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有几位弟兄姊妹为了他们身患癌症的家人来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求助。从简单的交谈中发现,他们显然不是经常聚会的信徒,对我们都很陌生。由于我们这里讲道人不多,常常需要去各教会讲道,而他们所在的教会我们几位同工经常去,但从他们的谈话中可以知道,他们根本不知道我们是讲道人。不仅如此,他们现在面临巨大困难,手术费加起来要三十多万,后续治疗费用还不确定,目前只筹到几万元。他们甚至提出:“可以号召所有的教会和弟兄姊妹奉献。”言下之意就是要教会负担他们所有的医疗费三十万,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教会上面。
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样的要求确实不太现实。
在教会侍奉时,常会遇到这样的弟兄姊妹。许多平日里没有参与教会敬拜和侍奉的人,遇到天灾人祸时就会立刻来到教会寻求帮助,而且教会给的少了他们还不满意。而有些经常在教会聚会的弟兄姊妹,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会向教会开口求助。当然,这并不是用来评判人属灵生命好坏的绝对标准,但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的生命状态。
教会固然要有爱心,但不能因为无法提供大额金钱帮助就被认为是没有爱心。
要理解,教会也有自己的难处
教会作为一个团体也有自身的难处。从法律层面来说,教会属于社会团体,也有自身的各项开支和要求。消防、安全、电路等设施都需要达标,教堂建筑的定期维修,以及水电支出、同工工资等,都需要资金支持。虽然弟兄姊妹有奉献,但对一般教会而言,结余的资金并不多。若要开展教会的圣工,如人才培养、敬老节活动,以及其他团契事工等,都需要资金支持。因此,教会的存款通常并不充裕。
但有些人不理解,认为教会每周都有奉献,为什么不能多帮助他们?退一步说,如果教会真有充足的资金,又怎么会见死不救呢?
不要道德绑架,给的少不代表没有爱心
实际上,每年到教会求助的弟兄姊妹不少,有时还有其他教会的信徒。如果只是一两个人还好,但面对这么多有困难的弟兄姊妹,教会通常只能象征性地给予一千、两千或五千元(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有人听到只能给这么多时很失望,不仅没有感恩,甚至埋怨道:“怎么就给这么点啊!”对于他们的病情来说,这些钱或许确实是杯水车薪,但不要忘记,这数额虽小,也是教会的一份爱心啊!难道只有给几十万才算有爱心吗?当我们白白领受这份爱心时,不仅不感恩反而嫌少,这是不应该的。
要有耐心,学会等待
有些弟兄姊妹比较着急。听说教会需要开会商讨才能决定资助金额时,他们迫不及待,甚至希望“不用讨论,立刻给几万、几十万”。但这不可能。从弟兄姊妹的处境来说,着急是难免的,但教会也有教会的章程,特别是在资金使用方面。就算是教会负责人,也不能未经堂务委员会商讨就擅自动用资金。因此,我们需要学习等待的功课。
要仰望主
教会可以探访、为病人祷告,但并不意味着要全额承担病人的医药费。我们也不该把所有筹款的希望都压在教会上面,这实际上是一种强求和道德绑架。要学会仰望主,依靠主的帮助和带领。不论我们之前是否经常聚会,此时都应当转向主,求主预备合适的医生和治疗费用,也帮助我们明白这一切都有主的美意。
教会确实要有爱心,但大家也不能将所有筹款的期望都寄托在教会身上。教会通常需要根据实际的财务情况和其他事工需要来综合考虑,而且每个教会都有自己的预算和计划,资金使用必须谨慎且合乎规范。我们应当理解教会的立场,而不是一味要求或期待他们承担超出能力范围的责任。
同时,我们要相信主的供应是充足的,祂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渠道为我们开路。无论是亲友的帮助、社会资源,还是其他途径,都是主所预备的恩典。重要的是,我们要存感恩的心,无论环境如何,都能看见主的手在其中工作,并以信心回应祂的带领。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