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大爱——历史上的山西省临汾基督教善胜医院

来源:福音时报
2017-07-04 16:39:59
分享与播放

在临汾基督教传播和晋南近代医疗卫生发展史上,创办于上世纪初的临汾基督教善胜医院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里,这所教会医院立足于平阳大地,救死扶伤扶危济困,传扬救世福音,彰显基督大爱,在当时兵荒马乱、风雨飘摇的时代,一度成为无数贫民百姓的避难所。现全市规模最大的临汾市人民医院的前身,就是这个由英国传道士创办的教会福音医院,虽然时过境迁,历史遗迹早已不复存在,但当年的善胜医院仍为许多老年人津津乐道,医护人员的爱心服侍行为和奉献精神曾深深感染着那个时代的人们。让我们穿越历史时空,寻觅这所见证基督大爱的福音医院所走过的历史踪迹。

创办始末

平阳府(现临汾市)为山西南部的平原重镇,1877年英国传教士李修善、德治安(译名)来到临汾,开始传扬耶稣基督的破冰之旅。先是采用有奖征文的方式向知识分子传教,当时由大烟鬼悔改成为名牧的席胜魔牧师就是此时受洗归主名下。后他们在城内稍囫囵巷买下一座院落,作为住宅和临时教堂,接着又在三府街又购一院落,用作礼拜堂和教会学校。1893年,基督教上海内地总会了解到医病有利于福音传播,便派英国人卫理森,以教会名义在何二胡同买下两所宅院,有意筹办小医院。1895年威尔逊医生从太原也来到这里,看见全城当时没有一所西医院,于是租房开设了临时医院和戒毒所,还办了一个小医学院,招收了两三位中国当地学生,传授西医和手术技术,他们一边行医一边传道。1900年7月9日义和团运动蜂起,威尔逊医生与夫人克里斯汀以及尚在襁褓中的幼子亚力在并州府(今太原市)为主殉道,之后,其弟罗伯特·威尔逊本着耶稣基督的爱与饶恕之心,以德报怨,要求捐赠一大笔款项,在平阳府建一所医院来纪念兄长一家。为此特购置一块地,原址是残旧寺院及破烂房屋,颓墙欲倾,瓦砾遍地,从1902年起招募医生,但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苦等多时无法建设。

直到神预备了一位忠心仆人----柯维忠医生的到来,才开始筹建。柯医生(1877—1922)出生在英国北部的加利勒斯城,其兄柯维则早在1901年就作为中华内地会医疗宣教士前来中国,服务于河南福音医院,1914年因救治伤寒患者而逝。柯医生步其兄后尘,于1906年离开英国,来华也开始了医疗宣教之旅,当年2月抵沪,随即前往安徽安庆语言学校学习中文,后派往临汾宣教,与李鸿懿教士夫妇和白淑珍(均为外籍)同工。他常到平阳男校传福音,结果10位同学就有5位归主。同时还照顾山西省的三四十位宣教士的健康。曾在潞安府(今长治)悉心照料患重病的衡錦兰姑娘,直至痊愈。然而神差遣他来,还有一个更大的使命----要建一所纪念威尔逊医生的医院,于1907年秋正式开工建设,恰巧当年11月5日,有一群来自英国浸礼会的代表团来晋巡回凭吊殉道的传教士,在临汾他们查看了威尔逊医生生前行医传道的场所,参观了正在建设的工程,李鸿懿和柯医生代表内地会接待了他们。

第二年(1908年)5月7日,山西内地会监督陆义全牧师亲临主持奠基礼,奠基石上以中英文镌刻:“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约10:10)。

