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埃及王子》是在十几年以前了,那时还没有信主,虽然对其中的信仰背景并不十分明白,但这部史诗般的动画片还是大大震撼了我的心。即使在当年佳作频出的好莱坞,这部动画大片也是独树一帜,油画一般的画面、雕塑般的人物造型、天籁般的歌曲,以及恢弘的故事,交织着细腻的情感,都让我这个“文艺青年”深感折服。尤其是摩西举起神赐给他的手杖,红海猛然分开那段,简直让我目瞪口呆……
那以后的好几年,电影的主题曲《当你相信时》都是我身边的必备歌曲,一听到这首歌,就会重新体会到摩西分开红海的壮观,就会回想起那时的热血沸腾,这种感觉,陪着我渡过了很多艰难和灰暗的岁月。
最近,忽然又有了机会重温这部经典作品,在两次看电影的漫长岁月中,发生了很多事情,其中最重要的一件是,我也信主了!摩西的神成了我的神,摩西的主成了我的主。虽然在信主以后,这部电影还留在我的记忆中,可是我记得电影并没有忠实照搬圣经的记载,就没有再想去看。
然而,这次重看,我才知道自己错了。电影确实没有忠实再现圣经,但却忠实地还原了圣经的精髓和原则,那就是永远长存的信望爱。不知为什么,我们这些基督徒往往活在条条框框里,而那些不信的倒是能够自由奔放地去展示信仰的精髓,这一点常常让我好生悲哀。
再一次看电影的重点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是专注在视听的冲击力和画面的震撼上,这一次,由于有了信仰的缘故,我更加关注电影关于信仰的那部分。当摩西杀了人,逃离埃及的时候,我的心似乎也与他一起去了,那沙漠中狂风似乎也吹在我身上,那是一种信仰被磨练的状况,神要兴起这人的时候,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还有摩西的未来岳父叶忒罗为鼓励摩西唱起的歌:“挂毯里的一条线,虽然是那么光泽明亮,但在整条挂毯中,它就不再那么明显。还有那边高耸的山峰上,表面的那些石头。它们是否认为自己比山底部的石头更重要?你究竟如何知道生命的价值,或者你存在的意义?凡人是无法看见这一切的。你必须看着自己生命的历程,透过神的眼睛来看。”
现在我可以透过圣经理解它了;当摩西放羊的时候,我心里浮现的的圣经是:“摩西因着信,长大了就不肯称为法老女儿之子。他宁可和 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愿暂时享受罪中之乐。他看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财物更宝贵,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赏赐。他因着信,就离开埃及,不怕王怒;因为他恒心忍耐,如同看见那不能看见的主。”(希伯来书11:24-25);这部电影对摩西塑造也非常成功,从早先的玩世不恭,到以后的谦卑柔和,表情、体态、动作都表现地非常精细;主题曲《当你相信时》想起的时候,我依然还是那么感动,因为开始深深理解其中蕴含的深意,关于信心的,是只有成为基督徒才能理解的——总之,这部电影在我的眼中更加优秀了。
电影中让我最为震撼的不再是摩西开红海那一段,却是摩西被呼召去拯救以色列人那一段,有兴趣的可以阅读相关经文。在这一段,上帝在荆棘中以火的样式向摩西显现,其中夹杂着在埃及受苦的以色列人呼求的声音。看到这里,我忽然就泪崩了。其实《埃及王子》不仅是在说古代的事情,其实也是我们今天世界的映射。古代的以色列人被法老王压制、迫害,成为奴隶,今天神的子民被魔鬼撒旦捆绑、压制,成为囚犯和俘虏。看哪,到处都是痛苦的呼喊,有缺衣少食的,有精神抑郁的,有身体瘫痪的,有饥寒交迫的……
摩西听到了以色列人受苦的呼求,带着神赐给他的爱和信心,他上路了,去到那个过去是他兄弟的法老那里,勇敢地说出了“容我的百姓去!”(英文:Let my people go!念起来更加铿锵有力)带着满满的爱,他为神的子民展开一场征战,没有人愿意放弃自己的奴隶,摩西必须以信心依靠神,把神的百姓从法老那里夺回来。
今天,谁愿意站在摩西的位置上为神的子民征战呢?谁愿意向这个世界的法老——魔鬼撒旦勇敢地说“容我的百姓去”呢?谁愿意听从神的呼召,把神的子民从埃及地领出来呢?我哭,是因为神似乎在说:“我在他们中间寻找一人重修墙垣,在我面前为这国站在破口防堵,使我不灭绝这国,却找不着一个。”(以西结书20:30)虽然这个世界已经是哀声遍地,依然没有一人回答神的呼召,个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情,没有人体会神的心,都在想,让别人去吧,我不去,太困难了,让我享福吧。没有人像愿意像以赛亚一般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以赛亚书6:8)
弟兄姊妹们!你们听到了遍地痛苦的呼喊了吗?你们听到了神的呼召了吗?不用怕,只要像摩西一样信,你就会像摩西一样带着神的百姓出埃及,不仅要出埃及,还要过约旦河,不仅要过约旦河,还要得着整个迦南地……
去吧,向这个世界的王替神喊出:“容我的百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