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玛丽的生活,还是鲍勃的生活?——从《象与骑象人》说起

作者: 恩歌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2-24 13:39:37
分享与播放
《象与骑象人》封面

2006年,无神论者理查德·道金斯出版了《上帝错觉》,而同年,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也推出了《象与骑象人》(The Happiness Hypothesis)。海特在书中描绘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鲍勃和玛丽。这两个人物的对比不仅揭示了外在条件与内在幸福之间的复杂关系,还引发了对信仰、工作、知足和感恩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鲍勃与玛丽:两种生活的对比

书中提到,鲍勃,35岁,单身,白人,英俊且热爱运动,年收入10万美元,生活在阳光明媚的南加州。他聪明过人,业余时间喜欢阅读和参观博物馆。从表面上看,鲍勃似乎拥有一切:财富、健康、自由和优越的生活环境。然而,海特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观点:尽管鲍勃的生活看似完美,但他可能并不比玛丽更快乐。

相比之下,玛丽65岁,黑人,相貌平平,与丈夫住在寒冷的纽约布法罗,家庭总收入仅为4万美元。玛丽健康状况不佳,正在接受透析治疗,但她非常善于交际,大部分业余时间都投入到教会活动中。尽管玛丽的生活条件远不如鲍勃,但海特认为,玛丽可能比鲍勃更快乐。这一结论基于玛丽深厚的基督信仰,这为她提供了强大的生命支持。

将工作视为神赐予的使命

《象与骑象人》一书中的玛丽,虽然收入不高,但她将工作视为神赐予的使命。圣经虽然批判了对金钱的过度追求,但并未鼓励我们过闲散的生活。相反,它强调人类被创造出来是为了与神和他人建立关系,并通过有意义的工作来实现人生价值。在第一世纪,很少有人有我们选择职业的自由。但无论他们的处境或地位如何,人们都可以选择如何工作。使徒保罗曾鼓励基督徒仆人,即使他们的工作条件艰苦,也应视其为一种呼召,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如同为主工作而非为人(西3:23-24)。因此,基督徒被呼召将工作视为他们敬拜的一部分——无论他们是设计建筑还是打扫地板。

这种将工作视为使命的态度在现代心理学中得到了支持。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安吉拉·达克沃斯教授在《坚毅——释放激情与坚持的力量》一书中,用一个寓言说明了这一点:三个砌砖工人中,第一个认为自己只是在砌砖,第二个认为自己在建教堂,而第三个则认为自己在建神的家。第三个工人将工作视为一种呼召,因此获得了最大的满足感。这种态度不仅适用于高薪职业,也适用于最普通的工作。

那些将自己视为照顾病人为本职工作,并超越职责范围出色完成工作的人,将他们的工作视为一种呼召,比那些只是为了薪水而工作的人更享受它。因此,无论我们是进行脑部手术还是清理呕吐物,我们都可以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将其与更大的目标联系起来,并获得满足感。

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

玛丽的工作观体现了知足常乐的精神。这与使徒保罗在监狱中写下的“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的秘诀相呼应(腓4:11-13)。保罗在经历了多次身心创伤后,仍然能够在任何环境中找到满足感。这种知足的态度在现代心理学中被称为“心理免疫系统”。

哈佛大学的丹尼尔·吉尔伯特教授指出,我们都有能力将贫穷转化为财富,逆境转化为繁荣。他引用了十七世纪博学家托马斯·布朗(Thomas Browne)的话:“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内心有一种力量,可以将贫穷转化为财富,逆境转化为繁荣。生活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打倒我。”吉尔伯特问道:“这个人脑子里有什么样的非凡机制?事实证明,这正是我们所有人都有的非凡机制。”吉尔伯特没有注意到布朗是在用他的基督信仰来“免疫”自己免受苦难。事实上,吉尔伯特引用的布朗的《医生的宗教》(Religio Medici)是一部围绕基督信仰信望爱美德的神学回忆录。

感恩的力量

玛丽无论环境如何,都保持一颗感恩的心。保罗教导基督徒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帖前5:16-18)。这听起来可能不切实际,但保罗不是从扶手椅上写的,而是从深刻的苦难经历中写的:殴打、船难、拒绝、疾病。

心理学家发现,有意识的、每天的感恩确实对我们有益处。在实验比较中,那些每周记录感恩日记的人比那些记录烦恼或中性生活事件的人锻炼更多,报告的身体症状更少,对生活感觉更好,并对即将到来的一周更乐观。心理学教授罗伯特·埃蒙斯称感恩为“幸福科学研究中被遗忘的因素”。

心怀感恩的心对基督徒的生活影响重大。基督徒不仅相信上帝创造了我们和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美好事物,还相信他通过耶稣为我们而死,为我们赢得了救恩的免费礼物。因此,对基督徒来说,感恩不仅仅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它是一种对赋予生命和拯救生命的上帝的深刻依赖。

通过玛丽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信仰如何赋予生活意义,帮助我们在任何情况下找到满足的喜乐,并通过感恩提升幸福感。海特这样总结我们的基本心理需求:“正如植物需要阳光、水和良好的土壤才能茁壮成长,人们需要爱、工作和与更大事物的联系。”那个“与更大的事物的联系”,对于基督徒而言,就是我们与神的联系。在这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世界中,信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石,帮助我们在逆境中找到盼望和力量。当我们在耶稣基督的磐石建造生命,无论我们的生活条件如何,信仰都能帮助我们找到内心的平安与满足,从而活出丰盛的生命来。

(参考资料: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象与骑象人》(The Happiness Hypothesis),浙江人民出版社于2012年12出版)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作者系安徽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