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时代的利未人,一直面临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那就是生活费用的问题。虽然对于利未人来说,谈及生活费用似乎显得世俗,因为他们是一群特别的人,没有产业,散居在以色列人中间,专心于服侍。
然而,尽管如此,他们仍然避不开生活费用的问题,因为他们也是人,也有家庭,需要生活;既然要生活,那么生活费用就在所难免。因此,在利未人服侍过程中,因生活需求而产生的问题屡见不鲜。
圣经中记载了许多这样的例子。例如,在尼希米时代,当尼希米再次回到耶路撒冷时,发现了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在圣殿中供职的利未人与歌唱的人都回到了自己的田地。这显然是犯了大忌,因为他们的职责本应是专心服侍。
为什么这些利未人没有专心于服侍,而是回到田地谋生了呢?原因是尼希米发现利未人应得的份额无人供给;也就是说,以色列人没有尽到供养利未人的责任,导致利未人在无奈之下只能自谋出路,以糊口。不过,幸运的是,尼希米适时出现,招聚利未人照旧供职,以色列人也拿出十分之一的奉献。
现今的传道人犹如当时的利未人,尤其是专职传道人,他们也像当时的利未人一样,依靠信徒奉献的十分之一来维持生活。当信徒缺乏奉献,或者教会未能给予足够的生活费用时,传道人也会如同当时的利未人一样,在生活上承受压力,不得不另寻其他收入来源。
不可否认的是,现实中的很多教会信徒也如同当时的以色列人一样,在奉献上并不尽心尽力,总是打了折扣;再加上有些教会领袖不愿给予传道人足够的生活费用,总能找到各种理由减少支出。
无论如何,这带来了一个结果:作为专职传道人,本应一心服侍,并从被服侍的团契中获得薪酬,以解决生活之需。但由于受薪有限,无法支撑个人及家庭的开销,他们也只能被迫另寻他法。于是问题随之而来:应该寻求什么样的方法来弥补生活之需呢?
可以肯定的是,作为神的仆人,应当避免陷入两个极端。一个是贪心不足,贪心不足会导致肆意妄为。以利的两个儿子就是如此,或许他们也有生活不足的需求,但他们却用错了方法,不仅没有抑制贪心,反而肆意妄为,最终被神弃绝。
另一个是要避免颠倒次序或看轻服侍。先知玛拉基时代的祭司们也是如此,生活上有不足是真的,以色列人有亏欠也是真的,但这些因素不能成为祭司看轻服侍、藐视神的理由;也不能为了生活费用或一些不公待遇,利用服侍去换取利益。
当心态摆正、立场确定之后,在薪资实在不够且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也不得不面对现实,被动地从其他方面想办法,以弥补生活的不足之处。有什么办法呢?其实,方法总比困难多,神也不会亏待用心服侍的人。
例如,可以适当接受肢体的供给。当传道人的确有需要,而教会又无法或不愿意解决时,肢体们看得见,他们会如同当初的信徒招待主耶稣、使徒一样,招待那些有需要的传道人,尽可能让他们安心传道,不被生活所累。
再比如,可以从“副业”的角度考虑。从家庭的角度来看,现代传道人的家庭并不都像当初的利未人那样,没有什么家业。现代传道人家庭有些做生意、有些有土地、搞养殖等。对于这些事,传道人在传道之余可以参与,一来帮助家人分担压力,二来也能在生活上有所补足。
退一步说,若仅从传道人自身考虑,不考虑家业的因素,传道人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写一些文章、做一些辅导,或者到一些教会做些培训、培灵等。这些既丰富了服侍,也可丰富生活,弥补所需。
当然,不管做什么事情,不仅要考虑自身需要的因素,也要考虑他人的因素。如果教会或肢体们明确反对,且带来的整体影响不好,就要转变方法,因为总要留心去做一些众人以为美的事,以及可以荣神益人的事。
此外,到底需要多少才够呢?这也是一个问题。可以肯定的是,传道人不可能像亚伯拉罕那样富有,因为传道人做的是传道,而不是做生意,可以成为财主。所以,按照利未人的标准,能够有与以色列人一样的生活也就够了,如此便要安心传道,仰赖神的祝福和应许生活和服侍。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