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清晨,浙江台州椒江区章安街道和前所道街的乡间小道弥漫着微凉的春意。台州市博爱者协会杨兰娇会长、副会长孔爱卿与18名志愿者,带着清洁工具、生活用品和满腔热忱,走进8户特殊家庭,用实际行动诠释"扶贫爱残"的大爱情怀。
暖心服务:在细微处传递关爱
志愿者们分组行动,深入每户家庭了解需求。在独居的林奶奶家中,他们将霉变的被褥拆洗晾晒,将杂乱的杂物重新归置;为瘫痪在床的张爷爷修剪指甲时,志愿者轻声讲解春季养生知识;面对智力残障的女士小陈,志愿者们耐心引导他整理个人物品,用玩具激发她的沟通意愿。每到一处,志愿者都用专业清洁剂和抹布仔细擦拭家具,连常年积灰的墙角都反复清扫。"不怕脏、不怕累是我们的基本准则。"副会长孔爱卿边帮农户清理猪圈边介绍,本次行动特别准备了防刺手套、消毒用品等工具,既保障志愿者安全,又确保服务质量。
心灵陪伴:让希望照亮灰暗角落
在80岁的独居阿婆周兰家中,志愿者们除了打扫卫生,更用"话疗"打开老人心结。得知老人因儿子在外务工常年独自生活,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孔爱卿以拉家常方式疏导情绪:"阿婆,您种的月季开得多好,就像您的人生一样灿烂。"老人眼含泪光地展示着珍藏的照片,讲述年轻时的故事。这种"走心"陪伴让老人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拉着志愿者的手不愿松开。
身残志坚:理事带队树立榜样
带着身伤正在康复阶段的陈春花理事,成为此次活动中最令人动容的身影。出院后仍显虚弱的她,坚持与志愿者一同搬运垃圾物、打扫卫生。"生病让我更懂得弱势群体的不易。"她表示,看到老人们绽放的笑容,身体的疲惫瞬间消散。这种"身教大于言传"的行动,感染着每位参与者。
精神传承:博爱精神深入人心
返程途中,杨兰娇会长召开简短总结会:"今天我们不仅是打扫卫生,更是传递'不放弃每一个生命'的信念。"她宣布将建立"一户一档"跟踪机制,每月开展回访服务。活动志愿者朱丹华在朋友圈写道:"当看到老刘第一次主动整理房间时,我真正理解了何为'助人自助'。"
据悉,台州市博爱者协会将持续深化此类帮扶活动,计划成为常态化。正如孔爱卿副会长所言:"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解决眼前困难,更要帮助弱势群体重拾生活信心,让每个家庭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度。"
这些看似寻常的帮扶场景,正编织着城市文明的新图景——在这里,陌生人之间的善意传递成网,平凡人的微光汇聚成炬,共同书写着新时代的文明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