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仅占到全球总人口的百分之一,他们很容易受到歧视,并且很难与外界正常交流——他们是听力障碍者。
2015年7月,世界聋人联合会国际会议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在那之前,土耳其三星公司为了推广他们为听障人提供的视频电话服务,拍摄了一个公益广告视频:在一个社区中,人们偷偷学习了手语,给了他们的聋哑邻居一个惊喜,让聋哑小伙深深感动。
在现实生活中,安徽合肥双七教会的一群基督徒也做过这样的事,一做就是一年,并将持续下去。
对于听力正常的高祥雷弟兄来说,一年以来,每周最让他享受,并且愿意花3个半小时的时间从阜阳赶往合肥的事情,就是星期天上午和聋人在一起的时光,除非他因为省外出差而不能在周六回合肥。
出生于安徽小城亳州立新的高祥雷,刚开始在合肥工作,后来到了阜阳,从事医疗器械的售后安装与维修工作,周一与周五照常上班,经常出差。由于奶奶信主,他从小便知道基督教,不过直到2012年他才加入教会。
信主后的高祥雷和其他基督徒并没有多大不同,他照常工作,过着自己的生活。可2014年3月时,一次在车站与聋人的邂逅让他开始了解并用爱去关怀这个特殊的群体。
“那个聋人拿着小本子在路边乞讨,轮到我的时候,我并没有马上摇头拒绝,而是想看看对方到底是不是真的聋人。”高祥雷告诉笔者。想法出来后,他马上尝试着跟对方交流,但发现那人不会说话,只是不停地用手比划着,这些读不懂的动作,竟唤醒了他以前想学手语的渴望。
之后,他开始加入公益慈善培训班学习手语,借着出差和工作间隙看视频和记手语单词,半年之后,差不多能和聋人简单交流了,并通过微信认识了双七教会的重听人(通过助听器能听到声音)何伟军,来自一个有基督教信仰的家庭。高祥雷也清楚,手语不能只是自己学,还需要跟人交流,不断实践、灵活运用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因此,他加入了双七教会,开始关怀聋人,不久便学会了“普通话版”中国手语和“方言版”自然手语。
2015年7月5日,双七教会聋人团契正式成立,专门服务聋人群体,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关爱和尊重,目前有20多个人。李俭是3个月前加入这个群体的,每个周末要坐40分钟的公交车到教会,他是合肥市特教中心的一位老师,那个由象征爱的黄色双手合心和红色十字架组成的聋人团契图标,就是他剪出来的。当笔者在纸上写下“您好,请问您贵姓”时,他用手比划着,后来通过另一位聋人,才知道这位特教老师示意自己没带老花眼镜,需要在白板上写大号的字,他才能看清楚。
高祥雷说,聋人由于语言障碍,一般只和家人交流,很少接触到其他人。并且,对于他们,就业是难题,通常只能到电子厂工作,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一周工作六天,工资不高。“我正在考虑去学习如何做手工皂,帮助聋人改变他们的工作状况。”
在双七教会,像高祥雷一样愿意学手语,积极接触聋人的基督徒还有生于1991年、毕业于安徽神学院的于敏,个子不高,但灵活大方,她刚开始也不知道如何为聋人服务,后来她开始学简单的手语,慢慢地能为他们提供帮助了。回忆起2015年圣诞节时聋人的表演时,她内心的激动犹存。原来,自从成立聋人团契之后,双七教会决定在每年的圣诞节或者其他大型教会活动中为聋人预留一个节目,让更多没有听力障碍的信徒更加了解和关爱这个特殊群体。据高祥雷介绍,圣诞节那一天,10多位聋人向公司请了假,在教会中献上了自己的赞美,他们跟着台下高祥雷的手语节拍,表演了手语节目《如果我能唱》和《有一天》。
这是目前合肥市教会成立的第一个关怀聋人的团契。高祥雷介绍,16世纪前,聋人教育是空白;1545年,西班牙修道院开办了聋哑人培训班;1755年,法国一位神父创办了聋人学校。而中国第一所聋人学校是由一位传教士在烟台创办的,由此可见教会对于这群特殊人士的关爱。
聋人们的单纯和喜乐也影响着双七教会里的正常人,让很多人更加乐观地去面对生活。但是,高祥雷说,虽然会简单的手语,但是要和聋人更好地交流,和他们在一起很重要。“因为工作,我没办法和他们经常在一起,一周只有半天相聚的时光,这是目前很难解决的问题。”他期待着自己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聋人群体的服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