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些人觉得基督信仰是英美宗教?

作者: 鼓浪隐士
来源:福音时报
2020-12-02 08:59:45
分享与播放
疑问

前段在一个非信徒文化圈,搞了一个圣经知识竞赛。当我问《圣经》最早是由什么文字写成的时候,有些人知道是希伯来文、希腊文以及部分亚兰文。可是也有将近四五位朋友的回答是英文。

英文《圣经》产生的时间非常晚,直到十四世纪英国人威克里夫才将《圣经》从拉丁文译本翻译成英文。而从敦煌发现的景教文献中,就有当年景教僧用中文翻译的部分经文,可见英文经文的出现,甚至晚于中文。

有些人会觉得《圣经》原文是英文,除了不了解基督宗教的历史以及《圣经》外,有个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当前有不少国人认为基督信仰就是西方宗教,甚至只属于盎格鲁-萨克逊文明。笔者就曾看到有人在网上写教会史,可笑地认为基督信仰产生于日耳曼文明。

基督信仰诞生于亚洲的中东,初代的使徒也基本是东方人。而早期教会的发展也是东西并进,向马太、多马、巴多罗买等都是到东方宣教的使徒。而在古代很长时间,亚洲基督徒的数量都是多于欧洲的,大家如果参考这几年出版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著作,就能看到这点。

只是由于其他宗教的兴起,加上其内部极端主义盛行,导致东方基督徒生存空间遭到挤压,信徒数量才不断消失。以致很多人忽略了她们的存在,国内不少基督徒都不知道东方教会。

而从中国宣教史上,早期来华的景教传教士也来自东方教会。只是明末以来,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西方传教士才真正深入中国。由于此后基督信仰都是以西方文化载体进入的,因而给国人以西方宗教的印象。

有些非信徒会觉得基督信仰属于英美文明,《圣经》的原文是英文。这跟近代基督新教入华息息相关。这一时期来华的新教传教士大多来自这两个国家,他们在传播福音的同时,也把英美的文化带了进来,从而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而改革开放以来,以美国为主的西方文化大量进入中国,像我们现在所过的西方节日如母亲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美式)等等其实都并非所有西方国家都有的,而只在美国及其周边流行而已。而基督信仰在这一时期,因着与美国等国特殊渊源,得到了不少人的渴慕,是当代教会获得发展的因素之一。

以英美文化为载体的基督新教,在中国教会有很深的影响,加上不少基督徒对于英美国家的仰慕,因而基督信仰给人留下了英美文化的印象,也就成了必然。当然这种情况对于中国教会发展是好是坏,需要很多资料的支撑以及大量的社会调查才能判断,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进一步消除基督宗教的“洋教”的形象,是能够让更多国人认可的。基督信仰是普世性的,在基本要道上是一致的,教会的组织、思想在不同民族、地区都会根据自身的需要而有所不同,只有信仰与当地文化相适应,才能有助于福音的传播。中国教会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在组织上完成了自治、自养、自传,从基督教在中国,完成了中国基督教的转变。

但在神学思想上,尤其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协调上还需深入探讨。目前神学与国学的对话仍在继续,我们要建立符合中国特点的神学体系,推进福音在中国的传播,在信仰上保守,学术上开放的原则下,理性、公正、全面、深入地思考神学与国学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建立属于中国自己的神学思想。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