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臣看生命更新的四个维度

作者: 左培友
来源:福音时报
2017-01-05 18:39:35
分享与播放

不断的改变、更新自我,追求完善,应是人人始终不渝的追求方向。《大学》在开首之篇就论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基督徒也是如此,使徒保罗曾经要求信徒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12:2)

可见,追求精益求精,做到完善的地步,并且尽力的保持不变,应是人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已经被神拣选的基督徒,也不能置身于事外,反要更积极追求改变,以此报答主恩。我们依据大臣在追求主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改变,来探讨在我们的信仰生活中也需要关注和发生的更新。

首先,应由“听见”主,过渡到实际的经历主。由迦百农到迦拿求见耶稣的大臣,从其身份上来看,很可能是个外邦人。而且,他求见耶稣的基本起因,并非因自己是个信徒,曾经经历过主恩典的滋味。实则上,他在基督信仰上乃是个门外汉,属拜偶像范畴里面的人。他之所以求见耶稣,全是因听见他的名声慕名而来,“他听见耶稣从犹太到了加利利,就来见他,求他下去医治他的儿子,因为他儿子快要死了。”(约4:47)

对于一个尚未实际经历主的慕名拜访者,耶稣并未找出种种的理由排斥拒绝他,而是以一个开放的姿态接纳他,让其成为恩典中的一份子、实际的经历主的恩典,“正下去的时候,他的仆人迎见他,说他的儿子活了。”(约4:51-51)耶稣的善举,即显示出了他的绝对包容精神,其恩典的大门是永远向有需要的人们敞开的,即便是那些外邦人;同时,这也让拜偶像的大臣,甚至是已经尝过主恩滋味的人,切身实际的经历和感受到,完整的信仰应是实实在在的在生命和生活中经历到神的真实,而不是偏居一隅,也不能顾此失彼。

其次,应由“看见神迹奇事”,过渡到信靠主的话。对主的认识,人们往往会拘泥于外在的神迹奇事,把主耶稣定格在神迹奇事上面,而忽略了施行神迹奇事的本身和主耶稣道成肉身的主旨。大臣也是如此,他也犯了人们通常会犯的毛病,因此耶稣批评他,“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约4:48)大臣的错误之处,在于他把注目的焦点放在了耶稣如何施行神迹奇事医治自己儿子的事情上面,根本就没有,也无暇顾及到耶稣的本身及自己生命深层次的需要。

事实上,耶稣对大臣的帮助,肯定是超乎了他的想向,纯是意料之外之事。因为耶稣并没有按照他听闻或想向的那样,在他面前施行超自然的事件。只是一句简单的话,“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那人信耶稣所说的话,就回去了。”(约4:50)耶稣的这句话是一语双关,即可以医治他的儿子;也是在藉此锻炼他的眼界,使他从神迹奇事上面回转到耶稣的身上来;告诫他,要仰望的是耶稣而非神迹奇事。庆幸的是,大臣跟上了耶稣的节拍,儿子不仅得到了医治,而且还意外的得到了主耶稣。这是两全其美之事,应是人人追求的方向,基督徒千万不能因外在事物的诱惑或注重感官的享受而重蹈覆辙。

然后,应由“趁着我的孩子还没有死就下去”,过渡到超越时空的信。自古以来的人类都会有一个缺陷,就是喜欢把高高在上的神形象化,安放在住所里,供其敬拜。人类非要使其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方才能够安心的敬拜这位被自我形象化的神。就连耶和华上帝所拣选的以色列民族,也会屡次犯下如此不容许的错误。(参出32:1-6王上12:25-31)大臣也是如此,他也有把高高在上的上帝拉回人间,使其被限制在时空之内的倾向,“先生,求你趁着我的孩子还没有死就下去。”(约4:49)

人类自作聪明的把真神形象化,害惨了无数真心寻求神而又被迫跌在此坑里面的人。这坑实在是害人不浅,如同枷锁一般限制着人类,使其找不到真正的敬拜,心灵得不到应有的安息。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大臣的这项缺陷并没有对他产生致命的影响。虽然,他把主的能力限制在时空之内,不认为主耶稣可以超越时空的施行医治。但,因着耶稣的循循善诱,不懈的教导,以及自己亲自所经历的一切,他便回转过来,对耶稣有了重新的认识,“他便知道这正是耶稣对他说‘你儿子活了’的时候;他自己和全家就都信了。”(约4:53)

最后,应由“那人信耶稣所说的话”,过渡到全家的信。  大臣请求耶稣的事件,给他及家人带来了两个直接的结果:一是大臣奄奄一息的儿子,被主耶稣医治好,身体上得到了康健。二是大臣经历了奇妙的过程后,自己信了主,并且带领全家人信主,灵性生命上也有了安息之所,“他便知道这正是耶稣对他说“你儿子活了”的时候;他自己和全家就都信了。”(约4:530故事告一段落,结果也非常的美好,儿子不仅得了医治,全家人的生命也都得到了更新,令人欢畅。

耶稣道成肉身不单是要医病赶鬼,还是要让人因此信靠主耶稣,得重生,享安息。人类是由上帝所创造和护理的,救恩也是由耶稣而来的,所以人类信靠主应是理所当然之事,也只有在他里面才能够得享永远的幸福。“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侍奉耶和华。”(书24:15)上帝往往会透过一个人拣选整个家庭,而至影响整个家族,如亚伯拉罕、安得烈。因此,人应当珍惜上帝赐予我们的职分,做个好榜样,把亲人引到基督的面前,共享属天的福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大臣求主的事件,有其两面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数人会把耶稣在加利利迦拿医治大臣儿子的事件与耶稣在迦百农医治百夫长仆人的事件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得出优劣。认为大臣的表现不佳,特别是在信心上,要远远逊色于迦百农的百夫长,而后加以批判或褒奖,以此教训会众。但,我们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大臣的诸多转变,也给了我们诸多的启发。

(本文作者系安徽一教会传道人,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