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因爱而生平台再次邀请原江西省基督教协会会长、中国基督教圣乐事工委员会主任罗黎光牧师开展圣乐专题讲座。
讲座中,罗牧师将自己一生委身圣乐事工探索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并借由讲述自己创作及带领诗班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向大家总结了圣诗圣乐创作及侍奉中需要遵循与注意的要点与圣诗创作事工的重要意义。
与圣乐结缘的人生
讲座开篇,罗牧师从自己16岁时初次为父亲作词的赞美诗歌谱曲的经历讲起,向大家介绍了自己走上圣乐侍奉的来龙去脉。
早在青少年时期,罗牧师就显露出了在音乐演奏及创作方面的热情与恩赐,曾在校园时期创作过多首歌曲及戏曲。1960年,高中毕业后的罗牧师带着一把小提琴及一些音乐书籍,离开家乡山东远赴江西参加工作。
在初到江西的日子,罗牧师爱主之心不减,自创了《不能离开主》与《努力奔走天路》两首圣诗用以自勉。随后,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虽然因信仰缘故遭受熬炼,但是罗牧师依旧靠着记忆中的经文诗歌不断与主亲近联合刚强壮胆,在主的安慰与勉励中度过了艰难岁月。
八十年代教会恢复后,罗牧师开始自学谱曲,并在1994年时将自己谱曲及创作的211首经文诗歌汇总成册,全数奉献给了江西省基督教两会,其后,江西省两会邀请沈以藩主教作序并正式出版发行,诗歌集定名为《圣经经文短歌》。
1997年起,罗牧师开始担任江西省基督教协会会长,随后又担任新余渝水堂的负责牧者进行牧会工作。牧会之余,罗牧师依旧深耕圣乐侍奉不辍,在为已出版的简谱版《圣经经文诗歌》编配和声之外,还自创了多首圣诗,其后又带领渝水堂诗班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尽管年事愈高,现已退休的罗牧师却依旧没有停下圣乐事工的探索脚步,时至今日依旧在圣乐的编曲、创作等方面不断钻研学习……
三段圣乐侍奉经历总结心得体会
在第二部分中,罗牧师结合自己学习和声编配、自创诗歌以及带领诗班的三段侍奉经历,向大家分享了在圣乐创作及诗班带领方面的心得体会:
配置和声
罗牧师回忆道,为经文诗歌配置和声一直是他长久以来的夙愿,尽管也曾想借助自学的和声学知识进行编配创作,但是现实却让他认清自己在和弦选择及使用上的水平差距。
在当时,由于缺乏和声编配专业老师,罗牧师便从《赞美诗》线谱中自己摸索学习关于和弦的知识,从大三和弦到小三和弦,再到变和弦、大调和弦、小调和弦……他先逐个学习钻研,再照样模仿进行创作。
虽然长期的自学摸索令他小有收获,但是由于缺乏系统性且正规的学习培训,罗牧师依旧在和声学知识的学习上走了许多弯路。2000年,在罗牧师的努力下,经过无数易稿的《圣经经文诗歌》的线谱本终于正式出版,但是在他自己看来,该线谱本依旧存在着许多瑕疵。
总结回顾自己学习和声编配的曲折历程,罗牧师向参加讲座的各位同工提示道:若如果想要学习和声的创作,仅仅依靠自学是远远不够的,还是应当接受正规的、成体系的音乐教育。
自创诗歌
除了自学编配和声以外,多年来,罗牧师还自创了多首赞美诗歌。随后,他围绕3首自创圣诗《同心建教会》《耶稣今降生》以及《旷野之路》的内容、创作背景及创作历程展开,分享阐述了个人在圣诗创作方面的经验。
《同心建教会》
罗牧师介绍,诗歌《同心建教会》被收录于新编赞美诗补充本的第91首,而其创作背景则是于新余渝水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997年以前,新余渝水堂没有固定聚会场所,同年,教会获批一废弃工厂厂房作为聚会场所。2004年,渝水堂新堂建成。而诗歌《同心建教会》就是创作于这一时期,被称为渝水堂的“堂歌”。
在歌词方面,该圣诗立足三位一体的神学观点,分别从圣父、圣子、圣灵层面进行了阐述:
其中,圣父着重救恩的源头,以信为本,以爱为怀,因此要向祂献上赞美;圣子完成十架救赎大工,因此鼓励基督徒跟从主走十架道路,并不断追求圣洁生命;圣灵常与我们同在,因此需要大家同心合意建好教会,以期盼主在来时在天家与主相会。
