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接续上文《时代呼唤赋能型教会——激发信徒潜能,实现教会使命之转型方向》,从初代教会的信仰实践来看教会的赋能实行。
一 、赋能的神与祂的国度计划
“赋能”有给予、分给、分享之意,使被赋能者分享(或“有份于”)赋能者的某种品格、特性、权益、能力或资源。圣经中就有神在不同时代神圣赋能的记载。神是永远的赋能者,祂借着呼召、启示、救恩计划、圣灵的浇灌、权能的托付、全备的供应等行动在每个时代赋能祂所拣选的器皿,完成神的国度计划。
根据圣经记载,属灵领袖是神赋能的关键器皿。从亚当到亚伯拉罕、从摩西到撒母耳,从以赛亚到但以理,从大卫到尼希米,这些人物的生命故事不仅启发人心,更显明神如何通过祂的赋能实现国度计划。后续文章将陆续探索圣经人物的生命轨迹,揭示他们如何在神的赋能下,以从神所得的启示、信心、勇气、智慧、恩赐、生命品格践行赋能事工,成为国度使命的时代承载者,成为祝福万民的通道,带领那一代的人奔跑天路、承担国度使命。
我们寻访古道,乃是为了从圣经真理与属灵领袖的榜样中汲取智慧,理解神圣赋能的目标与原则;能以在当代有效回应使命召唤,践行赋能原则,成为时代祝福。近来,笔者花费不少时间对当代教会赋能最佳实践案例进行检索、阅读、调研、分析,甚有所得,甚是欣喜,也深得鼓励。
在全球不同的地方教会,都有牧者被主兴起带领教会探索赋能转型的不同实践。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尼希米,思想开阔,富有远见,对环境的变化有敏锐的感知,能坦然面对教会内外的问题,并带领团队通过践行赋能策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开创新局面。他们通过小组化、项目化和网络化的组织方式赋能教会,提高教会灵活性、创新性和影响力,也借此证明了:在多变时代里,多元化和分权化的牧养与治理方式能有效激发教会整体的属灵生命力和社会影响力。他们赋能教会的种种探索实践为其他教会提供了宝贵的、有价值的参考蓝图。
但在介绍这些蒙福案例背后的原理、原则、底层逻辑与模型之前,本文首先推荐一些对初期教会赋能实践进行原理性研究的著作,借此帮助我们对教会赋能策略的研究,越过现象,触及本质、原理与底层逻辑,从而提炼出务实可行的教会赋能之当代策略。
二、赋能家庭,基于家庭经营之信仰实践
英国普利茅斯弟兄会的创始人之一安东尼·诺里斯·格罗夫斯1(Anthony Norris Groves,1795-1853年)希望通过回到新约圣经中耶稣基督和使徒们的方法来简化教会福传、牧养的任务。在新约中,家庭成为基督徒生活并参与使命事工的中心。一方面,人们在家庭中养育敬虔的后裔,并依据神话语中的“家庭规范”操练在家庭生活场景中的恩典相待,以维护亲生家庭作为体验神圣祝福的地方。信仰改变生活,这是神给每个家庭、每个家庭成员的赋能操练,无关财富、无关学识;人们在家庭场域中彼此激励,操练敬虔,逐渐脱去旧人并穿上新人。另一方面,借着家庭热情好客,传扬福音,扩大信仰家庭的概念,与所有蒙恩的罪人、神的儿女共同建造教会神的家(提前3:15);家庭在神圣事工上得着赋能。早期教会的大部分事工是在家庭中进行的 ,包括传福音(徒5:42)、洗礼(徒16:15)、教导(徒20:20)、主餐(徒:2:46)和基督信仰教育(林前14:35,弗6:4)。
作为宣教士,格罗夫斯的目标是帮助本地归信者从他们的家庭开始组建教会(赋能他们),而不依赖外国的培训、授权或资金。他主张采用《新约》作为福传与教牧方法的手册赋能当地信徒的家庭。他对《新约》的研究使他相信,早期教会的做法应被视为每个时代和文化的典范。这使他与其他基督徒在私人住宅中开始家庭聚会,学习教义,并按照早期教会的习惯,进行团契、擘饼和祷告(徒2:42),并未要求有任何受命的牧师在场。
初代教会研究者拉瑞·科瑞德(Larry Kreider)在描述使徒行传2章中新约教会以家庭为处所传扬福音并进行教会生活时,将κατά οἶκον(徒2:46,5:42)译为house to house,有“从这家到那家”之动态思想的表达。2这精准地表达出圣经原文所记载初期教会生活的实际光景。初代教会有在圣殿里传福音,但更多是挨家挨户传福音(徒5:42 ,徒2:46);保罗以后更是挨家挨户教导(徒20:20)并建立“家中教会”,将福音、牧养与真理教导都建造在家庭中。根据科瑞德的研究,直到公元323年,也就是教会诞生近300年后,基督徒才第一次在我们现在称之为 “教堂建筑 ”的地方聚会。那之前的300年里,教会都是在家里聚会。科瑞德认为,正是这种扎根于家庭的信仰帮助初期教会经受了300年的逼迫依然有得胜美好的见证,并有生生不息的信仰代际传承,何等美好!3
