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反思——基督徒的爱心冷淡了?

作者: 四月
来源:福音时报
2017-06-10 13:23:53
分享与播放

果果是姐姐的孩子,是我们家和姐夫家里的第一个隔代的孩子,所以两家的老人包括果果的父母在他的身上倾注了很多的感情,甚至可以说有点溺爱了!果果今年已经六岁了,马上就要结束幼儿园的学习,进入小学。但是随着他年龄的增长,我发现果果一直以来不懂得爱到底是什么?六岁是一个已经能分别是非,甚至可以懂得感恩的年龄,但是当父母结束一天辛苦的工作,当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给果果送上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时,他的理所应当是那么的理所当然,以至于我一直在反思:父母、亲人的爱难道是廉价的吗?可能是年龄还小,可能真的还没有关于爱的意识!

最近看到一个新闻,说在日本有一个小姑娘叫阿花,四岁就在母亲的训练下自己做饭、刷洗澡盆、打扫房间。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个母亲实在是太可恶了,孩子还这么小,怎么能让孩子做这些大人应该做的事呢?但是当我们去了解背后的缘由后,才会发现这个母亲在孩子身上倾注的浓浓的爱。

原来阿花的母亲千惠在结婚之前刚结束乳腺癌治疗不久,但是结婚不久千惠就发现怀孕了,生下这个孩子就意味着她的乳腺癌有很大复发的可能。但对于千惠来说,阿花的到来本来就是上帝额外恩赐的礼物,再对她说不要这个孩子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她宁愿用自己的生命来换这个小生命。于是在千惠的坚持下,阿花来到了这个世界。但不幸的是,阿花9个月大的时候,千惠的乳腺癌复发了,而且很快她的癌细胞就转移到了全身,她连抱阿花的力气都没有。

千惠想了很久,想要为阿花留下些什么,但是最后她发现,她只能教会阿花做饭、做家务,让年幼的阿花认真的过好每一天,即使是她自己一个人,也能好好的活下去。阿花4岁生日的时候,千惠送了一条漂亮的围裙给阿花,至此四岁的阿花在妈妈的“逼迫”下开始拿菜刀自己做饭。尽管小小的阿花用刀的样子有点吓人,千惠也忍着没有帮她。

千惠说,“万一我怎么样了,我不想别人觉得,因为没有妈妈这孩子什么都不会。我想趁现在多教她一点,这样就算以后我不在了,她也能好好走下去。“不久之后,千惠在家人的陪伴下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但是她在走之前,却把最宝贵的“遗产”都教给了阿花。

梵高说,“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千惠把她一切的爱都倾注在小小的阿花身上,所以,就算她离开了,阿花成了她存在过的最好证明。千惠的爱虽然只是教会了阿花最基本的生存法则,却是生命最好的传递,更是这个世界最无价的财宝。所以,设想当我们问阿花什么是爱的时候,我想千惠留下的这一切都可以是她生命中永远铭记的爱。

今天,当我们问基督徒什么是爱的时候,我想大部分人脑海中最先涌现的一定是林前13章爱的颂歌。不是说这个答案不对,而是当我们习惯性的将这个答案说出来的时候,我们是否真的认真、切实的遵行了这个答案呢?

我也问过很多教外的人,让他们谈谈对基督徒的印象,他们的答案也很有意思,很多人的回答都是:觉得我们基督徒很有爱心。但是当我把这个问题再回到教会中问一遍的时候,又有很多人告诉我:觉得现在的基督徒爱心越来越冷淡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答案一度让我陷入到了纠结之中,直到我读到约翰一书中的一节经文,“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

苏格拉底说,“父子兄弟间相爱,本出于天性,而要讲究厉害,就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夫妇结合,本出于情爱,而要以经济为条件,就失去了相爱的本意。”而我们的基督正是在十字架上向我们显明这不讲究厉害,且完全出于本意的爱。今天基督对世人的爱已经透过十字架的救恩完全表达了出来,但我们作为基督的门徒,我们的爱又该怎样表达呢?

我想,也许我们要像耶稣的生母马利亚一样,以主为我们的荣耀;我们要像尼哥底母一样,追求公义和真理;我们要像好撒马利亚人一样,看见人的需要并施行帮助;我们也要像仅有两个小钱的寡妇一样,将我们所有的都归给神······爱德门说,“爱如果为利己而爱,这个爱就不是真爱,而是一种欲”。所以当我们有了真正彼此相爱的心,我们身上也就有了基督门徒的记号。

(本文作者是金陵协和神学院一名在校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