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如何影响了人类文明?

作者: 鼓浪隐士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3-09 14:13:00
分享与播放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一般认为其发明者是东汉时期的宦官蔡伦,他总结之前的造纸技术上,改进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从而大大提高了纸张的质量,使其容易生产,轻便耐用,促进了人类书写的进步。

到了公元4世纪时,纸张已经基本成为中国人的书写材料,再加上印刷术的发展,让中国的思想文化通过纸张得到传播,加速了知识的普及。因此有些西方学者就指出,中国能在中古时期在科学文化上领先西方,写作的载体纸张起了关键作用。这是造纸术对于中华文明的发展。

公元751年,唐朝军队与阿拉伯帝国在怛罗斯进行了一场改变历史的战争,此战阿拉伯获得胜利,俘虏不少唐朝的工匠。其中就有不少精通造纸术,从而把这门技艺传播到阿拉伯帝国各地。当时的阿拔斯王朝开展了大翻译运动,将西方古典学术著作进行整理、翻译,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的发展。而巧合的是,此时正是造纸术西传阿拉伯的时期。可以想见,假如没有纸张的普及,大翻译运动将是另一番景象了。

很多人在参观欧洲中世纪教堂时,都会被她精美的壁画所吸引。可这种艺术形式的出现,是与当时欧洲书写材料、昂贵而稀缺造成的。当时的《圣经》基本写在羊皮纸上,而这种材料相对较少,《圣经》难以普及到民众中。因此教会只能通过绘画的艺术,向信徒讲述《圣经》的真理。

而随着造纸术从阿拉伯传入欧洲,极大丰富了当地的书写材料,再加上古登堡发明了印刷术,从而让西方的知识传播变得便捷、迅速。而这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宗教改革的爆发。马丁·路德的思想得以很快传遍欧洲,乃是依靠印刷术以及纸张的便利,从而让宗教改革得以快速且深入,彻底改变了教会历史以及欧洲格局。

而在近现代的海外宣教中,纸张仍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传教士写下的福音著作、科学文化书籍,无不离不开纸张的应用。从利玛窦到林乐知,其思想能在中国传播,促进福音传播与中西文明互鉴,就在于中国发明的纸张提供了书写载体。

而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同样离不开纸。除了作为书写的材料外,还广泛应用于运输的箱子、食用的餐杯甚至先进的3D打印,无不能看到纸张的影子。可以说中国的造纸术,让人类文明发生了质的飞跃,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延伸阅读:《纸影寻踪》

纸在中国汉代的宫廷里改良,为知识和思想的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追溯了这项发明的跨时空旅程,故事从西域的佛经翻译者开始,穿越中东阿拔斯王朝的知识世界,最终来到欧洲伏案工作的宗教改革家和近代科学家面前。作者旁及历史文化的点点滴滴,更饶有兴趣地描写了那些携带纸张、在丝绸之路上络绎于途的信徒和商人。正是因为纸,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交流成为可能,进而打开了曾经长期关闭的各种可能性,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历史的走向。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