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写了那个有关耶利哥是否要重建的问题,指出一个人没有下地狱的可能,就没有上天堂的可能。我们能得救的前提是我们处于危难之中,若上帝没有咒诅,那么世上也就不需要基督了。简而言之就是,我们若不觉自己是一个被咒诅的人,我们与基督的拯救就没有任何关系了。耶利哥是一个被咒诅的城市,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荣耀的城市,就如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我们这群人不经历咒诅,就不会在基督里面成为教会。耶利哥就是这样的一个教会,它经历咒诅,而后被重建成为比原来更美的城市。
耶利哥原来荒无人烟人迹罕至,当希伊勒全家将它修建起来之后,国民开始慢慢地向此地迁移,但是大家很快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这个地方的水质有问题。他们怀着希望播种,到了秋天却收获不到任何的东西。经文记载在列王纪下二章十九至二十二节,说这里的百姓去找以利沙告诉他说:先知你看,这个城市地理环境非常地优越,但是水质不好,我们连年劳累却终年一无所获,不但如此这里的水对人的生命也有害处,很多人都因为水质不好而生病死了,我们在这里地方坚持不下去了,我们打算要离开。先知以利沙听完之后,就帮助他们改善了水质不好的境况,使得住在这里生活的人可以不用遭受水质不好带来的折磨。
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耶利哥其实就是一座有付出却没有收获的地方。这里的人每一年都赶在春天播种,期望收获满满的产品,然而每一年他们种下的希望,都在无尽地等待中变成了绝望。试问这样的土地还有谁愿意耕种呢?耶利哥的外在很繁华,然而它的内在却令人唏嘘,这分明就是一座不懂得回报的城市,任凭你怎么努力的浇灌和牧养,它就是不出产。
或许有人已经看出来了,这个耶利哥就是我们今天的教会,很多传道人在这里面辛勤的付出,然而最终得来的还不够果腹,这样的土地还有谁愿意来年继续撒种呢?无怪乎耶利哥城的工人都往外面跑了,当耶利哥的居民走完的时候,繁华的耶利哥最终也要荒凉下去。
今天的教会如同耶利哥一样,已经建造起来了,很多的教会除了建造雄伟的教堂之外,还建造了很多的功能房,然而他们却一直没有关注过他们中间那些辛勤服侍的传道人,这些是田地里的农夫,他们也是需要生活的。他们连年的在繁华的教会里面服侍,所得来的有时候甚至却不够养生的,这很难不使他们有离开的想法。
我们常常讲一个传道人要对一个教会有委身,那么我们该不该对于一个已经委身的传道人有点些许的供应呢?不要让他们每一年的服侍除了换取泪水之外其他一无所得好么?当我们看到今天很多的传道人毕业之后要回到教会委身传道的时候,而不得不面对的是,我对你委身,你却对于我不管不问。
耶稣死后,门徒跑去打渔,那一个清晨,复活的耶稣来到他们中间问他们说:小子们,你们有吃的没有?而今天很多传道人对于教会委身之后,却没有人关心他们有没有吃的,吃的什么,穿的暖不暖?门徒虽然跑去打渔了,然而主找到他们问他们有没有吃的,我们今天的教会是,某某传道人就是底马,因为贪爱世界往帖撒罗尼迦去了。我们有几何时追上去问他们一句:弟兄,你有吃的么?
我们只看到耶利哥的农夫想要离开这个城市,我们却没有问他们为什么要离开这个城市,相反的除了指责就是诋毁,是因为他们没有神的选召,他们的人生没有异象。有异象也要生活,有蒙召也要吃饭。耶利哥城的农夫非常地幸运,他们遇见了伟大的先知以利沙帮助他们进行了改革,治好了他们内在水质不好的状况。我们今天教会里面,也正是因为水质不好引起了这样的问题,因此改革或许是唯一的出路。
改革不是人上面的换届,而是制度上的革新,我们需要明白圣经的教导:劳碌的农夫理应先得粮食!在教会里面拿工资的人很多,但是多数不是农夫,而是地主。这样地主在教会比比皆是,因为教会是我领导建造的,因此我要先得粮食,这根本就是不合理的制度。很多人会仗着自己的权力在教会先得粮食,这是一个死循环。没有农夫了,就无人播种了,来年也就不会有新的粮食了。
我在农村教会时间很长,我亲身经历农村教会并不是没有钱供给传道人,而是他们特别喜欢攒钱。在经济学里面,我们非常清楚地是没有一个人可以靠攒钱成为富翁的。教会也是这样,不舍得投入再生产的教会,反而会在众教会中越来越衰败,先走的是传道人,而后离开的则是信徒,无人播种的田地,必然会成为荒凉。
因此今天的教会,需要首先保证工作在一线的传道人有生存的可能,教会才有继续发展的动力。当一个教会里面的传道人都想着离开去其他地方的时候,这个教会还能兴旺下去么。耶利哥的问题是中国教会正在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目前而言很多地方都已经建立起来了美好的教堂,也就如同耶利哥一样地势非常美好,可是水质还远远没有得到有效地改变,这是亟需进行改革的一个方向。其实教会远不是没有能力供养传道人,而是在观念上流淌的依旧是旧水。
我并不是说旧水就一定不好,而是具有时代的限制。耶稣说新酒要装在新皮袋里,这样两样都会保全。如果新酒装在旧皮带里,那么皮带就会裂开,两样都保存不住。目前而言教会是新的,耶利哥城也是新的,我们的思想怎么能依旧是旧的呢?如此发展岂不是两样都要保存不下去了么?
(本文作者系基层教会一名传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