而在曲调方面,该诗歌则是以新余当地的民歌小调“打春锣”为蓝本进行了改编谱曲。罗牧师表示,在曲调的再创作工作中,“如何使其在既符合赞美诗规范传统的同时又兼具民歌韵味”这是最令他感到苦恼的问题。经过长达7年的慎重改编,该圣诗配曲终于于2004年问世。
回顾7年来的圣诗改编创作历程,罗牧师总结道,将民歌改编为赞美诗是一个需要审慎创作的工作——改编的作品应当在保持民歌味道的基础上,更加具备赞美诗的神圣特质。
他认为,与原声态的民歌小调不同,赞美诗有着颂赞神、荣耀神、歌颂神的庄严神圣效果,有叫人得造就、得益处的属灵供应效果,有叫人的安慰、得平安的宁静致远效果。
“赞美诗不是糖水茶叶,而是能够实在解人灵性饥渴的粮食。一个赞美诗若是让人心烦意乱,远离神,那就是圣诗作者的失败。”分享中,罗牧师如此表示道。
《耶稣今降生》
诗歌《耶稣今降生》被收录于圣诗集《颂歌在心中回荡》之中,同样是一首由江西民歌改编而成的圣诞歌曲。
该诗歌采用了三段曲式,其中A段为羽调,向听众述说圣诞的意义;B段是徵调,分别叙述了“马槽”“牧人”及“博士”三个故事;而C段则是A段的再现。其中,B段富含表演意味,诗歌演绎过程中还可配上舞蹈。
牧师介绍,《耶稣今降生》一诗就是尝试用中国乡土音乐来演唱“中国版的圣诞节”,而不是靠彩铃、钟声、松树、圣诞老人等异国元素来展现。
《旷野之路》
诗歌《旷野之路》为组歌,由“摩西之歌”“受困苦”“出埃及”“过红海”“降吗哪”“立会幕”“灭叛党”“进迦南”“更美家乡”共10首歌曲组成,是借助完整描述以色列人出埃及进迦南的历史事件为喻,指代了基督徒在世上走天国道路的历程。在该组歌中,歌词均由圣经经文挑选而来,每一句歌词均可在圣经中找到对应出处。
在诗歌的创作背景方面,罗牧师分享道,《旷野之路》组歌的问世与苏佐扬牧师创作的一首经文诗歌的歌词不无关系——在苏牧师这首引用了阿摩司书4章12节经文的诗歌中,曾出现了“何时行完今世旷野路”的表述。该句歌词曾给当年正值年少的罗牧师以深刻印象,而在亲历了六七十年代的特殊岁月后,他则是对此有了更深感悟,于是便以“旷野路”为基础进行了歌词的创作。
而曲调方面,则是罗牧师有感于新编赞美诗319首《荣美福地歌》的雄壮、喜乐的旋律而进行的再创作作品。
尽管《旷野之路》的歌词与曲调早在1977年就已经创作完成,但是由于当时个人及外界多方面条件限制,罗牧师并没有对该诗歌开展合唱及伴奏的编配工作,而是将其妥善收藏静候良机。其后的三十余年间,随着罗牧师逐渐投身中国圣乐事工的侍奉,其圣乐创作的经验与水平也获得了许多长进,同时还获得了全国基督教两会多位牧者同工的协助与指教。2010年11月,《旷野之路》的和声伴奏的编曲工作顺利定稿完成。
罗牧师圣诗创作经验小结
在回顾了三首圣诗的创作历程之后,罗牧师分别从圣诗的歌词创作与曲调创作两方面进行了简要总结:
圣诗歌词的创作一方面应当结合创作处境,顺服圣灵的感动与引领进行创作;另一方面则是应当有感而发,表达创作者的真情实感。歌词创作应当遵循精炼、通俗、流畅的原则,不能生硬凑数,也不能咬文嚼字,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自作多情。
此外,对于圣诗词作者而言,中文词汇语法的学习也是不容小觑的方面,只有文字功底达到较高水平的积累,才能够用更加贴切的字词表达出创作者的真实情感。
而在圣诗的曲调创作方面,罗牧师强调,赞美诗曲调的韵味并非是刻意的展现,而是跟随作者自身的音乐功底及风格自然而然流露出来。
因此,在创作圣诗曲调,尤其是中国化圣诗时,应当让所选用的民歌、小调或是戏曲首先成为创作者心中的音乐,同时紧紧掌握住赞美诗的共性,最终让二者实现美妙合一。
同时,对于曲作者而言,文学功底也是十分重要的预备之工,因为只有明白歌词的段落、句子、词组乃至单字的含义与声韵,才能够让音乐旋律巧妙地融入歌词的表达,达到抑扬顿挫、感情充沛的果效。
最后,罗牧师向大家补充道,圣诗创作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经过反复修改,反复磨炼,因此也建议诸位圣乐创作者能够常怀谦卑之心,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在交流与联合中将作品打磨至更完美的状态。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圣诗创作是个人创作与圣灵引领相结合的过程,完全逃避圣灵引领和完全依赖圣灵引领都是不可取的。
