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特色的鼓浪屿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作者: 鼓浪隐士
来源:福音时报
2023-08-03 07:27:01
分享与播放

作为历史国际社区的鼓浪屿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全国知名的旅游地。但是很多人来到鼓浪屿后,都感到十分失望,觉得没有说的那么好,岛上不仅游客众多,不少店铺与全国其他地方的所谓网红店都差不多。

造成这种想法的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攻略所遮蔽,未能深入地了解鼓浪屿的文化精髓,由此也就无法欣赏海上花园的魅力,自然只能是希望而来,失望而归了。因此我们要对鼓浪屿有更好的旅游体验,就要做好攻略,尤其了解其文化形成的因素。

闽南文化是鼓浪屿最为悠久,最为基础的文化形态。从明朝开始,就有闽南人来到这座小岛上生活,近代时期的移民也主要以漳泉地区民众为主,以闽南特色的本土文化就此形成。这种文化最为突出的表现形式就是,广大岛民通用的闽南语,在近代时期,在岛上的学校、医院、街道以及绝大多数家庭里,都能听到亲切的闽南乡音,即使远涉重洋来到鼓浪屿的各国传教士,都学习闽南语,以融入当地人的生活。而闽南白话字的出现,更是闽南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体现了闽南文化在鼓浪屿的影响力。而岛上的四落大厝、大夫第、黄氏小宗等等等建筑,也是鼓浪屿闽南本土文化的最好体现。

教会文化是鼓浪屿第二种文化形态。近代以来,传教士登陆这块美丽的土地,将其作为发展教务的中心。因此岛上的信徒人数比例较高,协和礼拜堂、福音堂、三一堂、天主堂等纷纷拔地而起,成为鼓浪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教会文化对于鼓浪屿的影响主要在民众信仰以及科教文卫等事业上。教会的教育事业极大拓展了鼓浪屿人的见识,培养了一批放眼世界的人才。卢戆章、林语堂、余青松、李来荣等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日后为中国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教育塑造了鼓浪屿人温文尔雅,礼貌谦让、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教会的医疗事业不但解救很多人脱离病魔的痛苦,同时也使西医得以在鼓浪屿扎根。当时岛上不仅是闽南地区医疗设施最好,最齐全,更是名医辈出。像林巧稚、黄祯祥、何碧辉等等名医都是从鼓浪屿走出的。

鼓浪屿能够成为音乐之岛,也与教会的推动有着密切关系。岛上第一架钢琴就是传教士罗啻的夫人玛丽引进的,而协和礼拜堂是岛上最早使用管风琴的场所。教会学校也都有合唱团,人们自发组织的音乐会更不数不胜数。正是这样的环境,造就了鼓浪屿人爱好音乐的传统,成为孕育音乐大师的温床,也陶冶了岛民的情操。

华侨文化是鼓浪屿的第三种形态。近代中国社会动荡,鼓浪屿因其公共租界的特殊地位,成为乱世中的一片净土,加上岛上社区服务以及公共设施完善,归国华侨都选择来此定居。

这些华侨普遍较为富裕,从而丰富了岛上建筑的建设,像海天堂构、黄荣远堂、黄家花园、容谷别墅等等都是其代表作品。这些建筑融合了中国、西方以及南洋等等元素,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是鼓浪屿成为“万国建筑博物馆”的重要基础。

华侨更是热心于公共事业的建设,从修道路,建码头,办自来水厂铺设电话线路,再到到科教文卫事业都能看到华侨们的身影。他们还积极投身社区管理,维护岛民的合法权益,为国际历史社区的形成,做出了积极贡献。

闽南文化、教会文化、华侨文化共同构建了鼓浪屿的文化形态,是其成为历史国际社区与世界文化遗产的根本基础。因此当我们来到鼓浪屿时,可以好好品味三重文化相融的魅力,从而领略到海上花园之美,来一次流连忘返的旅行。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