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传统古已有之,但想真正做到荣神益人并非易事。江苏省基督教两会史历牧师认为,基督徒开展公益慈善需要信仰的支撑,还需要教会间的彼此合作,正所谓“独行快,众行远”。
在10月20日于南京举行的首届两岸宗教公益论坛上,江苏省基督教两会副主席史历牧师从基督教从事公益慈善的原因、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三个方面谈到了他对于教会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看法。
首先,基督徒开展公益慈善事业是因秉承信仰,“离开信仰的支撑,我们的公益慈善事业做不好、做不长,也做不大”。耶稣说:“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基督徒做公益慈善,是遵循圣经的教导,是基督教“非以役人,乃役于人”的信仰实践,是践行基督博爱的教训,做好这一事工对于基督教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史牧师认为,自1998年中国教会开始神学思想建设以来,教会就一直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处境中努力寻找中国本色神学的路径。中国基督徒的信仰是一种将“信”与“行”紧密相连的信仰,因此,为了见证信仰,教会一直在推动社会服务事工。在过去20年里,江苏各地教会就因着信仰,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开展了包括养老院、诊所等在内的各项公益慈善项目,为周围社区的人提供服务。
第三,尽管各地对于教会从事社会服务的认识在不断加深,但从全省范围内来看,史牧师认为,江苏教会的公益慈善事业存在着地区发展状况不均衡、缺少规范管理和制度、缺乏专业从业人员、缺乏资金和必要的设备支持,以及服务项目分散等问题。
史牧师说,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方向是“合一、和好、和谐、合作”。中国教会应本着彼此接纳、相互包容、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原则,努力做到“教会间的合作、教会与政府间的合作、教会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教会与普世教会间的合作,以及跨宗派间的合作等。”
“随着当今中国教会社会服务事工的开展和深入,如何解决‘信仰与专业’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史牧师认为。
以爱德基金会为例,它作为由中国基督徒发起的一家民间机构,从创办之初就和教会有着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30年来,爱德在社区发展、医疗卫生、农村教育和社会服务等诸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社会服务经验,并先后支持了13个省份的教会开展了包括医疗卫生、教育、农业、饮水等多个领域的社会服务项目,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江苏省基督教两会也于2009年4月与爱德基金会联合成立了“江苏基督教爱心公益基金”,旨在促进教会社会服务事工的发展,促进教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教会与社会和谐发展。
史牧师说,过去6年,爱心公益基金在向社会奉献爱心的同时,还为江苏教会解决了至少两个方面的实际问题:一是分担了江苏省教牧人员的工作负担,二是使教会社会服务项目的开展更为专业,即解决了教会从事社会服务人才缺乏的问题。
最后,史牧师认为,尽管基督教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仍然存在挑战,但一定会更加美好。“中国宗教的公益慈善事业我们必须搞,而且我们有能力搞,虽然有困难不好搞,但我们相信我们一定能搞好”,史牧师引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何虎生的话说。