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等中国城市,都会举行活动,缅怀、纪念遇难同胞。让人们勿忘国耻,珍惜和平。
南京惨案能被世人熟知,是与一代代正义人士收集、整理各种证据分不开的,正是他们的努力,才能驳斥否定大屠杀日本右翼势力的谬论。而在这些人当中,我们不能忘记一位杰出的华人女作家——张纯如。
张纯如1968年3月28日,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她的祖父为抗日将领张铁军,其父母年幼时,都经历了抗战,因而从小就跟她讲述那段悲惨的岁月,让她对战争的残酷有了懵懂印象。
1989年,张纯如获得新闻学学士学位,从伊利诺伊大学毕业。1990年,担任《芝加哥论坛报》记者,撰写重要新闻稿。次年与布莱特·道格拉斯结婚,并迁居到旧金山。
1994年12月13日,张纯如参加了一次纪念南京大屠杀的活动,期间看到了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照片,给她的心灵造成了极大震撼,从而对儿时听到的残酷故事有了深刻体会。她回忆说:“除非有人促使世界记住这段历史,否则悲剧随时可能重演。心念至此,我突然陷入巨大的恐慌。”
并由此立下心志:“我不想这段历史从此消失,我不想这么多人的性命,从此灰飞烟灭。”于是她开始了对南京惨案的史料收集工作中,要让世人知晓这起惨绝人寰的浩劫。
当时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日益减少,为何获取第一手资料,张纯如于1995年来到南京,用了25天的时间,采访李秀英、夏淑琴等等当年的幸存者,并获取了不少有用的档案资料。她还到世界各地收集史料,其中包括史料价值极高的《拉贝日记》以及《魏特琳日记》等,成为揭露日军暴行的铁证。张纯如将为世人呈现一部真实、可信的南京大屠杀历史。
1997年,《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在美国出版,立刻引起了西方世界的轰动,数年来再版十余次,目前发行了百万册左右。哈佛大学的中国近代历史学者威廉·柯比指出:“南京的暴行在西方已几乎被人们遗忘,所以,本书的问世尤显重要。张小姐把它称作‘被遗忘的大屠杀’,将二战期间在欧洲和亚洲发生的对数百万无辜者的屠杀联系在一起。”
但张纯如的著作,也让日本右翼势力坐立不安,他们想方设法地污蔑这本书。日本驻美大使齐藤邦彦就厚颜无耻地指出该书:“包含众多极其不准确的描述和一面之辞……”。
面对这些质疑与攻击,张纯如勇敢地与他们对质。她对齐藤邦彦说到“首先,日本需要诚实地承认关于其暴行的基本事实,然而许多篡改历史分子仍拒绝承认。然后,一份书面道歉以及对受害者的赔偿是必须的……同时还要在日本的教科书中写入有关日本战争侵略的内容……”。面对铿锵有力的回复,齐藤邦彦也只能用话搪塞,而无法做出有力的辩驳。
但是长期接触恐怖血腥的历史,加上日本右翼势力的无耻攻击,让张纯如与当年拯救无数同胞的传教士魏特琳一样,患上了严重的忧郁症。虽然经过多方治疗都难以缓解,病情日益加重。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也与魏特琳一样,以自杀结束了自己年仅36岁的生命。
张纯如的死,立刻震惊了海内外,人们纷纷为失去这样一位正义人士而痛惜。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朱成山指出:“对于中国人,他们失去的是一个正直的同胞和朋友;对于整个世界,他们失去的则是一个勇于说真话并努力让别人相信事实的人。”
因此在国家公祭日这天,我们不要忘了正是约翰·马吉牧师、贝德士、东史郎以及张纯如等等一代代正义人士敢于揭露发生在南京的罪恶,并以拿出了一桩桩铁证,才让真相大白天下,令后人铭记。我们不能忘了他们的正义之举,做到前事不,后事之师。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