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基督徒作家雨果说过:“信仰是人们所必需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幸福。”如今的世代是个信仰缺失的时代,到处充斥着灯红酒绿、醉生梦死,哪怕为了金钱、名利、地位以及舒适的生活,赔上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毫无怨言。相较而言,如提到信仰就毫无兴趣,置之不理,甚至嗤之以鼻,就别提愿意为信仰付出什么代价了。
信仰在如今的地位与那些金钱名利等,根本没有可比性,就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说得好听点的就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今大多数人为了外在肉身的需要,不会再多关注内在精神层面的需要,这就是现实。在此,我们要反思的问题是:信仰在当今时代果真就那么不再重要吗?信仰对人的命运到底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我们要先从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说起。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叫徐福贵,生活在民国时期的后半段及新中国的前半段,前后大约60年的时间。这个时期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困难的时期,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前后至少经历了内战、三反五反运动、三年自然灾害以及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
主人公徐福贵本来是一个富家公子,房子大,也娶了个漂亮的老婆,日子过的美滋滋的;只是美中不足的是,他生性好赌,几乎就在一夜之间输光了自己所有的房产,最后房子被当做赌债收了,分无分文,流露街头。自此之后,他的命运开始急转直下,身边的亲人开始在他之前一个一个的去世,离他远去。就连他生死与共的朋友春生,也经不起折磨,自杀了。
最先离去的是他的父亲,因为受不了祖业被拿去还赌债,最后一命鸣呼,死在祖宅中。紧接着就是他的母亲,而后就是他的儿子有庆、女儿凤霞、妻子家珍、女婿二喜,相继去世;就连他的外孙苦根,也因为在生病的时候,吃了点豆子,被活活的撑死了,这生命里的最后一点温情也被撕得粉碎。最后,一大家子的人只剩下了老富贵带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着过往。
福贵说的一句话在小说中重复的出现,大致说的是:小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变成了牛。牛以后啊,就有了飞机,有了火车,生活就会越来越幸福了。我想正是这句话激励着福贵一直活下去,没有像他人一样郁闷而死。这句话反应了他的理想信念,正是这个信念导致他不去抱怨世界,而是始终对世界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相信有美好的明天,愿意为此而积极的活着。
圣经中的亚伯拉罕或许与徐福贵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亚伯拉罕最初放弃了祖居之地和亲人,顺着神的呼召,带着妻子和罗得来到了迦南地。那时,他们在迦南地人生地不熟,风土人情,宗教信仰都不一样;他们在那地不仅没有自己的土地、房子,就便是有了也没有子嗣可以继承他们的家业,因为那时亚伯拉罕已经75岁了,还没自己的孩子。
可是,到了那地之后,神却明确的对他们说迦南地是神赐给他们的为业之地,而且他自己的子嗣要继承他的家业。就这样,亚伯拉罕等了25年之后,即到了100岁时有了可以继承家业的儿子以撒。只是那时迦南地还不是他们的,直到亚伯拉罕去世了迦南地还不是他们的,就这样他们足足等了400年,才在约书亚带领下进入迦南地,才真正意义上成为亚伯拉罕子孙后代的土地。
是什么原因让亚伯拉罕及其子孙对迦南地念念不忘,最终如愿得到了迦南地?圣经中说的很清楚,是信仰。因为他们坚定的相信神的应许是真实可靠的,迦南地终将属于他们。这在雅各和约瑟的身上可以明显的看出来,雅各和约瑟都死在了埃及地,但是不愿意葬在那里,非要葬在迦南地,就是神应许要给他们的土地。虽然那时迦南地还不是他们的,但他们相信神的应许,最终有一天会实现。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信仰可以让人超越现实,如同利剑一样,为着美好的事物,奋勇向前,战胜眼前的一切艰难险阻。主耶稣说过:“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棵桑树说:‘你要拔起根来,栽在海里’,它也必听从你们。”(路17:6)这确实如此,亚伯拉罕极其子孙的经历就是活生生的案例,这些案例告诉我们上帝的应许终究会一一的应验,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与神同行,相信我们所仰望的上帝。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