医病传教

1909年2月医院正式落成,取中文名“善胜医院”。这座医院的中央建筑是诊疗中心,包括一个宽敞的礼堂,可做传福音用,旁边是一个候诊室,长30尺、宽18尺,可容纳120---130人,还建有诊疗室、手术室、病理室和药房,另有病房数间,用于接待留院治疗病人,此外还有两间戒毒室,专为戒毒者设立。中心朝南,所有窗口都有飞檐,檐上雕刻形象各异的彩色中国特色的鸟兽花卉图案,北面为内院,从外面有一长廊进来。走廊及内墙绘有圣经故事壁画。东西两边是空地,预备将来扩展使用。开业时,全省各地的宣教士和信徒皆前来参观恭贺这一盛典,加上本地信徒在前后三天联合举办了一系列感恩、祷告、讲道和查经聚会。当时本地县长、达官贵人、士绅名流、商人及各阶层人士,纷纷前来参加。姊妹们也分别接待女宾,包括县长及官绅太太,一时宾客盈门,盛况空前。就这样,他们利用开业之际,广泛接纳方方面面的各阶层人士,为传播福音奠定了良机。

善胜医院成为当时平阳府唯一一所设备先进较为完善的西医医院,服务范围涵盖三百万人。然而整个医院医护人员却只有柯医生、护士白淑珍姑娘和助护后成为柯师母三人,幸赖数位中国医护人员热心协助,更主要的是他们同心合意仰赖上帝才使医院越办越好。

每天清晨六点半(冬季为七点),医院的基督徒员工、宣教士、传道人及学道班学员,纷纷齐聚柯医生家,同心合意晨更祷告。9点,医院开始一天的工作。上午门诊,每周四次,男女分开,周二周四为男士门诊;周三周五为妇女门诊。门诊时,利用病人等候之际,他们就用一些图文并茂的福音单张向他们传扬福音。下午有时做手术,或做其他医疗事务,大多时间在病房进行福音聚会,分别由传道人和宣教士主讲,当时男传道有位乔先生(外籍),尤其擅长做个人工作,解答有关信仰方面的各类问题,引人归主很有恩赐。女传道韩太太(外籍)曾受过义和团迫害,脸上留有疤痕,但侍主非常忠心,热情传讲耶稣大爱,他们利用医病救人的特定环境向病人及家属撒播福音善种,成为当时上帝祝福临汾民众的通道。

对于病人,每人收诊费100文,包括两次复诊和配药的的费用,至于住院病人,此费用还不包括住院期间的伙食费,衣服和被褥需要自备,还需另外支付点灯和燃煤费。事实上这些费用连配药也不够,但不收费用,中国人是不情愿接受免费服务的。开业不到两个月,医院就人满为患,每天不得不拒收一些病人,因为实在没有地方安排。

医院的后续建造工程由文望道教士监工,雇了五六十人施工,一切都井井有条。1908年6月柯医生前往上海与胡如芳(英籍)结婚。1909年上海内地会接到平阳府来信,说柯医生工作劳累过度,体力透支严重而患病,似有心脏病必须完全离职休养。必须放下一切工作,完全休息。当年10月18日柯医生在师母及白姑娘陪侍照顾下回国治疗。因一时找不下合适人选代理工作,只好将开办不足一年的医院暂时关闭。平阳附近的社会贤达及官员士绅纷纷多次询问,何时会再有医生再开业?柯医生听闻心甚迫切,回国后即呼吁本国医疗宣教士踊跃前来,投身中国宣教医疗事工。1910年4月19日,在伦敦内地会召开的周年大会上,柯医生和白姑娘分别介绍了善胜医院的情况,柯医生还专门撰写了一本小册子,详细呼吁了目前急需和缺乏女病房设施等情况。此时圣灵感动一位年轻的金品三医生,甘愿委身奉献。当年11月离英赴华,1911年初抵上海,经过语言训练后,于夏天特派前往临汾善胜医院帮助柯医生。因时局不稳,在河南开封善胜医院暂时工作,数月后,才来到平阳。柯医生康复后于当年秋季返回中国,顺路看望了在开封医院工作多年的哥哥柯维则,谁想这竟是最后相见。三年后兄长竟为救病人染病安息主怀,这是后话。柯医生一回到临汾,当即与金医生协力合作,善胜医院重新开门营业。