提升诗班的圣乐水平
随后,罗牧师从渝水堂诗班同工的成长蜕变历程讲起,向大家分享了带领诗班全体同工圣乐水平实现提升的经验方法:
学习电脑打线谱
在兰州教会牧者的帮助下,罗牧师得知并学会了使用电脑软件“Overture”进行自行打线谱的方法。随后他将此方法用在了渝水堂的诗班同工培训中。
在罗牧师看来,借助软件自行打线谱一方面简化了作曲、和声以及编曲的流程,使得效率大大提升;另一方面,制谱的成本也得以大大减少,且容易汇总成册;第三方面则是能够自行挑选并制作各种圣诗经典作品的各声部及伴奏MIDI,以帮助诗班进行练唱。
学习为圣诗编曲
在当代主流音乐的创作中,作词、作曲、编曲、演唱、混音早已成为共识流程。其中,编曲是根据已有的音乐素材进行诸如编配歌唱形式、编和声、编伴奏等再编配工作。而在教会中,若是能够将编曲技术融入赞美诗的创作,则会帮助其实现更加丰富的表现效果。
基于这一理念,罗牧师开始尝试为圣诗进行编曲,起初没有编曲经验,他就研究其他伴奏华丽的圣诗进行模仿借鉴,再结合自己不断摸索学习,最后也逐渐掌握了为圣诗编曲的技术。
借此,牧师也勉励大家,学习编曲是个颇有挑战的道路,但是只要善于学习,勇于创新,不灰心丧胆,坚持多写多练,最终必定能收获美好果实。
圣乐侍奉的三点体会
在第三部分中,罗牧师从个人、教会以及圣乐中国化三个层面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在一生委身圣乐侍奉中领受到的心得体会:
个人——做到老学到老
罗牧师以赞美诗中的和声编配为例向大家表示,和声的概念在随着时代而不断发生变化,手法也在不断创新,过去的和声模式、规条、法则既有可取之处,又有落后于时代的方面。因此,若不保持一颗时刻学习进取的心,就会很快被时代甩在身后。
教会——重整教会的圣乐侍奉团队
在传统基层教会的圣乐侍奉队伍中,常常由诗班以及赞美队两大主体组成。而反观现今许多社会主流唱作团队中,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词曲作者、编曲人以及混音师。在罗牧师看来,将“编曲”与“混音”职分补充进圣乐侍奉队伍,这才是教会应当做出更顺应时代潮流的调整。
随后,罗牧师向大家展示了一个理想化、流程化的赞美诗创作流程:随圣灵感动确定主题——编写歌词——配制旋律——编配和声——编曲——制作MIDI——诗班练唱——录音——混音后期制作——献唱并发表。分享中,罗牧师也再次强调了在基层诗班中推行普及五线谱的重要意义,他表示,若不认识五线谱,圣乐的演绎将大打折扣。
宏观——圣乐中国化
罗牧师表示,圣乐中国化是基督教中国化的一部分,在推进圣乐中国化工作中,需要注意:一要坚决保持圣诗的共性与基本特征,不能被其他因素所影响而变为“非圣诗”。二是圣诗的中国化探索并不仅仅是为了中国教会这一主体,更是为了普世教会而走的道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罗牧师谈圣诗创作事工
在讲座最后的总结中,罗牧师结合自己数十年从事圣诗创作的经验,向大家分享了个人对于圣诗创作事工的一些见解:
牧师介绍,总览整个赞美诗诗歌本600首圣诗,由中国人创作的圣诗仅有164首,占比不到总数的三成,而其余的400余首赞美诗基本与中国化没有关联,而已有的国人自创赞美诗也已基本成型,难以进行进一步的中国化改编,因此,要想扎实推进圣诗中国化的探索脚步,就需要继续由中国人不断自主创作新的圣诗。
其次,中国圣诗不断推进自主创作,同样也是在丰盈世界圣诗宝库的过程,更是在对普世教会做出中国的贡献。因此,当今中国基督徒不仅要传承圣诗,更要丰富圣诗,发展圣诗。
当今许多基层同工认为自己没有水平及能力进行圣诗的创作,从而常常望而却步或是浅尝辄止。对此,罗牧师向大家送上鼓励:凡是有恩赐,有圣灵感动的同工,都可以顺服圣灵指引,投身圣诗创作的行列中,努力学习音乐知识,常常操练创作技能,不怕失败,切莫灰心,常怀敬虔安静、恒久忍耐的心投身创作,日久必能结出美好的果实。
本文内容、版权均来源于因爱而生平台,福音时报蒙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