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抵触吗?

作者: 致用
来源:福音时报
2017-02-15 09:58:17
分享与播放

新鲜事物会引起人的好奇心,但是好奇却不等于接受。如果人接受某件事情,必定是在他感到需要的时候。文化层次的接受是人的高层次需要,这就需要思辩。在圣经的《使徒行传》17:17-18记载,保罗到了雅典后遇到了很大的社会阻力,他和很多人辩论,还有以彼古罗和斯多亚两门的学士,与他争论。这和保罗去别的地方宣教的情况有所不同。别的地方的人愿意听保罗的教训,而雅典的人却和他辩论,甚至是争论。这可能是因为雅典的人觉得自己有文化传统,就不会轻易接受保罗的传讲。当时可能有一些人信了耶稣,但是圣经没有记载保罗在雅典建立了教会。

当基督教传进欧洲时,当地的文化并不强,基督的福音帮助人建立了他们的文化,使得欧洲有了基督教的文化传统。北美地区的福音又是欧洲移民带进去的,所以那里也是基督教的文化。相比之下,中国人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使得国人常常有一种优越感,过去的中国皇帝自以为是天下共主,天朝上国,而西方列国被统称为“化外各邦”。这种强烈的文化传统意识,就会对福音的传播产生阻力。在山东曲阜,因为一些儒家人士的反对,基督教堂直到今天仍然不能开工,信徒只能在一个临时的铁皮房子里聚会。刚过去的圣诞节时,就有 “我是中国人,我不过圣诞节”这种说法。其实,基督教作为全球性的宗教,并无国界之分,因为从逻辑上讲,人类的神只有一位。所以在文化层次进行信仰的思辨是必行的事情。

中国基督教会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发展很快。据网上查到的数据说,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时中国有三十万基督徒,那时很大一部分基督徒是在城市里,也就是说,他们是有文化的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的基督徒大约是一百万,而且城市基督徒人数也很多。今天中国有三千多万基督徒,人数增加了很多,只是有文化的基督徒相对来讲是一小部分。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时候,中国是农业社会,知识分子很少,城市里的基督徒人数比例相对偏高。近年来,中国基督徒人数虽然增长很多,信徒却大多分布在农村和中小城市里。中国城镇化发展很快,已经接近百分之六十,而各大城市的密集人口更是前所未有。粗略算一下,北上广深就有将近一亿人口,如果各个省会城市和一些非省会的大城市平均有八百万人口的话,这些大城市的人口应该超过三亿人。这四亿人口所在的大城市里,教会的数量和人口极端不成比例。基督徒人数虽然增长很快,却一直没有引起中国文化界的反弹。直到最近,我们才听到一些反对基督教的言论。这是不是基督信仰已经开始进入中国的文化圈子了?

大城市里文化人居多,他们往往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潮流的“弄潮儿”和带领者。当城市基督徒人数增加的时候,就自然和传统文化产生张力。为了迎接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第十一届大会在清华大学举行。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在1922年初作了很有力度的宣传工作,引起反基督教人士的强烈不满。上海的一群学生组织了“非基督教学生同盟”,于3月9日发表宣言,反对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在中国开会,并攻击基督教,又通电各大城市,呼吁广大学生行动起来,联手遏止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当时学界推崇“德先生”和“赛先生”,基督信仰被认为是迷信,所以在学生中立即得到了响应。3月11日,北京学生成立“非宗教大同盟”,十天后发表宣言,责骂基督教。4月9日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大会闭幕,非宗教大同盟在北京大学召开三千人大会,当时全国许多院校都发表非基督教声明,反基督教情绪高涨。是为史上有名的“非基运动”。

今天基督教理念在文化人圈子里所遭遇的反对,远比上世纪的“非基运动”小得多,但是反对的理由却还是“迷信”和“外国人的宗教”。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是不是要将传统文化神圣化,不这样做就不是中国人了?什么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中国的文化习惯应该如何定位?基督徒在和家人朋友交往时应该怎样既能传福音,又不伤亲情,而不至于横眉冷对千夫指? 这是我们要思考的。