乱世明灯

柯医生和金医生再次将善胜医院开办时,时值山西局势大乱之时。当时住省会的山西内地会监督陆义全牧师在报告中说:“10月29日,驻守太原的军兵起来革命,杀了省长和其他官员,占据全程,整天与清军激战,伤亡甚多。”在如此兵荒马乱之际,柯医生还南下百余里前往曲沃县,抢救了患急性盲肠炎的传教士谢宝琴(外籍)姑娘,虽立即手术但已抢救不及,两日后离世。此时在平阳府的丁良才牧师(外籍)致信总会,报告山西省内没有一位宣教士受伤,平阳府内全体宣教士也安然无恙。但城内局势动荡不安,终须全体撤退。伦敦知道此电报时已是12月18日。后得悉他们已暂时撤离安抵天津。

1912年元月,山西内乱加剧,北部清军把守,南部革命军驻防,彼此攻击形成拉锯战,黎民受尽苦难,村寨满目疮痍,百姓流离失所,有的家破人亡。距平阳百余里有个赵城镇,陆义全牧师和戴存信教士夫妇在此新建了宣教站。21日,革命军途经此地北上,与清军在霍州之北20里会战,所到之处,祸及民众,连衙门马房也被焚毁。有600妇孺慌不择路跑到福音堂和宣教站(宣教士住处)避难,甚至县长也扮作妇人全家前来避难。陆牧师斡旋于军中寻求本镇和平,以保百姓平安。戴师母则用尽福音站口粮周济灾民。孰料一周过后,革命军败退,清军打家劫舍,烧杀抢掠,甚至福音站隔壁也被烧毁,福音堂幸免于难,难民又蜂拥而至。2月8日,柯医生一行不顾危险,赶来支援主持红十字会的救死扶伤工作,每日施医发药,双方军队也在停战后让旧官员继续维持治安,总算幸免了一场灾祸。在战乱中,宣教士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的慈善义举,深受当地百姓称道,犹如暗夜的一盏明灯,彰显了主的荣耀,也为他们打开了福传之门。如赵城镇六周内就有五、六百个家庭公开丢弃了偶像。柯医生回到平阳府后也深感民众的友善和对福音的极大兴趣,他说:“这真是传播福音的大好机会。”他和传教士在街上推销了大量福音图画单张,也有许多士兵和居民前来购买福音书籍。

是年3月善胜医院再次开业。当时政局仍不稳定,军人主政,士兵拿不到军饷,发动兵变,到处抢掠,幸未波及医院。除每周四天门诊,两天施行手术和其他外诊外,住院男病人60余人,女病人约有30人,这也足够两位医生们忙活了。一次柯医生回家感叹:“全员客满,但无一个是信徒”。从此他认定治病是接触百姓的桥梁,而拯救他们宝贵的灵魂才是最终目标。医院的生活也非常艰苦,用水是雇人挑来,所烧的柴也是买来后再劈成小块。照明是点煤油灯,一切都繁琐冗杂,费时费力,生活清苦,远不如在西方家乡一切都很便利。然而他们却因为主的缘故苦难中也乐此不疲。

