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晚明时期,中国就进入全球化时代

作者: 鼓浪隐士
来源:福音时报
2023-01-09 07:16:25
分享与播放

学过历史课的国人都知道,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而林则徐、徐继畲、魏源等人则被视为最早睁眼开世界的中国人。然而这种说法是从革命史观角度说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如果放在更大时间维度看,则难免存在挑战,因为在明朝晚期,中国同样经历了一次巨大变局,从此被纳入了世界体系当中。

大航海时代后,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欧洲殖民者纵横于世界海洋,他们前往全球各地,建立殖民地,开展商贸活动以及从事福音的传播。从明正德时代起,中国就与葡萄牙建立了联系。而从1567年隆庆开关后,海禁政策被废除,国人得以出海,进入了全球贸易网络中。

当时明朝的瓷器、茶叶、丝绸等等都是全球贸易的抢手货,其直接结果是,导致大量白银流入了中国。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指出“外国人,包括欧洲人,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国人支付白银,这也确实表现为商业上的‘纳贡’”;“‘中国贸易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

而来自海外的东西也随着西方人进入了中国。最为典型的是辣椒、番薯、玉米等等农作物的引进,不仅丰富了国人的餐桌,更是以其耐种的特点,养活了更多人,从而为后来康乾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中国被纳入全球贸易网络后,直接促进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如棉纺织业、丝织业、茶叶种植与加工业、制糖业、造船与航运业等都在海外贸易拉动下走向繁荣,在南方地方出现了商人阶层,对于中国社会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而中国的海外移民大潮也开始于这一时期,不少东南沿海的居民出于生计或发财的目的,纷纷前往东南亚谋生,促进了当地的繁荣与发展。他们建立了最早的海外华侨群体,是中国人从此成为世界舞台上一股重要力量。

晚明时期是中国文化大变局时期,以利玛窦、庞迪我、汤若望、熊三拔等等为代表的耶稣会士纷纷远涉重洋来到中国传播福音。为了促进教务发展,他们带入了许多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利玛窦在肇庆时,就向国人展示了一副世界地图,从而打破了传统“天圆地方”的概念,让国人得以真正认识到地球的样貌。

耶稣会士还促进了中国几何、天文、水利、农业、军事、工程等等领域的发展,让中华文明吸收了不少先进的科学文化,做到了与世界潮流同步。而徐光启、李之藻、王徵等等知识分子,都拥有学贯中西的学识,是中国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人。

利玛窦等传教士为了让国人接受福音,采取了与中国文化交融的方式,得到了广大士大夫的欢迎。而这也促进了中华优秀文化在西方的传播。罗明坚、利玛窦、卜弥格等耶稣会士都翻译了中华典籍以及中医等传统科学,并将其介绍到了西方。这让西欧得以了解中国文化,曾经兴起过“中国热”。而且中华文化也对西方近代某些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晚明时期随着中国进入了大航海时代的全球体系中,已经具备了近代化与全球化的特征,即使后来的满清采取了有限开放的政策,但这股浪潮已经无法阻挡了。在清朝时期,国际贸易仍在继续,只是规模缩小而已,仅剩几个开放口岸(与西方只有广州而已)。而中西文化交流也仍持续,但基本局限于宫廷,缺乏晚明的民间广泛性。正是满清的保守政策,才让中国发展缓慢,而被西方拉开了差距,造成了近代的屈辱。以致于到了近代时期,才需要重新开世界。

延伸阅读:《晚明大变局》

本书是樊树志先生五十余年明史研究及对中国历史思考的结晶,是继《晚明史》之后,对晚明历史研究的又一力作。本书从全球化的角度来解读中国的历史与社会变迁,在进一步推进晚明史研究的同时,对中国大历史的变迁发展提出了新的见解——晚明大变局是中国历史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晚清以后中国社会发生颠覆性大变局的思想和文化潜源。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