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爱吃糖,父母却总是把糖藏起来。那时候生活条件拮据,零食是过年才舍得买的“奢侈品”。但也正因如此,那个年代的孩子少有肥胖等“富贵病”。如今生活条件改善了,很多父母反倒成了最积极往孩子嘴里塞零食的人。
“任凭”的代价
“吃吧,别闹了。”“给你一包薯片,乖乖写作业。”这样的场景再熟悉不过。高糖、高脂、高热量零食堆满家中:薯片、锅巴、米饼、糖果、辣条、蛋糕点心……孩子不是自己吵着要,而是我们主动给的,为的是让他们“安静一点”,或图自己轻松一下。一包又一包,喂的是嘴,填的却是惰性。到头来,小小年纪体重超标、气喘吁吁,医生一检查,说是严重肥胖,这才开始追悔莫及。
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更大的“任凭”,来自电子屏幕。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验:叫孩子吃饭,他说再等两分钟,结果20分钟过去还盯着游戏;晚上要睡觉,他说再刷一个视频,结果11点了还哈哈大笑地躺在床上;越来越多父母,面对孩子沉迷手机、平板,却感到无能为力。打骂吧,不忍;没收吧,会闹;妥协吧,良心不安。于是我们一边皱眉,一边心软,最后成了一个“什么都管不了”的家长。
在今天这个自由泛滥的时代,“尊重”“理解”“自由选择”成了教育里的高频词。的确,每个孩子都有独特性,他们不应成为标准化模具下的产物。但我们必须承认:“尊重”不能取代“引导”,“理解”不能替代“界限”,“自由”更不能成为“任性”的挡箭牌。
有些家长说:“我小时候太压抑了,不想再让我的孩子也这么辛苦。”但问题是,从“压抑”走向“放纵”,只是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都不是爱,都不健康。真正的爱,是带着温度的界限,是不怕孩子哭闹、不怕自己“当坏人”,是愿意站出来告诉孩子:“你现在不明白,但这是为你好。”
管教是为了孩子未来的自由与喜乐
一个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不会任由他们随心所欲。在我认识的一户家庭里,有一对兄妹。他们的家充满爱与欢笑,父母陪他们读故事书、玩游戏、一起唱圣诗,但也不是没有眼泪。这家的父母说:“我们不怕说‘不’。我们知道,管教是为了孩子未来的自由与喜乐。”他们爱孩子,因而对大多数电视节目说“不”,对晚睡说“不”,对垃圾食品说“不”。他们爱孩子,甚至每天要求他们每人安静独处一个小时。他们爱孩子,甘愿站在一旁,看着他们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即便父母内心多么想代劳。他们爱得深,甚至愿意在孩子成长所需时,看着他们受伤、挣扎,甚至失败。
在孩子尚未成熟前,他们天然会选择“舒服”“好玩”“省力”的路。没有教导,他们不会自己明白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没有榜样,他们学不会分辨对错;没有纠正,他们无法成长出健全的人格。任凭,只会让他们越走越偏。今天的我们,甚至在信仰上,也不太愿意讲“管教”了。我们喜欢讲神的慈爱、怜悯、赦免,却不太谈“责备”“纪律”“纠正”这些词。我们怕别人觉得“负面”“不好听”。
我曾听过一位年轻姐妹说:“我很难接受一个会‘惩罚’人的神。”她把神的管教误解成“发怒”和“报复”。然而,神的惩罚不是因为厌恶,而是因为爱。正因为我们是祂的儿女,祂才不肯放任我们走向毁灭。我们知道自己是蒙爱儿女的证据之一,就是我们一同经历祂的管教——这背后有一个崇高的目标,就是有一天,我们能分享祂的圣洁,得着生命。
神所爱的,祂必管教
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约拿的故事,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约拿因为不愿意去尼尼微传道,竟然坐船逃到他施。他以为自己可以逃避神的命令,却不知道这样的任性会招来暴风骤雨、海浪翻腾、甚至被大鱼吞入腹中。
神原本只要他顺服,就能走一条平稳之路。他却执意抗拒,结果走进黑暗、孤独与恐惧。但即便如此,神并没有放弃他。神差遣大鱼不是为毁灭,而是拯救。最终,约拿在鱼腹中悔改,并承认:“耶和华我的神啊,你却将我的性命从坑中救出来。”当他第二次听到“去尼尼微”时,他不再犹豫了。
神的管教,常常带着苦,但最终带来的是生命。在我们的人生中,许多我们不想面对的管教,其实都是为了叫我们脱离更深的捆绑。一个孩子如果从小没有被训练自己打扫卫生、洗锅刷碗、整理床铺,长大了进社会,只会遇到更大的挫折;一个人如果总在“我想怎样就怎样”的路上走到底,最后的代价极可能是亲密关系的破裂、事业上的失败,甚至是属灵生命的枯干。
耶稣说:“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约14:15)我们要明白,“命令”不是为了让我们难过,而是像烹饪时的食谱一样,是为了叫我们烧出一盘真正美味可口的菜肴。一个厨师如果随心所欲做菜,结果只会是一团糟。同样,一个门徒若不愿放下“我想怎样就怎样”的执念,也不会活出真正的自由与丰盛。
神对我们的爱,并不是放纵我们想干嘛就干嘛;而是引导我们放弃自我,得着祂的生命。祂给我们一个奇妙的交换:祂的生命,换我们的生命。祂愿为我们舍下自己,也盼望我们为祂献上自己。所以,在这个“任凭”的时代,基督徒要重新认识“管教”的价值。管教,不是打压,而是扶持;不是羞辱,而是医治;不是为了让人痛苦,而是为了叫人结果子,活出荣耀。
我们不能只做孩子的朋友,更要做他们的父母;我们不能只讲神的爱,更要讲祂的圣洁与公义;我们不能只追求孩子当下的快乐,更要为他们的永恒负责。
在家庭中,让我们勇敢做那些愿意设立界限的父母;在教会中,让我们做那些愿意提醒弟兄姊妹的肢体;在属灵生命中,让我们甘心领受神的管教,知道祂的每一个“责备”,都是恩典的预兆。因为“神所爱的,祂必管教。”(来12:6)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作者系安徽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