医院边的邻舍也渐渐熟悉,也认识了许多人,每有机会,就向他们传讲福音。每天几位同工一同用餐,闲暇之时一同到城墙上散步,灵力相互激励帮助,情同手足,每有家书,相互分享。每天晚饭后,两位医生巡查病房,分别探访病人,询问病情,传讲耶稣救恩,直到敲钟才去就寝,工作大有果效。曾有一位革命军省长的母亲患病前来就医,因医院住满,只好住在柯医生家。她的病并不严重,但相信医生所开药物对她有益,便住了一个月。她死了两个女儿,害怕鬼魔,常常烧香以消灾。此间她每天看福音书,唱赞美诗,还参加祷告会,后来不仅病好了还信靠了主。主日聚会,除了许多病人参加外,再加上城里的百姓,常常人满为患。因此许多男人只好坐到院中忍暑冒寒,让座给妇孺,一起安心听道。渴慕真道之迫切之情可见一斑。曾有一次灵修会呈现了感人的场面:席胜魔师母对城里的一群妇女讲述她自己如何信主及席胜魔牧师信主后如何大改变的见证,深深感动了大家,特别当讲到他的兄弟,无法代领席牧师的征文奖金(当时传教士为了布道而选定题目向中国秀才举人征文),要席牧师亲自前往才能领取,全家人当时何等恐慌,不知洋人将用何等妖法对付他时,令大家深有同感。最后她自豪地说:“李修善教士从没向她丈夫施加压力传福音,是席牧师自己研读圣经而相信接受主的。”

1913年,善胜医院加建了男病房和其他设备,但仍缺肺痨病房,还需开设女病房。但地方狭小,要另购置地进行扩建,除平时接诊,大部分病症都要动大手术开刀割治方可,柯医生工作非常繁忙,直到秋季,才得解决。同时宣教任务更重,正如柯医生所说“为要把医疗工作传播更远,使(善胜医院)有更广的影响力,我们把医院的方针规则都印在传单上,分发出去。而且还派出医疗布道小队,由传道人和医护人员,推着药剂车,用十天八天时间到个偏僻乡村工作”。当年医院已发展成为一个特别综合医院,虽有时候诊病人不多,但有许多人留院做了不同等级的外科手术。当时常有村人,携带吊钱前来说:”医生啊,你能开刀给我治病吗?”可见当时人们对善胜医院的西方外科医术非常信任了。在医院里,每天有基督徒朋友相伴,病人可以参加每天的福音聚会,最好的还是晚饭后,医生查房后,每晚都与病人谈神的真道,这是给病人接受福音的最好机会。

1914年2月,金品三医生调往甘肃兰州,开创新医院,不久另一刚来华的侯文辅医生抵临,此后常住善胜医院。期间,接纳了不少中学生留院接受医学训练。1915年又从洪洞招来三名毕业生,跟柯医生学习一段后,考入了汉口医学院。

1915年4月28日至5月1日,在妇女宣教工作中久负盛名外籍贾贵安姑娘来到平阳府,主领了为期三天的妇女培灵布道会。早在三月,柯师母就和医院的几位女传道和女护士学生及教士等十六人,组成了筹委会,有条不紊地筹办各项事务,印发了1000多张红色请帖,由各聚会点妇女代表分发,邀请妇女届时参加聚会。在教会和圣经学校教室接待了240位妇女儿童食宿。4月29日早,聚会开始,知府太太也带了一群官太太以前来听道,礼堂就坐了450人,有60多位母亲和婴儿坐在外面,以免影响聚会。当时500多名妇女只有50余名信徒,真是传福音的绝佳机会。第三天早上,贾姑娘以《浪子回头》为题呼召众人归主,结束时,许多人到台前流泪悔改,当场有60多人决志归主。福音日渐兴旺,医院发展已走上正轨。1916年12月柯医生一家第二次回国述职。

1917年4月,白姑娘在信中说“在我们医院的宣教区内,刚外出做了三天巡回布道,效果非常好,每天至少有100多名妇女专心听道,我深信神的话已深深打动了他们的心。整个宣教区的妇女工作一片光明,因为善胜医院的缘故,许多封闭地方的福音大门被打开了。”这年深秋,在英国内地会办事处工作的施姑娘在中国各地采访宣教士,其中报道了她在平阳府两次参加巡回布道会的见闻,她很欣赏白姑娘的讲道风格,形象生动,比如讲题是《你们是世上的光》时,她就摆开许多蜡烛,一面讲,一面点燃一根蜡烛,表示基督徒的生活见证,如何发光照亮周围的人,一个一个地影响下去。她还访问了医院,报道了善胜医院的经营情况。