* 有人说,“多一个基督徒,就少一个中国人”,因为基督徒信的是外国的神。可是中国的神是哪一位呢?是观音?是菩萨?是妈祖?是关公?在中国不同的地方,庙里的神祗都不一样。可是,这个世界分明是一位神创造的,世界各处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虽然略有不同,其构造却大同小异;全世界的人都喝一样的水,呼吸一样的空气,享受一个太阳,各国的人虽有黄白黑红之分,却互相通婚,繁衍后代,证明是同属一宗的。若是各国都有自己的神,那么神与神之间岂不要分出个高低来?如果有神,那么祂一定是创造和掌管全世界的神,和国界无关。况且,各国的边界经常变化,难道过去由中国的神掌管的地方,国界一变,那里的百姓就由缅甸的神管了吗?圣经说,神只有一位,祂从一本造出万族,全世界都在这位神的掌管之下。而且,神的存在是超越人的存在的,不管人信不信有神,神照常存在。

* 有人说,中国人应该信儒教,只是儒教根本就没有提到神。子曰,“子不语怪力乱神”,儒家思想所能告诉人的,是社会的制度和作人的规范,和神没有关系。遵守儒家的教训,能让人有好德行,却不能认识神。人若不认识神,自然就不能被神拯救。

* 上坟烧香对基督徒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传统文化里,孝顺是很重要的。如果是给爷爷磕个头,表示孝敬,倒也是件美事。但是,如果给祖坟烧香,求祖宗保佑,那就等于是拜假神了。有的村庄办庙会,每家都出钱,集体拜神仙。谁要是不出钱,就会招来全村人的责骂。过去,国人不认识真神,所以“诸神泛滥”。今天,耶稣基督的福音传到了中国,这是中国人的福气。人类历史中,只有耶稣从死里复活,证明祂是从神来的,有战胜死亡的能力。圣经说,耶稣是人类的救赎主,除祂之外别无拯救。所以,与其拜祖宗,不如信耶稣。

身为中国人,我们为传统文化感到骄傲。只是我们要知道,人的传统再好,也不如神的教导好。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因为人是有限的被造者;而神却是全善的创造者,正如出埃及记15:11 所说,“耶和华阿,众神之中,谁能象你。谁能像你,至圣至荣,可颂可畏,施行奇事。”将文化传统神圣化是狭隘的,是民族主义的表现。如果我们知道传统中有糟粕却一味地坚持,这个民族实在是到了固步自封的地步。有智慧的人会见贤思齐,民族也应如此。

只是,一个人愿意接受新事物,是他心里明白了新事物的好处,心里的需要使得他的接受是自愿的,而不是强迫的。基督信仰所带来的文化是好的,这在许多国家已经得到证实,比如一般说来,基督信仰为主流文化的国家的国民素质要高一些,经济水平要高一些,社会生产力也更有效一些,但是这并不代表基督徒就可以居高临下地批评本国的文化。人民要从基督徒身上看到信仰所带来的生命变化,然后他们才会领悟到基督信仰的好处。从长远的角度看,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高言阔论能解决的事情,甚至不是明白道理的事情,而是让人心服口服的事情。杜甫有一首诗,《春夜喜雨》,头两句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所以基督徒要用爱心感化身边的人。如果信仰和文化是谈话的主题,我们就要耐心解释,温柔待人,让人感到你是以理服人,而不是“火气十足”。俗话说,“有理不在声高”,你的见证比你言辞更有说服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显出信仰的力量。我们的使命是让更多的人认识基督的福音,使基督信仰成为主流文化,而不是成为社会的对立面。假如人心向背,福音就不能广传。

其实,任何文化都是在变的,因为人的东西总是变化的,只有神是永不改变的。过去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已经没有了市场,三妻四妾已经被法律禁止,男耕女织也渐渐成为过去。所谓传统就是一个民族的多数人在某个时期认可的文化规范。从马礼逊算起,基督教进入中国已经210年了,中国在享受着基督教带来的教育,医药等各种好处,甚至有的少数民族的文字都是宣教士发明的,难道这些就不是今天的中国文化吗?

所以,今天中国基督徒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抓住时机,努力传福音。当更多国人信耶稣之后,社会风气就会改变,我们也就帮助中国渐渐地从远离上帝,走向认识上帝。基督教文化融入中国文化,中国也会因此得到上帝的祝福。要说爱国,这是最靠谱的爱国。

(本文作者是一位物理学博士,1990年信主,目前住在北京,是一家软件公司的总经理。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原标题《也谈爱国》。)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