反观今日,社会道德与社会风尚滑坡厉害,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受到挑战,信仰传承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问题。如何赋能家庭,让家长参与到信仰传承的教育事工并担当主要责任?众教会在努力探索并实践。当代教会中的各种小组事工、专项事工(这些事工本身就是赋能实践),如果能以初代教会赋能家庭的策略为榜样,结合家庭经营,以家庭(而非个人)为基本的、核心的单位来规划,那必定带来更踏实、健康、持续的成长。
三、罗兰艾伦对保罗外邦宣教中赋能原则的提炼
格罗夫斯“回归圣经”并遵循新约教会先例的宣教教会学思想影响了极具前瞻思维的宣教思想家罗兰艾伦(Roland Allen,1868-1947年)4。 艾伦好学敏思,富有洞察力。他以自己时代的福传事工为研究背景,对保罗的外邦使命事工进行了深入且富有洞见的研究,并善于以写作记录他的观察与思考。5
艾伦的权威著作 (《传教方法:圣保罗的还是我们的?小亚细亚四省教会研究》(Missionary Methods: St. Paul's or Ours? A Study of the Church in the Four Provinces)于1912年首次出版,呈现了他作为福传思想家与策略分析家的重要贡献。基于保罗十年之间在加拉太、马其顿、亚该亚和亚细亚四省建立了教会的历史事实,艾伦着重研究使徒使命之旅的社会背景与福传原则。他讲述了使徒保罗如何介绍基督福音,以及他所建立的新教会之自给自足的财政政策。使徒保罗迅速任命负责任的教会领袖(赋能当地信徒),并自觉地从教会行政中“退出”。这些赋能原则与 19 世纪和 20 世纪的跨文化传教原则大相径庭。艾伦主张,使徒的赋能传教方法并没有过时,而是应该适用于任何时代的传教工作。艾伦说:“我自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相信,在仔细研究他(保罗)的工作中,首先是在理解和欣赏他的原则中,我们将找到我们目前大部分困难的解决方案。”6
图一 研究Roland Allen宣教思想主要文献一览图
艾伦查考了保罗作为外邦使徒时的世界政治、地理、道德和社会情况;以及保罗如何寻求圣灵的引导带领人(不论男女)信奉耶稣基督,如何呈现福音,如何牧养、培训新信徒。保罗所建立的教会很快就能够自养和自治,并没有倚赖靠国外资金支持的基督工人。保罗并没有为新教会提供巨细靡遗的教条式教导,仅仅为教会建立起简单且坚实的信仰根基:如信、爱、望的原则。保罗在几个月之后就离开了新建立的教会,他信靠圣灵的大能来带领这个新的信徒群体,信靠与教会同在的圣灵会在问题出现时把这些原则应用于特定问题上。7这种对圣灵大能的无伪信靠才是赋能事工的力量源泉。
《教会的自发扩张:以及阻碍它的原因》(The Spontaneous Expansion of the Church: and the Causes Which Hinder It)8是艾伦基于保罗福传研究而写的另一本重要著作。在这本书中,艾伦探讨了阻碍教会成长的原因。艾伦认为,控制是抑制教会成长的一个主要因素。他说:“如果我们想看到自发的扩展,我们必须建立不受我们控制的本土教会。”他认为,每个文化群体都有其天然的领袖和教师。艾伦主张,借着赋能他们,产生由本土人推动、由圣灵引领的自发的教会扩展。
在其著作中,艾伦对他所处时代普遍性的福传方法提出质疑,揭示了可能的危机,并表达了恢复新约教会赋能实行的愿望与必要性。他确信在保罗外邦传教的原则中(赋能当地信徒,赋能与众、使众人行)找到了解决当今跨文化差传大部分困难的方法。艾伦是那个时代孤独的先知,并没有多少人在意他的声音,更谈不上践行他研究保罗所提炼的赋能原则。不过,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教士、学者、牧者珍赏艾伦所提炼的保罗使命事工中赋能的原则与策略,或加以应用,或加以研究。不无遗憾的是,直到今日,艾伦的著作几乎都没有被翻译成中文。希望透过本文的推荐,激发华人教会对艾伦宣教思想(特别是他的保罗研究的观点)的重视、开始着手研究,并有人起来将艾伦相关的著作翻译成中文。笔者相信,艾伦所提炼的保罗外邦事工中赋能的原则与策略,能够对正在实行或计划实行赋能策略的教会、牧者将有加持与祝福。
总结:以赋能策略践行国度使命
韩裔牧师吴英锡(Michael Oh)在近期一次会议上报告:传福音不仅仅是传教士或神职人员的使命,更是耶稣基督赋予每个基督徒的责任,事关每一个人。他指出,今天还有34亿人生活在福音未及人群中,从生到死从未听过福音。而80%的穆斯林、印度教徒、佛教徒从未有机会接触到任何一个基督徒。这些人不单单生活在传教士的禾场中,更重要的是,他们生活在每个基督徒的生活里,在工厂、学校、公司等各个领域。他呼吁每个人都要认识到大使命的急迫性,借助教会赋能实行,发挥神所赋予那独一无二的恩赐,建立协调健康的基督身体,在上帝整全的使命中,承担起你要完成的部分。
