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的教会里出现一位爱挑刺的慕道友,你会怎么对待他呢?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样的人像刺猬,尽可能离得远一些。广西北海的一位牧者选择了包容和接纳,努力解答挑刺慕道友的各种问题。
一段时间内,这位慕道友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后来他去了外地工作。有一天,这位慕道友高兴地告诉北海那位牧师,说自己在外地接受洗礼了。
结合这位“问题”慕道友的例子,北海的这位牧者谈到了教会的探访工作。他认为,教会不能总是把探访对象局限在老人、病人身上,还需要探访有着诸如人生迷茫等问题的信徒。探访后面这些人群,对探访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于探访的对象,齐齐哈尔一位中年牧者的观点跟北海这位牧师一致。他认为,探访的对象不一定就是老年信徒,因为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难处。他指出,探访非常重要,在信徒遇到患难时给予的一次探访,能够支撑这个信徒走好几年。
探访的本质是关心,是爱。教会不能把这项服侍当成了例行公事,只是挑选探访难度低的对象,而置处在更艰难处境中的信徒于不顾。比如,有家暴的家庭,失业的信徒,遭受歧视的信徒,等等。
就拿遭遇邻舍歧视来说,南宁一位服侍近二十年的牧者认为,探访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这位四十出头的牧师很看重社会服务。他们教会将收入的十分之一用于服务社会,得到了当地居民的认可。如果有信徒遭遇邻舍的歧视,这位牧师给出的应对之策是,多去探访,并且在当地多做些社会服务的工作,以此来翻转人们对基督徒的观感。
做好探访工作可以给教会带来复兴。南京一郊区教会起初的发展就得益于探访。当信徒家遇到困难时,教会同工就去家里探访并给予实际的帮助,这既温暖了困境中的信徒,也在信徒周边的人群中做了美好的见证。如此,走入教会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江苏镇江80多岁的孙兆成长老把探访视为教会复兴的三大秘诀之一。孙长老说,他儿时所在的教会在探访方面做得很好,如果一个信徒主日没有参加聚会,教会同工第二周就去他(她)家探访了。孙长老感慨地说道:“你说这个教会能不发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