1919年10月,柯家返回中国,柯医生是个埋头苦干而不求闻达的人,因此很多书信及报告均有师母执笔完成。她在报告中提及当时善胜医院已有九位男医学生接受了专业训练,并开始训练女护士。从整个宣教工作来看,面对中国当时四万万人口来看,信主的和慕道友只有1万人左右。许多不信主的家庭中,不是拜偶像,就是无神论者,都是福音硬土,更需加倍耕耘,但信主后就会大有改变。数年前,曾有福音堂的一位老姊妹,儿子原是义和团头目。后她听到福音,常与柯师母往来并受邀用餐,参加查经班,改变很大;还有一次,师母结识一位年轻父亲信主后,谈及三个女儿的前途,了解她们性格各不相同后,便引导长女做教师、次女做医生、幼女作传道人,这在当时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是何等大的突破,也是福音大能的明证。

1921年,直隶、山东、河南、山西、山西五省发生旱灾,一位刚到中国的康富德传道士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了柯医生在默默无闻的工作中行使了耶稣大爱的见证:

“一个黄昏,我到户外散步,活动筋骨。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灾民,不仅饿得半死,而且脚趾冻僵而生坏疽,实有生命危险,这个可怜的乞丐正哀求一位路人帮他打点井水解渴,”路人帮他喝水后,摇摇头说:“这人真是病入膏肓了。”我见了就动了恻隐之心,马上回医院报告了柯医生。柯医生立即和6位护士抬着救护担架,立即接回救治。他的病非常严重,柯医生曾有担心抢救不及丧命。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治疗,病人竟渐渐康复,而且学会走路,遇见我时总是说,老爷你和柯医生真是我的救命恩人。其实我并不习惯接受老爷的称呼,但我想他是出于内心的敬意,我只能不断指正他,你应当感谢上帝才对。但愿他有一天能以重生的生命见证神的救恩。”

1922年5月,柯医生代表山西出席了在上海招考的全国基督徒代表会议。会议期间,他突然心脏病突发,经过两天抢救无效蒙召归天。临终时,他在师母怀中,留下最后一句话:“我先去见主了。”那天是5月8日。在柯医生的追思会上,内地会主编海恩波教士回忆说:“他是一位稳重、灵里长进的基督徒,我在平阳府探访时,有两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他对属灵的追求和敬虔的崇拜这两者都直接影响了本地教会;二是他隐于幕后和提携中国同工,正合乎此次会议讨论的有关中国教会领袖的主题。在他心中常设法让接触的中国同工展露智慧发挥才智,自己却不居功。最近我整理以前的探访山西的图片,柯医生被选为全省同工会议的大会主席,但拍团体照时却站在最后一排。”

战时“方舟”

此后国内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善胜医院在艰难的非常时期,秉承基督仁爱精神治病救人。柯医生病逝后,先后主持院务工作的有英国人侯文辅、邓医生和赖医生及中国人张仰止、李仁,在兵荒马乱中,医院一直在办,随着日军侵华战争,日渐衰败,战乱中,教会和善胜医院办起了难民救济所,曾收容了不少信徒和难民,医治疾病还供应食宿,一度成为战乱中百姓的避难所,也曾救治过八路军伤病员。1938年,教会及医院十之八九被无理日军强占,最终于1940年左右停办。

抗战胜利后教会及善胜医院房产,除女医院被二战区司令阎锡山接收改为军事物资库和铁工厂外,其余均归还,此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设在教会,将医院改为救济总署卫生所,免费为群众治病。当时所长是贾宜轩,医生贾进夫、梁志英,护士刘宝全、吕晋一、贾进雄,医务顾问张仰止,总务赵茂轩、事务人员王子清。卫生所占用的是小礼拜堂边的两间房子。

