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主之日起,我就一直为一个问题所困惑:基督徒应该如何与信仰不同的人相处?翻看《旧约》我发现,上帝对那些拜偶像的民族始终是一种“嫉恶如仇”的态度,一次又一次教导以色列人要将其“剪除”。然而怜悯的天性又总让我觉得这种教导是否过于残忍,那些还未认识神、甚至仇视神的人是否真的无可救药,以至于到了非要“剪除”的地步。
T女士是我之前的同事。她是一个能让人感到温暖的人。我刚进公司的时候,她作为一名老员工,无论在大事小事上都给予了我很多帮助。并且,我能感觉到这些帮助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无私的、不带任何功利性质的,时常令我感动。她的脸上始终带着温柔而平和的笑容,甚至在工作极度繁忙的时候,为家庭琐事困扰的时候,被客户刁难的时候,这种笑容也没有从她脸上消失过。她是一名佛教徒。
是的,她是一名极其虔诚的佛教徒。她常年吃素,经常参加放生活动,午休时间几乎全部用来诵念佛经。我的生活圈子很窄,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了教会的服侍上,平时所接触的人绝大部分是基督徒。T女士是我近距离接触到的第一个和我有着不同信仰的人。我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与她相处呢?
她是一个异教徒,一个拜偶像的人,而我是神的儿女。《圣经》教导我,最大的诫命是爱主你的神,而最大的罪就是不认识神。照此说来,她是已经犯了这最大的罪。但《圣经》还告诉我,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3:23)是啊,她不认识神犯了罪,但是我们又有哪一个人不是罪人呢?即便在信了主之后,我也是时常犯罪得罪了神,在神面前多有亏欠。《约翰福音》当中有个行淫被抓的妇人,文士和法利赛人要拿石头打死她,因为这是摩西在律法上的教导,而主耶稣却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结果,人一个接一个走了,主耶稣也未定这个妇人的罪,只是叫她以后别再犯了。想到这个故事,我惊觉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也像这个行淫被抓的妇人,被律法所唾弃,只能眼巴巴祈求主的怜悯,并且因着相信审判的权柄在于主,而相信来自于主的赦免就是彻底的赦免。可是当我们被主赦免之后,我们会不会立马忘掉主的权柄,加入文士和法利赛人的队伍,拿着律法妄图代替主去审判他人呢?一个还没有认识神的人,只能说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认识到神,并不代表他今后也不会认识神。拣选在于神,而人所能做的是将这好消息传递给他人。
刚开始和T女士共事的时候,我感觉有些别扭,难以对她敞开心扉,甚至有时候不太愿意和她有过多交集,大概是因为我害怕在信仰上被她所影响,从而使自己的信心发生动摇。她从一开始就知道我是一名基督徒,但她对我从来没有一丝一毫的不自然,而是一直很热心地帮助我。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一些想法发生了改变,我开始思考,神为什么要让她出现在我身边?神需要我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做些什么?是不是事情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复杂?是不是我应该放下些什么?
渐渐地,T女士居然成了我在公司里交情最深的同事。有时我们会一起坐地铁下班,有时会互赠一件小礼物,有时也会闲聊几句,但只字不提信仰的事。渐渐地,我才发现她的出现真是主的美意。她对佛教信仰的那份虔诚甚至令我这个基督徒感到羞愧,让我时常反省自己其实为主做得太少了。感谢主,竟然借着一名佛教徒来让我时刻警醒,时刻提醒我一个有信仰的人应该有着什么样的生活状态。虽然她是一名佛教徒,但她身上真的有很多美好的品质令我敬佩,也有很多美好的行为值得我学习。
又渐渐地,我们就聊到了我在教会当中的服侍。她很愿意听我讲一些服侍当中发生的小趣事,这些对于她来说格外新奇。我也会比较谨慎地跟她谈一些基督教信仰。她是一名极其虔诚的佛教徒,我深知在信仰上,一个人没有能力去打动另外一个人的心,唯有借着从上面而来的权柄才能彻底改变一个人;争辩也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信仰不是理性思考和逻辑推理的结果,所以我不去做信仰上的“游说”,而是先抛开信仰,从人的角度去单纯地尊重她、关怀她。
T女士最终和我成了朋友,她是我朋友圈里唯一一个和我有着不同信仰的人。在与她接触的过程中,我感谢主让我有了很多看见。神爱世人,我想“世人”既包括信神的人,也包括不信神的人,因此神也爱T女士这个佛教徒。那么,我对她的态度是不是也应该以爱为主呢?如果基督徒只结交基督徒,对那些持有不同信仰的人或肆意贬低、或老死不相往来、或话不投机半句多,那么我们又去对谁传福音呢?
后来因工作上的变动,我和T女士已经不再一起共事了。但我时常为她在主面前献上祷告。她虽然不在我身边,但是我可以把她放在祷告中。回想起这样一段经历,真的十分感恩。在与神同行的生活当中,我居然和一名佛教徒成为了同事和朋友。并且神借着我让她得知了和基督教信仰有关的一些信息。
感谢神让我成为了祝福的通道,并且让我真切感受到了超越律法的神的恩典。
(作者系一位在重庆从事翻译工作的姊妹,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