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汉章牧师(中国画)作者:周旻(平和人)
叶汉章,原名叶冠贤,中国基督教会自立的先驱、首位华人牧师之一、厦门基督教竹树堂首任牧师。在众多介绍叶汉章牧师的文章中,都把叶牧师说是“平和县小溪人”。解放前的平和小溪居民大致是张、林、李、蔡四大姓的聚集地,平和姓叶主要分布县内芦溪、大溪、坂仔等处。
据平和《芦溪叶氏族谱》记载,“芦溪是平和叶氏的发祥地”“开基始祖正寿叶公系(同安)佛岭第十二世,诛公之裔孙。郡马益公(八世)之曾孙伯强公(十一世)之子”于明洪武二年(1869年)入芦溪开基,为平和芦溪叶氏始祖,而后分支到平和其他乡镇,其中大溪叶氏开基祖是芦溪叶氏第五世,而坂仔梨洋一世祖(开基)为芦溪叶氏第三世,小溪叶氏大都是外乡入城经商的叶氏人家。
经查:叶汉章牧师系芦溪叶氏国柱公裔孙,祖籍是平和县芦溪下铜(现双峰)草坑村人,其父早年随同乡人在小溪银尪埕(现民主街)开木材商店,1832年叶汉章在小溪诞生,因此说叶汉章牧师是“平和县小溪人”也并非有误。叶汉章父亲的木材店借之九龙江水系,将木材顺流源源不断运送漳州、石码、厦门等地销售。
叶汉章自幼聪敏、勤劳忠厚、为人淳补,深得其父亲一同做木材生意在厦门朋友夫妇疼爱,将叶汉章收养为义子。他们家的店铺位于厦门的闹市区,附近的筼筜港边上有一片因竹林茂盛而被称为“竹树脚”的地方(今开禾路口)。刚从美国新不瑞克神学院毕业的打字马牧师来厦门传教,叶家的店铺正好在打马字家隔壁,神的奇妙安排使年轻的叶汉章能够经常和打马字接触,聆听他关于耶稣基督救世的福音。在交往中,叶汉章逐渐被福音所吸引,在圣灵的感动下,他立志成为神的儿女。但是,由于信仰与文化的隔阂等原因,父亲极力拦阻其信主。
1850年,“小刀会”在厦门暴乱,动乱中叶家未能幸免,多年积攒的财产毁于一旦,破产的叶家人被迫在街上流浪。打马字见此情形,立即把叶家人安顿在其住宅的第一层,并提供他们生活所需。
叶家人从打马字的行为中见证了基督的大爱,深受感动,叶的父亲那刚硬的心就此软化,不仅支持儿子受洗归主,接着全家都成为天国的子民。
叶汉章28岁那年,不幸身患重病,但蒙主医治,转危为安。多次经历了患难,而又化险为夷的叶汉章更深认识主的大能,他决定将自己完全献上作为“活祭”,一生为主所用,将主的福音传给闽南乡亲。
之后,他进入神学院攻读三年学,时常到厦门竹树堂侍奉、证道,深得会众赞扬。时任厦门竹树堂长老的叶汉章因其扎实的基要真理造就,以及对厦门风土民情的熟悉, 1863年3月29日下午,叶汉章长老被按立为竹树堂牧师,时年已是31岁,为中国教会自养自聘牧师之始创。
叶汉章牧师在竹树堂侍奉18年,他克尽职责,殷勤牧养,引人归主不仅讲道深受信徒欢迎,还关心信徒生活,经常给予帮助,因而得到社会各方好评。
1872年,叶汉章应台湾教会邀请,横渡台湾海峡来到台湾打狗地区,在台湾巡回宣教。
1883年,叶汉章接受教会指派离开竹树堂,前往漳州的小溪新组建的教会侍奉。叶牧师到小溪后,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仍兢兢业业做主的工,小溪地区的福音兴旺,信徒众多,明知农村工作生活条件差,他却乐意甘心终生在家乡传福音,无论布道、还是牧养,不顾年事已高,全靠双脚步行跋涉翻山越岭,不辞勤劳为主做工,几年时间相继协助创建坂仔、南胜、五寨、侯山(山格)、双溪、丰头坂(芦溪)、潭皮(东槐)等间教会。
1883年叶汉章(前右2)回小溪礼拜堂任牧师时与小溪地区同工合影 (白克瑞 供图)
林至诚牧师(林语堂之父)在《平和基督教会史略》中就指出,叶汉章牧师“温温恭人,守成善道,竹杖芒鞋,旬宣福音。”
叶汉章不仅牧养教会,还积极从事社会公益事业。1895年,打马字牧师二女儿马利亚等人发起厦门戒缠足会,亦在移风易俗,废止罪恶的缠足陋习。叶汉章参与其中,著有《戒缠足论》痛斥缠足的危害。在书中他写到:“爱人之道,莫先于爱己子女,奈何将己之子女,自五六岁时,则苦其足,牢束紧扎,俨似烙逼,气阻不行,若同压踝?……或观缠足之时,紧扎呼痛,母即酷打其女,强使之痛楚难堪。”
叶汉章牧师于1912年6月在厦门逝世,安葬在鼓浪屿华人基督徒墓园西北侧,文革中墓地被破环,2012年墓地修繕。叶牧师一生虔诚厚道,精通圣经,殷勤主工,为后人所感念!
参考资料:
1、《美国归正教在厦门1842——1951》,2013年9月初版一印,作者:(美)杰拉德·F·德庸。杨丽、叶克豪译。
2、周旻绘著:《鼓浪屿历史名人画传》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福建福州一教会信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