以上报告中所关切的,可借由教会赋能策略加以落地实施。教会通过共启使命愿景,激励本地信徒、平信徒领袖以及创新团队来因地制宜地寻找福传和牧养的方法,并在失败与成功中不断学习与调整。通过赋能,信徒不仅完成个人使命,还能赋能他人,成为他人蒙恩的祝福管道,赋能他人、扩展影响,活出祝福的生命见证;与神同工,在全球福音拓展的场域中彰显更大的影响力与见证,共同参与祂的国度计划!
————————————————
1,Anthony Norris Groves(格罗夫斯,1795年-1853年),出生于英国汉普郡的纽顿瓦伦斯。1829年,格罗夫斯和他的妻子玛丽带着他们的两个小儿子亨利和弗兰克出发前往巴格达宣教。1933年,格罗夫斯开始在印度宣教和教学,直到1852年健康状况不佳迫使他回到英国。参阅https://en.wikipedia.org/wiki/Anthony_Norris_Groves;(浏览日期:2024年12月7日)。
2,Κατά,介词,关系,分布,表示分布关系,无论是地点、时间或数字遍及;从……到……;……之后, Mat 24:7 καὶ ἔσονται λιμοὶ καὶ σεισμοὶ κατὰ τόπους,译为“多处必有饥荒、地震”。参 SDNTG 希腊新约语义大词典。Larry Kreider将Κατά οἶκον译为house to house。参阅Larry Kreider,House to House, Growing Healthy Small Groups and House Churches in the 21st Century ,Destiny Image,2009.
3,Larry Kreider,House to House, Growing Healthy Small Groups and House Churches in the 21st Century ,Destiny Image,2009,Chapter 4.
4,Roland Allen(罗兰•艾伦,1868-1947)是英国圣公会的牧师,也是福音传播协会的宣教士。艾伦年轻时曾被派往中国华北(1895年至1903年)宣教,并且对他的教会和宣教差会的结构以及部分根深蒂固的传统感到失望。
5,Allen著写了Missionary methods : St. Paul's or ours : a study of the church in the four provinces, London : R. Scott, 1912(《宣教方法:圣保罗的还是我们的》)、Missionary principles, London : R. Scott, 1913(《宣教的原则》)、Pentecost & the World: the revelation of the Holy Spirit in the 'Acts of the Apostles', London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17(《五旬节与世界:圣灵在“使徒行传”中的启示》)、Educational principles and missionary methods : the application of educational principles to missionary evangelism, London : R. Scott, 1919(《教育原则和宣教方法:教育原则在宣教中的应用》)、Voluntary clergy, London : SPCK, 1923(《志愿神职人员》)、The spontaneous expansion of the church : and the causes which hinder it, London : The World dominion press, 1927(《教会的自发扩张:以及阻碍它的原因》)等著作。
6,J. D. Payne,Roland Allen: Pioneer of Spontaneous Expansion,(Create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Platform,2012),P17.
7,席纳博(Eckhard J. Schnabel ),《宣教士保罗》( Paul the Missionary),韩黄梓恩、吴怡瑾译,(Pasadena:美国麦种,2018年),页16。
8,Roland Allen,The spontaneous expansion of the church : and the causes which hinder it, London : The World dominion press, 1927.
本文作者Abel(亚伯)长期致力于赋能领导力发展的项目实施,著有十多部领导力、管理学著作。曾携家人旅居德国七年多,参与德国难民宣教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