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以色列人出埃及,要进入迦南地的时候,浩浩荡荡数十万人,他们之间出现的大小事务,都需要摩西进行一一管理,太多也累。正是因此,才有了摩西的那句话,“他们有事的时候就到我这里来,我便在两造之间施行审判,我又叫他们知道神的律例和法度。”(出18:16)
当摩西的岳父听了之后,知其美中不足之处,就是单靠一个人根本无法管理数十万的人,即便是摩西那种能力超凡的人也会力不从心,难以胜任,于是便建议他向下赋能,建立梯队,选择一些合格的人士,各司其职,共同管理。
可以说,摩西岳父的建议犹如雪中送炭一样及时,为摩西的管理进行了完善,也为以后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之后的管理奠定了基础。在摩西及其岳父设计的管理模式中,可以看到几个非常明显的核心要素,哪几个呢?
一个是律例和法度。摩西说得很清楚,这是神的律例和法度,摩西管理时是按照神的律例与法度进行,而不是随心所欲地进行管理。同时,他也需要把律例与法度一一告知以色列人。
二是权力的赋能。起初施行审判的只有摩西一个人,但面对数十万的以色列人,即便是钢铁之身也无济于事;于是便有了千夫长、百夫长等人的出现。当然,也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有胜任的资格。
三是百姓的监督。以色列百姓不仅是被审判者,因为有事需要找摩西、千夫长等人进行审判;其实,他们也是监督者,因为摩西等人依照的律例与法度,以色列老百姓也都知道,律例与法度使用与否,以色列人心知肚明。
四是角色的定位。摩西、千夫长等人虽然是以色列人的审判官,但他们也不能忘了自己的身份,那就是神的仆人,他们职分的存在,乃是为了神旨意在地上的执行,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以神为中心,按神的吩咐行事。
话说回来,虽然摩西那个时代距今已经过去了很久,但他留下来的管理精髓并没有过时,时至今日仍然可以成为教会鉴戒与学习的榜样。从中可以学习或借鉴什么呢?有几个要素不可或缺,值得推荐与学习。
上帝。摩西的管理以上帝为中心,如今的教会难道不也应当如此吗?教会是由神所建立的,虽然分布在不同的地方,但都有一位共同的上帝,那就是耶稣基督,耶稣基督是教会的建立者、是教会的根基,不管在哪里都应当如此。
制度。摩西以上帝为中心,上帝也给人留下了实实在在的东西,其中之一,就是律例与法度。这是摩西等人管理以色列人的准则与依据,其实,如今的教会也应当如此,也应当有管理的规矩,并写得清清楚楚,合情合理,人人知晓。
监督。以色列人知道神的律例与法度,不仅可以给自己立边界,也可以给审判他们的人立边界,督促他们按照神的吩咐与要求行事。如今的教会组织及其服侍人员也不能缺少弟兄姊妹的监督,也需要在他们有效的监督之下行事。
德才。摩西之所以能够成为神的仆人、之所以有资格审判以色列人,乃是经历了八十年的造就,千挑万选出来的;那些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等人也是如此。如今教会选才用才也应如此,绝不能枉顾圣经要求,把德才放一边。
角色。摩西等人始终清楚自己的身份与定位,他们乃是在两造、按照神的法律施行审判,有边界感,对神、律例与法度始终存有敬畏之心。如今教会中的服侍者也理当如此,只有不忘初心,只有心存敬畏,才能保证走在正路之中。
历史是一面镜子,人们已经总结出一个道理,那就是绝对的权力会导致绝对的腐败;所以,腐败往往都是因为权力没有受到有效的约束而产生的。那么,如何对权力有所约束呢?好让有心腐败的人无法腐败,无心腐败的人不至于腐败呢?
以上事例及几点要素,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条思路与启发。从人的角度而言,一定要以神为中心,以神为大,站准所处的位置,行在神的旨意中。从组织的角度而言,一定要有制度、有监督机制,要在阳光下有效运行。从教会的角度而言,教会属于基督,把人领向基督,使人知晓向往真理也不可或缺。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