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有一个论题是孩子应该怎么去培养,是逆境中培养出来的孩子好,还是顺境里培养出来的孩子好?结果大家普遍认为在逆境中培养的孩子更具有对事物的担当能力。我们知道自然界有一个效应被称为鲶鱼效应——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他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是,由于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又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即使有些活的,也是奄奄一息。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而且很生猛,所以他赚的钱也比别人的多。该渔民严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后,人们才打开他的鱼槽,发现只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原来鲶鱼以鱼为主要食物,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
次圣孟子在其《孟子·告子下》中有一篇文章名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他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又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那么,如果这是上帝在这个世界设立的一条公理的话,我们基督徒的生命其实也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按我们对于上帝的能力的认识,我们确信上帝有足够的能力将我们的仇敌撒旦立刻全部关押起来,但是上帝并没有这么做,你想过为什么么?为了我们。我们不必因为这个原因而感到不可思议,在上帝看来,他未尝留下一样好处不给我们,当然这好处也包括我们的仇敌。
我们经常会想,一个没有仇敌魔鬼的世界会是多么的美好,这是出于我们的思考,就像羊一定会想“一个没有狼的世界该是多么美好”,假如没有仇敌,我们可能只会是一群软弱的基督徒,或者我们很难做一个真实的基督徒。因此圣经说: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罗8:28节),因此在我们生命中给我们刺的人,我们要感激,因为这能够操练我们与上帝更近。
我们也可以从以色列的地图中学到这个知识,以色列所居住的迦南地,并不是一个太平之地,四围都有虎狼之国天天盯着他们,要寻找缝隙攻击他们。一旦他们在信仰上远离上帝,仇敌就如同蝗虫一样从四面围剿他们,而当他们回转归向上帝的时候,仇敌就会败退下来。上帝既藉着仇敌刑罚以色列人,也藉着仇敌祝福以色列人。上帝给人类的福音其实也是藉着仇敌的一些工作而完成的。
(本文作者系河南教会的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