曾经,这间教会也有过 50 多人的热闹景象,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变迁,信徒数量不断减少,最后只剩下 7 人。探究其原因,令人唏嘘:有的信徒因年事已高归天家;有的随子女到城市安度晚年,离开了教会;还有的因身体状况不佳,无法再坚持参加聚会。面对如此惨淡的局面,县里曾有人提议取消这间教会,让其上交场所许可证,毕竟信徒太少,每月的电费等都难以承担,维持下去似乎没有太大意义。但县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却认为,这个活动点和许可证承载着当地信徒的信仰记忆,轻易放弃太过可惜。经过反复商议,他们决定推动这间小教会与附近的一间大教会合并。在行政审批手续上,这间小教会原有的场所许可证得以保留,只是信徒们前往大教会参加聚会,每次聚会由大教会统一租车接送。这样的安排,让信徒们既能在更优质的牧养环境中成长 ——大教会师资力量雄厚,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无论是灵修学习还是公益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又无需担心教会身份的丢失。如今,这间曾经濒临倒闭的小教会不仅得以 “存活”,还为大教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大教会的人员规模进一步扩大,复兴态势愈发明显。

还有一间特殊的、以残障人为主教会,它称得上是教会中的 “老资历”,在省内外都颇具名气。这间教会的负责人极具爱心与智慧,开创了独具基督教特色的手语,几十年来始终坚守初心,专心牧养那些听不见却能用心 “看见” 信仰的聋哑信徒。许多外地教会都曾专程前来学习取经,借鉴他们的牧养经验。然而,这间充满爱的教会,却因疫情等多种客观因素,始终未能办理下宗教场所许可证。尽管有关部门认可他们的牧养工作,从未在资质问题上为难他们,但 “无合法身份” 始终是教会发展的一大隐患,负责人和信徒们心里始终不踏实。  爱心能感动天地,在祂面前没有难成的事。 前不久,转机终于出现。在有关部门的主动牵头下,这间教会与一个仅有十多位信徒、因面临拆迁即将失去聚会场所但持有宗教场所许可证的基督教活动点达成合并共识。这次合并,对双方而言都是 “雪中送炭”、最佳的途经:一方面是那个没有许可证的教会终于获得了期盼已久的合法资质,从此可以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安心开展牧养工作;而那个即将拆迁的活动点,其信徒也得以继续拥有稳定的聚会场所,并且融入了更有活力的教会群体。合并后的教会,牧养范围进一步扩大,不仅能继续用心牧养残障人信徒,还能为正常的信徒提供服务。教会不仅在信徒数量上实现了增长,更重要的是,终于成为了政府宗教法律法规允许的合法宗教场所。那天的上午,风和日丽。我有幸在他们教堂竖立十字架、挂上活动点牌子的时刻到访,亲眼见证了他们的喜悦。我对牧师说:“感谢神!现在你们终于没有后顾之忧了,1+1 不仅等于 2,有时候还能产生大于 2 的效果,未来可期啊!”

“小小联合” 的益处,远不止表面看到的这些,这其中蕴含着神的奇妙安排与美好旨意。它不仅仅是两个基督教活动场所的简单合并,更是对各类资源的高效整合与优化配置。比如师资力量,有些小教会因缺乏圣职人员,每年只能外请牧师、长老来开展一次圣洗礼和两次圣餐礼,这不仅给信徒的信仰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严重制约了教会的灵命成长与复兴进程。而通过 “小小联合”,拥有圣职人员的教会可以将师资力量共享,让原本资源匮乏的教会能够定期开展圣事活动,丰富信徒的信仰体验,为教会的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再看教堂财产,部分小教会的场所因长期闲置或使用频率低,造成了资源浪费;而有些教会却面临场所狭小、设施不足的问题。合并后,这些财产可以得到合理调配,有的用作聚会场所,有的改造成灵修室、公益服务室等,让每一份资源都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小小联合”绝非形式上的拼凑整合,而是基督肢体在信仰共识与法规框架下的爱的有机融合。这一过程涉及人员、财产、管理等多重维度的调整,若缺乏周全考量与规范操作,极易引发矛盾分歧,甚至影响宗教活动的正常开展。某地区的案例便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当地有一个无合法登记手续、无固定活动场所的聚会点,长期依托大教会开展活动。恰逢某乡村教堂 70 余岁的老传道人退休,向市基督教两会申请派人来,基督教两会遂安排该聚会点负责人接任这个乡村教堂管理工作。然而,这位负责人上任后急功近利,未采取稳慎过渡的举措,反而大幅调整原有堂委会、诗班及财务人员架构,甚至擅自降低部分人员薪酬,此举在教堂内部引发强烈震荡,导致信徒与同工对立,最终相关人员向区、市基督教两会及宗教管理部门申诉。为化解矛盾,基督教两会不得不重新调整人事安排、重新选派负责人,既耗费了大量精力,也影响了教会的凝聚力。

