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见到赵姐家的百岁外祖母前,我已从赵姐口中多次听闻老人的人生过往与信仰见证,且与赵姐约定,待老人前来便去探望。这份期待,一半源于对百岁高龄的好奇,在教会侍奉十几年,我见过不少百岁以下的长者,却从未遇见满百之人。于历史长河而言,百年不过一瞬,但对人来说,能跨越百岁寿辰者,终究寥寥无几;另一半则源于对老人本身的好奇,以往见过的高龄老人,大多让我对衰老生出恐惧与焦虑,每次见面后都需自我调适心理,可赵姐口中的外祖母是她的榜样,透着与众不同的特质,让人心生羡慕,甚至可以让人不再畏惧衰老。只因赵姐提及外祖母时,总会不自觉流露出爱戴与敬重,还常说:“我老了要是能像舅奶(苏北方言)这样就好,不是求活满百岁,而是盼着到了晚年,还能晓得敬畏神,虔诚过日子。”去年五月,我终于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百岁老人”,不仅见证了神在她身上的作为与恩典,更看到了百岁人生因真理而享有的真自由。
一、历苦难而悔改,遇恩典而信主
赵姐的外祖母13岁那年,便被年迈体弱的父亲许配给了隔壁村大她十几岁的男人。与其说是“嫁”,不如说是“避难”。那会还未解放,土匪时常趁乱进村抢劫,有一次,在她身上搜遍了也没找到值钱东西,才悻悻离去,她算是逃过一劫。可生病的父亲深知土匪定会再来,下次未必能侥幸脱险,为保女儿安全,仅用一天时间便物色好隔壁村有几亩田的人家,将她送了过去。没有婚礼,不过是堂兄用独轮车把13岁的她送到男方家,这桩婚事便算成了。而就在她出嫁的第二天晚上,土匪果然再次进村,同村的一位姑娘不幸被抢走,她又一次逃过了劫难。
老人是在24岁时信主的。那时她刚生下赵姐的婆婆,就突然“疯”了——不仅失去了自理能力,更没法抚养刚出生的孩子,连医生也束手无策。就这样痴傻了几个月后,家人偶然听闻有传道人在传福音,便带着她去了,也是从那时起,她信了主。奇妙的是,信主后她的病竟渐渐好了。她清醒过来的第一句话,便问刚出生的二女儿还在不在?追问孩子是怎么被养活的?即便到了我见她的那天,聊起过去,老人还反复念叨:“我当初还以为二女儿活不下来了呢。”
我曾问她:“那时候的日子是不是很苦?”她却云淡风轻地答:“不苦,那时候大家都这样,没办法的事。”说这话时,老人眼中闪着光,笑容温暖,过往的苦难被她轻描淡写地带过,言语间满是豁达与平静。那一刻,我反倒觉得自己的问题有些多余,甚至愚蠢。
二、靠信心而坚守,凭虔诚而度日
自信主那日起,赵姐的外祖母便一心信靠耶稣,在生活里践行神的话语,始终以虔诚之心度日。她待人满有爱心,即便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也愿意帮助别人。老家的邻居到现在还常提起,当年老人曾给过饼、送过米,那些细碎的善意,时隔多年依旧被人记在心里。
在不用拄拐杖走路的年月里,她每个礼拜都会自己去教堂,从未落下一次聚会。直到近几年,因年纪越来越大,走路必须拄着拐杖,没力气独自走到教堂,只能靠四女儿送她去教堂,偶尔因女儿没时间送她,才不得不缺席。其实这时候,她的听力早已退化,连讲道的声音都听不清,不过她从未因听不见而失去敬拜神的心意。
更让人动容的是,每次去礼拜,她从不会空手去,总会拿出100元奉献;儿女子孙平时或逢年过节孝敬她的钱,她也一分不留,全部拿去奉献给教会。有人问她为何不自己留着用,她总说:“我除了日常吃饭,平时也花不着钱,留着钱干啥呢?该奉献,要向神感恩,要支持教会的事工。”
如今已是百岁高龄的她,还坚持着每日祷告的习惯: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必定会祷告。且祷告时总是按次序来,先为世界和平祷告,再为国家繁荣祷告,接着为教会兴旺、宣教士与牧师长老祷告,最后才为子女和自己祈求。
老人没读过书,不识字,说不出深奥的神学教义,也唱不全几首诗歌,如今去教堂连讲道声都听不见,可这些都没影响她的虔诚。她始终记得主耶稣对她的恩典,也始终守着年轻时养成的信仰习惯。《诗篇》90篇10节中说:“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赵姐的外祖母无疑是特别蒙恩的人,她走过了一个世纪,历经无数苦难,生命却纯净得像个婴儿。她的百岁人生里,没有多彩多姿的波澜,也没有可歌可泣的事迹,可只因她跨越百年岁月,却始终守着最初的信仰初心,这样的人生,已然足够精彩,既荣耀了神,也造就了人。
三、守节制而安康,弃贪念而自由
更难得的是,百岁高龄的她依旧生活自理,按时做饭、按时吃饭,饮食上始终清淡为主,少油少盐,极其节制。几十年前医生叮嘱过不能吃的东西,哪怕到了100岁,她也坚决不碰,始终坚持健康饮食,用正确的方式爱惜自己。除此之外,非生活必需品,她从不会给自己增添,也正因这份满足感让她的心灵始终保持着通透与自由。
在教会,常听弟兄姊妹说起家中高龄父母的晚年情况:有些老人一辈子沉默寡言,老了却变着法子折腾儿女,三天两头不得安宁;有些老人一辈子慷慨大方,到了晚年却突然变得视财如命,不花钱,却拼命存钱,还总担心子女贪图自己的存款,把钱藏得严严实实,直到去世后才被子女发现。可赵姐的外祖母完全不同:她把自己照顾得很好,从不给儿女添麻烦;子女给的生活费、儿孙孝敬的钱,她既不存银行,也不偷偷藏起来,全都拿到教会奉献出去。
于这位期颐老人而言,向外看,她的身体或许行动迟缓,没法天南地北去行走,看似不自由。实际上,她早已在基督里得着了真自由,因为她早已没有同辈间的压力,没有生活的重担;她也不贪恋钱财,不受欲望捆绑,更不惧怕死亡。这份自由的生命状态,实在让我由衷羡慕;这份虔诚的信仰品格,更让我满心敬重。用赵姐话说,我真希望老的时候能像她一样!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牧师。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