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获得者屠呦呦母校甬江女中前身:中国内地最早的教会学校

作者: 编辑:何夕
来源:福音时报
2016-03-15 18:08:00
分享与播放
宁波教育博物馆展厅(图:宁波教育博物馆)

翻开近代中国百年教育史,有一所学校不能忘记,它就是载入《教育大辞典》的中国第一所女子中学——在宁波姚江畔屹立了百余春秋的甬江女子中学。2015年10月,曾经在此就读的药学教授屠呦呦获得诺奖,这所学校再次映入人们眼帘,禁不住让人一探究竟。

据史料记载,宁波甬江女中,其前身为宁波女塾,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由英国东方女子教育协会会员、基督教会传教士爱尔德赛女士创办,选址在宁波城西祝都桥(今中山西路182弄36号附近),招收的女学生一律免除在校费用,开设圣经、国学、算术等课程。

据权威的《中国教育大事典》记载:1844年设立的宁波女塾,是中国内地最早的教会学校,亦是中国最早的女学校。

1857年,女塾同美国长老会在宁波建立的一所女校合并,称作崇德女校。此后,一位美国浸礼会的女士也在宁波开办了圣模女校。1923年春,崇德、圣模两所女校的中学部合并,在甬江之滨的战船街新建校舍,易名私立甬江女子中学。

宁波教育博物馆考证称,屠呦呦于便1937年至1941年曾读崇德小学初小。相隔四年,1945年9月,屠呦呦从鄞县私立器贞中学转入私立甬江女子中学读初三。

1925年“五卅”运动后,全国各地展开收回教育权,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奴化教育的斗争。1927年7月,宁波当局和教育界人士以“宁波收回教育权急进会”名义,在浙江率先将甬江女中教育权收回,驱逐外籍校长,并成立校董会。校董会聘请奉化籍女教员兼任教务主任的沈贻芗(1900—1989年)为中国人之首任校长。

当时,由于历史渊源和现实条件,办学经费小部分来自学费收入,大部分仍是教会补助。同时沈贻芗本人也是虔诚的基督徒,虽然原来的圣经课被改为课外活动,但日常之间,仍保留着朝有“晨更”,夕有“晚祷”,一遇主日和基督教的节日时,师生就会相偕到市内教堂去做礼拜、听讲道的美好传统。

28岁的沈贻芗从外国人手里接过这所中国第一所女校,即向中国政府(省教育厅)注册立案,跻身省立中等学校行列,大长了国人的志气,在我国的女子教育史上谱写光辉篇章。1934年,沈贻芗受校董会派遣,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就读,后获硕士学位,成为宁波第一位女硕士。

日寇侵占京(南京)、沪、杭后,对宁绍平原一带实施狂轰滥炸,女中数百名师生岌岌可危。为师生安全计,1937年底,沈贻芗决定将学校迁往自己的家乡———奉化亭下村,另在鄞西高桥“接待寺”设立分校。1941年4月,宁波、奉化相继沦陷后,学校又从亭下村迁至四明山区的岩坑、董村。

1945年抗战胜利,沈贻芗率师生返回宁波战船街甬江女中,但见教学大楼已付之一炬,学校只得暂借临近的圣模小学及裴氏旷宅复校。1948年,学校重建教学大楼,并于1949年初夏完工。

1951年5月,宁波市人民政府接收教会学校,翌年2月甬江女中更名为宁波市女子中学。1958年,学校改名为市第六中学;但翌年又恢复宁波女中原名。1968年,学校再度改名为市第六中学。1995年,又易名为宁波市甬江职业高级中学。

目前,私立甬江女中的前身宁波女塾旧址已被改建为全国首家区域性教育博物馆——宁波教育博物馆。作为中国最早的女校,宁波教会学校在中国教育史上熠熠生辉,被宁波人永远铭记。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