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餐礼后的午餐本应是弟兄姊妹彼此交通、增进联络的温馨时刻,然而某次与乡镇教会同工的聚餐,却因“批判”变得沉重。席间,一位同工对本教会义工传道的持续指责、对负责人的刻意抬举,以及无意间暴露的管理问题,不仅让旁观者心生不适,更折射出教会共同体中同工当警惕的责任边界与行事智慧。教会的生命力在于合一,而这份合一,恰恰需要每位同工以敬畏之心守护,以智慧之力维护。
一、矛盾当“解”不当“扬”
教会作为由不同背景、不同恩赐的神儿女组成的团契,出现矛盾实属正常。正如经上所言:“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罗12:18)存在矛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会同工面对矛盾时不当的态度与方式。那位同工在公开用餐场合,不分轻重地细数义工传道的“诸多不好”,看似是“坦诚直言”,实则已超出了言语的边界。
一次真正的属灵交通,应当客观的对事不对人,应该“用爱心说诚实话”(弗4:15)。“诚实话”意味着不回避问题,“爱心”则要求选择合宜的场合与方式。教会中的问题,理当在内部权责范围内解决——或通过同工会议坦诚沟通,或私下以劝勉的心态交通,而非在公开场合“口无遮拦”地扩散,宣扬同工的不好。这种不加节制的批判,不仅会让被指责者蒙羞,更会让旁听者对教会同工的属灵生命和人品产生怀疑,甚至引发不必要的猜测与站队,将局部矛盾扩大为整体裂痕。
那位同工或许认为自己是在“维护真理”,却忽略了真理的践行需要“温柔”与“节制”(加5:23)。当言语失去节制,即便出发点是“解决问题”,也会沦为破坏教会合一的利器。教会同工当明白:我们的舌头如同“火焰”,能煽风点火,点燃牧场。唯有谨慎言语,才能让交通成为化解矛盾的桥梁,而非让言语成为撕裂关系的利刃。
二、支持当“公”不当“偏”
席间同工对教会负责人的“高抬”,同样值得深思。圣经教导我们要“顺服教会的属灵领袖”(来13:17),对教会领袖的尊重与支持,是信徒当尽的本分。但“支持”不等于“盲从”,“尊重”更不等于“无视其过”。那位同工一味抬高负责人,甚至对其管理中的“不合理、不合规之处”视而不见。席间有同工指出问题所在时,他不正视问题,还竭力对教会负责人在管理中长期存在的不合理、不合规现象开脱。这种态度已偏离了健康的属灵关系,隐隐显露出“我是属保罗的”,“我是属亚波罗”,“我是属叽法的”的分门结党的风险。
教会领袖并非完人,也会有软弱与过失。合乎真理的教会,应当为领袖提供“可以悔改的空间”,而非营造“不容置疑的权威”。就连主耶稣的第一大使徒彼得都有过失,被使徒保罗曾当面指出来。(加2:11-14),因为他深知:真理高于个人,教会的纯正比领袖的面子更重要。同工对领袖的支持,应当建立在真理的根基上——既认可其付出与恩赐,也敢于在必要时以温柔的心指出其不足。这种“公正”的态度,才是对领袖真正的爱护,也是对主的教会负责。
相反,若一味夹杂私人感情或利益的“抬举”而回避问题,看似是“维护领袖权威”,实则可能将领袖推向更危险的境地。当领袖的过失被刻意掩盖,小问题会积累成大隐患,最终不仅伤害领袖自身,更会让教会因“积弊难返”而陷入危机。那位同工的“高抬”,本质上是将个人情感置于教会利益之上,这种偏向性的态度,很容易让其他信徒感到不公,进而形成“支持派”与“质疑派”的对立,为教会分裂埋下隐患。
三、合一当“护”不当“破”
教会的核心使命是“使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弗4:13),这一使命对同工而言,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作为教会的核心同工,其言行应当成为合一的“粘合剂”,而非分裂的“催化剂”。那位同工在公开场合宣扬矛盾、刻意贬低一方,抬高一方,恰恰违背了这一使命。
“分门结党”是圣经严厉禁止的罪(林前1:10-13)。这种行为的本质,是将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置于教会整体之上,以“拥护某人”“批判某人”为界限划分阵营。当同工陷入这样的思维,教会便不再是“基督的身体”,而会沦为两派甚至多派斗争的战场。那位同工或许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言语正在无形中制造对立——听他言论加分辨的人可能对义工传道产生偏见,听他抬高领袖的人可能对管理问题产生不满,这些情绪累积起来,便会侵蚀教会的合一根基。
真正的同工,当以造就人,造就教会为己任。面对教会矛盾,应该主动搭建沟通平台,而非扩散负面信息;面对领袖的过失,他们会以爱心劝勉,而非刻意掩盖;面对不同意见,他们会寻求“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腓2:5),而非强行站队,甚至拉人站自己的队。正如先知弥迦所言:“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6:8)行公义,就是不偏不倚地处理问题;好怜悯,就是以爱心包容不同;存谦卑,就是不高举个人而荣耀基督——这才是守护教会合一的正道。
那场午餐的经历,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教会中同工当警醒的问题。言语的节制、对领袖的客观、对合一的守护,从来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体现在每一次交通、每一个选择中的具体智慧。教会是基督的新妇,她的美丽不在于毫无瑕疵,而在于众弟兄姊妹以爱相系、互相饶恕、以真理相连,在矛盾中寻求和睦,在软弱中彼此扶持,接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
愿每位同工都能牢记:我们不是某个人的“拥护者”或“批判者”,而是基督身体上的“肢体”,唯有彼此相顾、同心合意,才能让教会在世上见证基督,成为“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后3:15)。这,才是我们作为同工,对教会、对基督最忠心的见证。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牧师。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