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与其他单位和组织不同,这是神所蒙召的一群人,理当活出基督的形象和样式。但从当下许多弟兄姊妹的生命表现来看,与之尚有一定差距。有人将今日信徒在教会中的角色形容为商场的“顾客”,来来往往,带着挑剔的眼光。这提醒我们:我们不是教会的“顾客”,而是属神的子民。
一、不需要别人“哄”着我们
有些弟兄姊妹参加聚会并非心甘情愿,反倒像需要被哄着的孩子。需要哄着来聚会,哄着参与服侍,稍不如意就甩脸色。就在这个主日早上,我遇见一位姊妹在教堂停放电动三轮车。管理车辆的弟兄提醒她停放的位置是给两轮电动车的,三轮车应停在另一边。她不仅不听,还抱怨道:“停哪儿不是停?就你们事多!”弟兄说:“若不按规定停放,我们会把车移到指定区域。”姊妹竟威胁:“敢动我的车,下次我就去xx教会!”原来她特意停在靠近门口的位置,只为散会后方便离开。
二、带着责任,因教会是我们的家
如果是商场顾客,自然无需承担任何责任,来去自由,商店经营好坏与他毫不相干。但身为信徒,我们与教会的关系却截然不同。教会不仅是神的殿,更是我们属灵的家,它的兴衰与每个弟兄姊妹都有很大关系,我们都肩负着不可推诿的责任。
这份神圣的责任体现在日常的聚会和侍奉中,也体现在我们对待教会中的每件小事的态度上。无论是服从停车管理,还是参与各项事工,我们都应当以一颗谦卑和顺服的心去面对。最重要的是,要明白我们不是在“消费”或“享受”宗教服务,而是在共同建造属灵的家园。试想,若每个人都只顾自己方便,拒绝遵守基本规则,教会将陷入怎样的混乱?因此,我们要用爱心和责任感,共同维护这个神圣的家园。
三、为敬拜神而来,不是来挑剔
我们来教会的目的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不必多说,自然是为了敬拜那拣选、救赎并赦免我们的上帝。然而,今日教会中有一部分弟兄姊妹似乎并不单纯为此而来;他们常常挑三拣四,一会儿挑剔这里,一会儿抱怨那里。
有人因为讲道不够精彩而心生不满,也有人因音乐不够动听而抱怨连连。然而,这种态度与我们来到教会的初衷背道而驰。教会是神的殿,是我们共同领受恩典、彼此扶持的地方,而非供人挑剔与比较的场所。倘若我们只关注外在形式,却忽略内心对神的敬虔与渴慕,信仰生活就会渐渐失去焦点。
因此,我们需要常常省察动机,调整心态,以感恩的心看待神所赐的一切资源与安排。毕竟,真正的敬拜不在于环境是否完美,而在于我们是否以心灵和诚实回应神的爱。
四、彼此理解,互相包容
既然在教会我们称彼此为弟兄姊妹,那就多些理解与包容。不要总是盯着对方的不足,也不要总带着挑剔的眼光,而是学会欣赏彼此的优点,用爱心接纳差异。教会里,人人都有软弱,也正因如此,我们才需要互相扶持。作为神的儿女,我们当以谦卑看自己,以宽容待他人;不因小事争执,不让不满破坏团契的气氛。当我们放下苛责、选择体谅与鼓励,教会就多一分和睦与温暖。这既是顺服神,也是对信仰最真实的见证。
今日能来到主面前的,都是蒙了恩典的人。我们应当珍惜这份恩典,存谦卑的心,在每一次敬拜中全心投入,而不是带着审视或比较的眼光。主的恩典无价,超越我们的有限与不足。因此,我们不应把注意力停留在表面的瑕疵,而当专注于神的荣耀。要明白,到教会来不是为了满足个人喜好,也不是对环境吹毛求疵,而是抓住一次次回应神爱的机会。唯有怀着感恩,放下偏见与挑剔,才能真正体会敬拜的意义。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基层教会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