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安慰成为一种对他人的伤害

作者: 古斯丁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7-07 19:54:15
分享与播放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常会遇到需要关心和安慰的人。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何有时我们明明是出于好意去关心他人,却常常给别人带来一种压力,甚至造成伤害呢?

我认识教会里一位中年的姊妹,她是一位非常热心的人。在教会当中,当她看到谈恋爱的姊妹失恋,她会想要去陪伴她们;当有的肢体住院动手术时,她会提着果篮前去看望,甚至留在那里照顾;有的姊妹坐月子时,她甚至干脆带着行李搬到对方家里,日夜照料。

教会里很多人都为这位姊妹的热心服侍和爱主的生命感恩,因为她总是愿意牺牲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服侍他人。然而,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竟然有一些弟兄姊妹向我“投诉”她的一些问题,主要是提到这位姊妹有时过于热情的关心,会令人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比如,有一位姊妹坐月子的时候,刚生了孩子,情绪低落,似乎陷入到了一种“产后抑郁”之中。这个时候她不愿意见任何人,只想自己安静地待着。可是这位教会的热心姊妹听说之后,想到他们是外地来的年轻夫妻,又没有父母在身边,便发信息说:“姊妹啊,我要过去照顾你,让你这个月子可以得到好的休养。”坐月子的姊妹不好拒绝,便接受了她的帮助。

之后,这位姊妹非常热心地帮忙打扫卫生,哄孩子睡觉,还定时做饭。但是她却无形之中给这位年轻的母亲带来了很多的压力。当看到孩子睡觉没有盖被子时,她就会带有责备的语气说:“哎,你怎么这么粗心,不给孩子盖被子呢?”当这位母亲认为孩子此时哭泣,不能喂奶时,她却说:“孩子饿了,你得赶紧给他喂奶!”

在这种过程中,她的热心竟然变成了一种压力和捆绑。后来我才发现,这样的事情在家庭生活和教会当中屡见不鲜。很多时候,我们的确是为了想安慰和照顾别人,但不曾想给别人造成了一种伤害和困扰。反思其中的问题,其实是我们在热情当中没有把握好界限,将自己的观念强加在了别人的身上。

所以,我们既然是去帮忙,就本应该带着一颗谦卑服侍人的心。但微妙之处在于,当我们想要服侍人时,我们很容易将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意见强加在对方的身上。这时若是遭到别人的拒绝,我们反而会感到受伤。

我的母亲也是教会中一位热心的姊妹,我的妻子怀孕期间,母亲说愿意过来照顾。妻子当时很开心,并且感恩上帝预备了这样一位好婆婆来服侍我们。可是没想到,母亲每次做饭,做的都是她擅长的和她喜欢吃的,却从不问妻子喜欢什么,需要什么。

时间长了以后,我的妻子心里对母亲的服侍产生了很大的意见:为什么她明明是来照顾我们,但做的都是自己喜欢吃的呢?在这样的关系中,两个人都很受伤:一个人感到被服侍得难受,另一个人觉得自己付出了,却遭到否定和拒绝。这是人际生活当中常常会发生的事情,也总是让人感到捉摸不透。

服侍之前先省察自己的动机

当我们准备服侍别人时,应当先反思自己的动机。我们究竟是为了对方的益处,还是为了彰显自己的热心?我们要问的是,我们服侍他人真的是出于爱吗?如果我们真的是出于一颗爱人的心,那我们就会详细地去了解对方的性格,体察对方的需要,以及认真思考对方正面临的处境。否则,我们会陷入盲目的关心,不仅自己忙了半天没有任何果效,反而给别人带来很大的困扰和压力。

我们应当检视自己服侍他人的方式

很多时候,我们去安慰别人,不但没有安慰到,反而给别人带来了一种伤害。一位姊妹因男朋友和她分手而特别伤心。A姊妹知道后,便把这位失恋的姊妹约到奶茶店来一起聊天。她本想着放下忙碌的工作,抽一下午的时间陪伴和安慰这位失恋的姊妹,但听完对方的经历之后,她竟然言辞凿凿地说:“哎,我就当初就说你不该跟他交往,我就认为他的信仰生命非常不成熟,你看你不听,导致这样的后果。”

失恋的姊妹听到之后,感到没有得到理解和安慰,反而被指责,便不愿意再多说什么。这正是我们安慰他人时特别要警醒的地方。当我们带着安慰人的动机去服侍人时,是否真的带着智慧和合适的方式,借着倾听、陪伴和理解,并一起祷告来帮助这位姊妹在伤痛中安然度过,还是在她已受伤的心上再撒一把盐?这是我们在人际关系的相处中需要留意的地方,不要让我们的安慰变成了一种对他人的重担。

祷告比安慰更有力量

在教会生活中,每次祷告会都会听到很多弟兄姊妹分享自己家庭中的创伤,亲子关系当中的矛盾,婆媳关系当中的阻碍。此时大家都会心生一种热心和爱心,想要服侍这些有需要的群体。可是我们发现,当我们想要为对方做什么的时候,却不知道该做什么。

当有的弟兄亲人去世时,我们除了陪伴,不知道该说什么;当有人身患重病时,我们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能安慰到他;当夫妻处在离婚的边缘时,我们若是想要去探访,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两颗破碎的心。这种情况,若是我们执意要去为对方做什么,很可能给别人造成进一步的伤害和困扰。

这也是为什么在教会当中很多人热心服侍几年之后,便像泼了冷水一样不愿意再付出。我们很多时候的热心和想给别人带去的安慰是错误的、缺乏智慧的。因为有些时候,对方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从上帝而来的力量。

我记得一位牧师曾在讲座中说:“如果你去责备一个人之前,你没有为他花更多时间祷告,那你就不要去责备他。因为你的责备不是出于爱。”同理,我也想说:“如果我们去安慰一个人之前没有先为他祷告,我们就不要去安慰他。”因为我们这样的安慰很可能不是从神来的,不是出于爱心,而是出于自己的冲动。

所以我认为,对于需要被安慰和帮助的人来说,我们更该做的是为他付上祷告,求圣灵来安慰他,求主耶稣的恩典来接近他,也求父赐下属天的喜乐和盼望来开他的眼睛。如同夏甲看到那一个供应生命的泉源一般,如同以利沙让神开少年人的眼睛,看到火车火马正围绕着他一般,也求神让他看到这位慈爱的天父正与我们一起走过死荫的幽谷,祂的杖,祂的竿都在无时无刻安慰着我们。

为此,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在各样的患难当中,只有一位能真正安慰我们,就是创造人心、了解人心,又拯救和安慰人心的上帝。正如保罗对正处在各有患难中的弟兄姐妹说:“我们在一切患难中,他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林后1:4)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山西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