这一案例深刻表明,小教会联合必须坚守 “合规、合一、民主” 三大原则,重点妥善处理以下五个核心关系:  

  一、以 “基督合一” 为核心,凝聚教牧同工与信徒共识

教会联合的本质是 “在基督里合而为一” 的见证,正如《中国基督教协会章程》所强调,应 “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这不是谁兼并谁,而是合一。联合过程中,需秉持 “五湖四海” 的胸怀,坚决摒弃山头主义、拉帮结派等分裂行为。要通过共同灵修、事工研讨、民主管理、友好协商等方式,促进双方教牧同工、信徒群体的深度沟通,尊重彼此的信仰传统与服务经验,在教义共识基础上构建互敬互爱、同心合意的团契关系,让联合成为见证福音、彼此造就的契机,而非权力与利益的博弈场。

二、以 “依法合规” 为准则,规范教产与财产处置

根据《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规定,宗教活动场所的财产和收入由该场所的管理组织管理和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有或无偿调用;场所合并时,其财产需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无论是固定资产(房屋、土地、车辆、乐器等)、银行存款,还是其他资产,双方均需秉持公开透明原则,避免因财产归属产生纠纷。实践中,最稳妥的方式是提请宗教事务部门牵头协调,对联合前双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登记,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协议,明确资产归属、管理权限及使用规则,确保双方权益得到保障,达成共赢共识。

三、以 “权责清晰” 为基础,理顺领导与分工关系

联合后的教会需按照 “基督教两会治理模式” 规范管理架构,明确法定代表人、教务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等核心岗位的权责划分,避免出现“权利”之争。据相关管理规范,原则上应由已取得宗教场所许可证的教会负责人担任联合后教会的法定代表人,确保管理的连续性与合规性;合并进来的无许可证聚会点负责人可侧重承担教务管理、信徒牧养等具体工作,形成互补协作的格局。整个分工过程需在宗教部门指导下进行,充分听取双方同工与信徒代表意见,避免 “一言堂” 或权力失衡,确保决策民主、执行高效。

四、以 “民主管理” 为支撑,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新组建的教会必须依法建立民主管理组织,这是保障教会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础。根据《中国基督教协会章程》及相关规定,应设立堂委会、执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堂委会统筹日常教务与管理工作,执事会负责具体事工执行,监事会履行监督职责,包括列席重要会议、检查财务报告、监督负责人履职行为等,形成 “决策、执行、监督” 三位一体的管理闭环。各组织成员需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充分体现信徒的主体地位,确保教会管理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和信徒共同利益。

五、要保障合并后的教职同工和退休同工的待遇

要保障合并后的教会在职的教职同工的薪酬、保险等待遇,轻易不要削减,以稳定大局。退休的教职人员的退休生活保障,包括医疗保障等等,不能忽略他们,慢待他们,使他们老有所养,没有后顾之忧。这样也会使得在职的教职人员看到了在基督里的爱,大家也会感到温暖。

“小小联合” 如同为小教会复兴打开了一扇窗,让阳光照进曾经的困境,也是大势所趋。它证明,只要秉持着合而为一的心,积极寻求合法合规的发展路径,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小教会定能突破发展瓶颈,在信仰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本文作者为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