不到一年后,1946年底经研究后又恢复为善胜医院,从卫生所搬到善胜男医院(进大门正北房内)。院长贾进夫,医生王守谦、王汉荣、李兴杰,护士刘宝全、吕进一,学习护士郭宝珍、张定民、王虎生,卫生院王某某(平时叫小王,记不起姓名),总务赵茂轩(解放后负责总务)。

科室及人员分工情况:善胜医院恢复后,进入大厅正中为门诊的诊疗室及一般检查室,由李兴杰负责接诊;学习护士郭宝珍负责女病人的一切事务及室内清洁工作,还为眼科病人冲洗眼病等处理;药房及化验室有王汉荣负责,吕进一负责保管药品;外科室包括器械保管、皮肤处理换药、小手术由刘全宝负责;手术室由贾进夫、王守谦负责,监管内科及院内医务等事务;总务、日常用品、药品采购及职工灶用品由赵茂轩负责,挂号、药品、财务由王子清负责。厨师除做饭外还负责一般消毒的准备工作(烧火、拉风箱),小王协助供应开水及冬季取暖烧炉子等。

当时的医疗用品及器械如显微镜、手术器材等各种无菌纱布、药棉都从善后救济总署卫生所搬来。收治的病人为城内一般病人,也有战场上下来的伤病人员。初期有住院病人也有战场上下来的伤病员。恢复初期西边有两大排房子,病人就住在这里。东边整个院子及房子被阎锡山的“军人七七后方医院”征用,药棉、硼砂等医用辅疗也被征用。1948年5月临汾解放前夕,临汾城内许多居民家中都挖了不同类型的防空洞,善胜医院院内也挖了防空洞,在临汾解放的5月17日晚上,吕晋一、刘宝全、王子清、小王四人躲在防空洞中,不料有一发炮弹落在洞口,王子清被炸当场身亡。解放军炸开东城墙后,从东城墙豁口走进的第一个地方就是善胜医院,进入院内后,将吕晋一、刘保全、小王三人救出。刘保全在前引领解放军冲进城内街巷,直达鼓楼、西门,很快解放了临汾城。后又跟随解放军前往塔儿山地区编入解放军九团,参加医疗救护工作。是年5月17日临汾解放后,善胜医院实行军管,在军管会领导下开展医疗救护工作。当时受伤士兵及群众不断涌入,门诊病人不断增加,还有洪洞、赵城等地的急重病人也慕名前来诊治,两大排房住满患者,有的病人伤口严重感染,气味难闻,甚至个别病人伤口长了蛆蛹,但医护人员本着基督大爱,不嫌脏、不怕累给病人清洗伤口、更换敷料,给予十分细致体贴的护理照料。护理任务非常繁重,通常是白天忙碌后,晚间还要准备日常应用敷料、还要药品及手术的准备工作,绷带短缺还要清洗后消毒再用,当时有一排病房女患者较多,护理任务又增加许多。后贾院长请示军管会后,重新调刘宝全会员工作,经过全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共有3000余名患者陆续康复出院,同时也为主传扬了福音。1949年政府抢修南同蒲铁路急需招募医护人员,刘宝全、吕晋一、郭宝珍调入了铁路医院工作。1950年王守谦回到了河北老家。厨师调入临汾一中。李兴杰后来在东关十字开了小诊所。1951年按照人民政府决定,善胜医院并入晋南公立医院(即现在的临汾市人民医院),现市医院南家属院就是从前善胜医院男医院的旧址。

穿越历史烟云,走过百年沧桑,善胜医院在临汾古城发黄的的史册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主的大爱在这里彰显,福音被广泛传播,留在几代人的记忆中。岁月匆匆,多少人事化作云烟,但主的仆人们的无私舍己奉献精神,却永远被主纪念,成为上帝对这个城市的极大祝福。

:本文撰写中先后参考了黄锡培、王达三、梁正岗、郭宝珍[曾就职于该院]等先生的文稿及回忆,一并致谢。

(作者系临汾市尧都区基督教两会常委、长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