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21日,“基督教中国化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办,香港文化更新中心主任梁燕城在研讨会上分享了“儒家仁学与恩情感通神学”。
梁燕城认为,孔子一生奔波的理想是安百姓。“子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孔子的“仁”的理念,是为了使人成为像样的人,实践人作为人的价值。“仁”的体验在于感通,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心”是人的良知,也是一种人与人感通的经验。仁是人与人的恰当关系,也是人与他者的感通价值。
基督教也讲感通,上帝临在是一个特殊经验,那是上帝对人的沟通行动,上帝和人立约,建立神人的一种感通关系。在新约中,上帝道成肉身进入人间,经过极大苦难,遭十架酷刑而死,代赎人类的罪,以无条件的爱完成这约的关系。顺着儒家仁学的感通本体论思路,这是一种恩情感通神学。
由于上帝对人的沟通行动,上帝和人立约。上帝与人立约,不但是上帝与人相遇,而且有一种“我-你”的关系,在这关系中上帝对人付出了恩典,愿意饶恕人的一切罪,聆听人的一切苦情,使人能与上帝恢复沟通,视人为子民和儿女,进入理想的感通关系。
若以这关系看上帝,则上帝不是理性逻辑分析推论的客体,也不是一般庸俗宗教的功利追求物件,却是神人间直接契遇的恩情。
圣经启示的上帝是三位一体,所以上帝不是西方哲学的实体,而是一种关系的本体,这关系本体的性质是感通,即是终极的慈悲仁爱。
父、子、灵为终极的感通关系,由神创造的世界反映三位一体的格局,即为天、地、人。万事万物的展开亦具有关系性,上帝以关系网络创造了一个感通互动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