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地区的教会中,流行到信徒家中做“家庭礼拜”,一般名曰为“感恩礼拜”。感恩礼拜,就是教会受某个信徒之邀,由传道人带几位弟兄姐妹在约定的时间,到邀请者的家中聚会。聚会的主要形式,通常就是唱诗、祷告、读经讲道、作见证等。当然,由邀请者作见证,数算过往,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通常要占去三分之二的时间。
邀请者的见证,一般是感恩性质的,因此称这类的聚会为“感恩礼拜”,也有称“家庭礼拜”。邀请者,会在见证中诉说自己过往所经历的种种奇事和恩典,什么胃痛吃不下饭,经过祷告后变得有胃口,吃了一大碗饭啦;以前家中很穷,信过耶稣后,分了二三套房子啦等等。见证的过程中,见证者会声情并茂的诉说过往的种种经历,激动时常会声泪俱下,感慨万千;听见证的人,也会聚精会神,连连点头表示理解或同情,动情时也会跟着流下数滴眼泪。
散会后,邀请人通常会盛情款待参与做感恩礼拜的同工或弟兄姐妹们,留下来吃顿饭,以表示感谢。有些,待客人吃完饭后,还会顺带拿出几百元钱叫他们转交于教会,献给神,以表感恩。整场聚会下来,给人的感觉和印象像是一场交易,某人信了耶稣,耶稣转而给了他很多,家庭得平安、病得医治、生产顺利、分了比别人好的房子等等。反正,只有好事连篇,才做感恩礼拜;不顺之事,则免谈。
这种情况,在基层教会中比比皆是,多数人都是为此而信了耶稣,尝到了甜头后,从而跟随了主,好继续寻找甜头。这样的信徒,对信仰的理解通常从实用主义的角度考虑,即耶稣给了我诸多的好处,所以我信他,或我信了耶稣,就是因为耶稣给了我种种看得见的好处,信耶稣就是为了满足现实生活中各种利益的需要,一言以蔽之,是利益驱使,以利益为导向的信仰。
正如黄剑波在《信仰的实用理性与意义给予——对民工基督徒的归信和教会生活的考察 》一文所说的那样:在A教会的一些信徒归信基督教以前,几乎都有过拜佛烧香的经历,而归信基督教,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耶稣基督”这位新神比以前他们拜的神更“灵”,更能“解决问题”。如果遇到什么疾病、患难或是难处,“开礼拜”是他们常用的方法,而这看起来与民间宗教中“许愿——还愿”的模式极为神似。
这种从实用主义角度(功利性)出发的信仰,按照完整的教义来说,存在一定的瑕疵,会给个人生命带来一定的危害,也会给教会声誉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需要加以矫正;但,我们不能说他们没有基督信仰,也不能认为他们太过于以实用主义(功利性)为导向的信仰就不是真信耶稣的人,是假信徒,甚至是混进神家里面的败类。可以说,这是两码事,需要另眼看待,区别对待。当然,从实用主义角度出发的信仰或太过于功利化的信仰,会带来的种种的危害,是需要引起注意的,并尝试加以矫正的。
第一,从基督宗教的角度而言,太过于实用主义(功利性)的信仰,容易导致基督教信仰民间化、迷信化。时常带有功利性的眼睛看待信仰,会使人轻教义和理性知识,转而更为强调带有灵恩色彩的神迹奇事和个体经历,如治病、赶鬼等。这种信仰倾向,久而久之就会慢慢演变为以实用主义为导向的,追求简单化的“交易信仰”。通常认为只要交易完成了,那么研究神的话、追求明白神的旨意、信仰寻求理解等等,一概都不再重要,可以弃之不理;因为,重要的是个体的经历、秘密的内在交往与更为简单的互利互惠。
第二,从个人信仰角度而言,太过于实用主义(功利性)的信仰,容易使人软弱,甚至放弃信仰。功利化的信仰倾向,与民间宗教所突出“交换心理”的特点极为相似,即个人与神的关系是一种交易关系。就如一个人若要长远的跟随耶稣,那么前提条件就是耶稣就要不断的满足他的愿望,否则,就离弃祂。正如《信仰的实用理性与意义给予—对民工基督徒的归信和教会生活的考察》一文中所描述的,“在他们的信仰实践中,“灵不灵”似乎是一个比“真不真”更重要,也更切合他们实际生活的问题。”
第三,从生命健康的角度而言,以实用主义(功利性)为导向的信仰,容易使人片面的理解圣经,以至于变成营养不良的基督徒。健康的生命,需要整全的喂养,藉着《圣经》教导,以从神那里汲取不同的营养。人若以先入为主的观念或以个人利益为先导的情况下看待圣经,那么圣经也只能无奈的向我们展现片面的真理,其所带来的结果也就是使人的生命营养不良。就如哥林多教会,保罗之所以称哥林多教会的信徒为婴孩,吃奶的人,就是因为他们自高自大,片面的理解真理,从而产生了不合真理的结果,使他们在某方面成为永远也长不大的婴孩。(林前3:1-17)
还需要引起警觉的是,以实用主义(功利性)信仰为导向的人,在教会中绝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化的现象,多数教会中都会有这种人。正如《中国宗教报告(2012)》所提到的那样:其信仰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和实用性,“在他们的信仰实践中(所信仰的神)‘灵不灵’似乎是比一个‘真不真’更重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今这类教会的人数与日俱增。
彼得说:“金银我都没有,只把我所有的给你。我奉拿撒勒耶稣基督的名,叫你起来行走。”(徒3:6)试想,耶稣若没有给我们“金银”,没有使瘸腿的起来行走的神迹奇事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还要信耶稣吗?信耶稣,不是给予或彼此交换,方才相信,而是出于责任和义务,应该毫无条件的相信。人生在世,最大的责任和义务应是先在神的恩典上,追求与神和好,建立亲密的关系,奉献己身,而后才是追求给予。
(本文作者系安徽教会一名传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