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与缅甸的三百年战争

作者: 多明我之锤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1-14 07:19:15
分享与播放
配图

这段时间因着“王星事件”,缅甸与泰国这两个中南半岛的国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泰国旅游业也因着此次事件引发恐慌和抵制,遭遇了重大打击。

说起泰缅两国在历史上也是有故事的,他们曾在16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进行了长达三百年断断续续的战争,其时间远远超过被不少人视为“人类最长战争”的英法百年大战(其实这是站在西方视角而已)。

明朝建立后,虽然东南亚小国也是中华朝贡体系的一部分。可除了越南外,他们大都处于较为边缘地带,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曼陀罗体系。其受到印度教与佛教影响,国王作为佛的化身进行统治。

统治秩序归纳为一个圆圆,分为居于核心的中心圈(京畿及其周边)、中间的控制圈(中心城市控制的部落村庄)和外层的朝贡圈(中心城市没有直接控制地)。

但曼陀罗体系与中国朝贡体系有个很大不同,就是缺乏中国天子这样的权威,可以让四方宾服。因此这些小国,只要谁强大了,就想把周边纳入体系中,并获取其土地等资源,军事冲突就此发生。而这就是泰缅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莽瑞体统一了缅甸后,建立了东吁王朝。而此时泰国阿瑜耶陀王室陷入混乱。于是在1548年,缅军入侵泰国,但无法攻占大城府而退兵。从而拉开了泰缅三百年战争的序幕。

莽瑞体回国后被贵族暗杀,而他的妹夫莽应龙平定了内乱,稳定了局势。他以泰国不进贡白象为借口,再度发动了入侵战争。虽然泰国与老挝联合对抗缅军,但大城府最终还是抵抗了十个月后,在1569年沦陷。莽应龙由此将缅甸控制地扩大到历史最大。

不过由于中南半岛独特的地理环境,让缅甸很难建立起稳固统治,于是在1584年,泰国王子纳黎宣宣布独立。这引起了莽应里不满,于是五次入侵泰国,可都无功而返。尤其1592年,两军在廓沙拉交战,结果缅甸遭到惨败。缅甸入侵为主的泰缅战争第一阶段就此结束。

泰国取得大捷后,纳黎宣立刻入侵了缅甸,他们占领了其不少土地,并在16世纪末包围了其首都。可纳黎宣却始终无法征服缅甸,并于1605年阵亡。

从1613年开始,缅甸开始了收复失地,从此到1665年的五十年间,双方展开了拉锯战。可最终泰国在蒲甘战役中惨败,结束了对缅甸的占领。双方也签署条约,维持了将近百年的和平。泰攻缅守第二阶段就此结束。

1752年,孟族灭亡了东吁王朝,缅甸再度陷入混乱。雍籍牙于是带领缅族战胜了孟族,统一了缅甸,建立了贡榜王朝。1759年,缅甸再度入侵泰国,经过八年的蚕食,于1767年攻占了大城府。并在此大肆掠夺、杀戮,繁荣的阿瑜陀耶古城就此化为废墟。

可缅甸此时也在北方与清军交战,于是一位华人将领利用这个机会,拯救了泰国。他就是泰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达信大帝(郑信)。他马上组织其军队反攻,在近20多年的战争中,多次击败缅甸,收复了大片国土。尤其是在1785年,两军在泰国南部的北碧展开决战,最终以缅甸失败而告终。此后泰缅双方虽然有边境冲突,但基本无法左右大局,两国的领土就此确定下来。

不过讽刺的是,给三百年泰缅战争画上句号的,却是西方列强。当十九世纪初英国入侵缅甸,将其纳为殖民地后。这场战争就此结束。相比之下,泰国则十分幸运,它作为英法在中南半岛的缓冲国,获得了独立,并在朱拉隆功大帝统治期间,进行了近代化改革,促进了国家的发展。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福建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